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30 11:49
智通財經APP獲悉,據《華爾街日報》報道,卡夫亨氏公司(KHC.US)正接近敲定一項拆分計劃,擬將這家美國大型食品飲料企業拆分為兩家獨立實體,相關公告或於下周發佈。
消息人士透露,這家食品巨頭計劃將旗下雜貨業務(涵蓋卡夫通心粉奶酪、維維塔奶酪、吉露果凍、酷兒飲料等產品)拆分出來,該實體估值約為200億美元;剩余業務則聚焦番茄醬、調味醬等增長更快的品類,將組建為規模更小的獨立公司。
此次拆分本質上是對2015年卡夫食品集團(Kraft Foods Group)與亨氏公司(H.J. Heinz Company)合併交易的「逆轉」,而正是當年的合併造就了這家美國第三大食品飲料企業。
2015年的合併交易由沃倫·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與3G資本聯合推動。根據當時協議,卡夫股東持有合併后公司49%股份,亨氏股東持有51%股份;卡夫股東除獲得合併后公司股票外,還獲得每股16.50美元的特別現金股息,這筆股息全部由亨氏股東(伯克希爾·哈撒韋與3G資本)以股權出資方式承擔。合併之初,兩家公司合計營收約280億美元,而這一數字后續逐步萎縮至63.5億美元。
巴菲特在合併時曾表示,「能參與推動這兩家優秀企業及其標誌性品牌的合併,我感到十分高興。這正是我青睞的交易類型——聯合兩家世界級機構,為股東創造價值。我對這家新合併企業未來的發展機遇充滿期待。」
為提振利潤,新成立的卡夫亨氏公司隨即啟動成本削減計劃,並展開收購狂潮,其中包括2017年試圖以1430億美元收購聯合利華(UL.US)卻以失敗告終的交易。
然而,就在公司忙於削減成本、尋求收購之際,卻未能察覺消費者口味已轉向更健康的食品選擇。隨着市場對加工奶酪、熱狗等產品的需求下滑,公司銷售額承壓,最終不得不承認旗下卡夫與奧斯卡·梅耶品牌的估值遠低於預期,並計提了150億美元的資產減值損失。
此外,時任首席執行官貝爾納多·赫斯(Bernardo Hess)也承認,零基預算法(即每個預算周期的所有支出都需從零開始論證合理性)實施失敗。赫斯在2019年表示,「我們此前對成本節約效果過於樂觀,這些預期最終並未實現。」
在一系列困境中,卡夫亨氏股價持續下跌。2017年股價觸及峰值后,截至合併后的十年間,其股價累計跌幅達61%,而同期標普500指數漲幅高達237%。
這一表現迫使伯克希爾·哈撒韋對其持有的27.4%卡夫亨氏股份再次計提減值,繼2019年減值30億美元后,此次又減值38億美元。
受生產成本上升拖累,卡夫亨氏的盈利能力也不斷下滑,到2025年已陷入虧損。
在幾乎無其他出路的情況下,公司如今考慮通過拆分解困,但這一策略恐難挽救這家陷入困境的食品飲料企業。
投資平臺Seeking Alpha分析師艾倫·加萊茨基(Alan Galecki)表示,「我看不出拆分能帶來任何價值提升,」「我擔心最終會出現兩家‘病弱’的公司。」
另一分析師團隊TQP Research補充道:「擬議的分拆計劃要求兩家獨立實體均實現強勁的損益增長,但實證表明,卡夫亨氏的分拆不太可能為股東創造新價值。」
華爾街似乎也持類似觀點。自上月拆分傳聞首次傳出以來,卡夫亨氏股價僅上漲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