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30 09:18
出品 | 搜狐科技
作者 | 梁昌均
外賣「三國殺」玩家阿里最后交出財報。
8月29日晚,阿里發佈2026財年第一季度(今年第二季度)財報,期內實現營收近2477億元,同比增長2%;若不考慮高鑫和銀泰已處置業務,同比增長為10%。
相較京東和美團同期分別為22%、12%的營收同比增速,阿里表現相對欠佳,而且也面臨着盈利增長壓力。
財報顯示,阿里該季度非公認會計准則下淨利潤為335億元,同比下降18%,這反映出阿里在覈心經營業務盈利增長承壓。
對比京東、美團來看,阿里前述淨利潤下滑幅度最低。美團今年二季度經調整淨利潤15億元,同比下滑89%;京東同期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淨利潤為74億元,同比下降近49%。
這也是阿里宣佈四大業務架構之后發佈的首份季度財報,從該季度開始,阿里將按阿里巴巴中國電商集團、阿里國際數字商業集團、雲智能集團以及所有其他進行分部業績披露。
阿里集團CEO吳泳銘在財報會上表示,展望未來,阿里有兩大歷史性機遇——打造以AI+云爲核心的技術平臺,以及創建綜合性購物及生活服務消費平臺。
「未來我們將大規模投資以把握機遇,這也標誌着我們在26年后開啟了新的創業。」阿里的表態也帶動了投資者預期,阿里美股最新交易日大漲近13%,市值超3200億美元。
調整后淨利下降18%,銷售營銷費用大增63%
從京東和美團已發佈的財報來看,在這場外賣大戰的廝殺中,這兩家企業都付出了不小的代價——成本和投入增加,淨利潤大幅下滑。
阿里也不例外。財報顯示,阿里二季度經營利潤為350億元,同比下降3%;淨利潤為424億元,同比增長76%。但不要被該數據迷惑,其增長主要由阿里投資的股權市值提升173億元,以及處置Trendyol本地生活服務業務獲得60億元收益帶動。
從更能反映業務經營盈利表現的非GAAP指標來看,阿里該季度經調整EBITA同比下降14%至388億元,主要原因在於對淘寶閃購,以及用户體驗、用户獲取和科技的投入。
同時,阿里非公認會計准則下淨利潤為335億元,同比下降18%。這意味着阿里核心業務經營盈利面臨一定增長壓力,但相較京東、美團要下滑幅度要小很多。
從成本投入來看,阿里二季度的產品開發費用達到135億元,同比增長近17%;銷售和營銷費用更是大幅增長63%,達到527億元,佔營收比相較上期增加8個百分點達到21%。
對比來看,美團二季度銷售和營銷費用為225億元,同比增長近52%,佔營收比超24%。京東二季度營銷費用為270億元,同比大幅增長128%,佔營收比不到8%。值得注意的是,阿里該費用指標超過美團和京東之和。
相較來看,阿里不是最激進的那一個,但可能是最有資金底氣的那一個,正如蔡崇信和吳泳銘此前聯名信所言「阿里將以飽和式投入的打法聚焦於核心戰役」。
阿里電商事業羣CEO蔣凡在財報會上表示,此前對淘寶閃購追加的500億投資,會根據市場情況控制投入節奏和規模。
這些費用的增長,一定程度拖累了阿里盈利表現。而伴隨着盈利規模下降和對淘寶閃購、AI和雲基礎設施等投入增加,阿里的現金流也出現下降甚至轉負。
阿里二季度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淨額207億元,同比下降39%;自由現金流淨流出188億元,而上年同期淨流入174億元。截止6月底,阿里持有現金及其他流動投資為5857億元,相較一季度也有所下降。
外賣收入增長12%至148億元,日單峰值不及美團
在過去的幾個月里,阿里從戰略投入、業務架構等方面都為這場新一輪外賣大戰做足了準備。
今年4月底,阿里宣佈淘寶小時達業務升級為淘寶閃購,並在淘寶APP首頁以一級入口呈現。這標誌着阿里對即時零售的戰略級押注,併入局美團和京東如火如荼的新一輪外賣大戰。
5月,在外賣市場常年居於老二的餓了麼宣佈進一步加大平臺補貼力度,開啟「餓補超百億」大促活動。隨后6月,阿里進行新的業務架構調整,將餓了麼、飛豬合併入阿里電商事業羣。
7月,阿里宣佈重啟「補貼大戰」——淘寶閃購將投入500億元補貼商家和用户。8月初,淘寶上線全新的大會員體系,打通餓了麼、飛豬等阿里系資源,形成更為全面的用户場景。
最近,在阿里公佈的全新業務架構中,淘寶閃購和餓了麼作為即時零售板塊納入四大核心業務之一——阿里巴巴中國電商集團。
財報顯示,阿里巴巴中國電商集團二季度營收1401億元,同比增長10%;其中即時零售收入148億元,同比增12%,在該集團佔比中接近11%。
對比來看,京東同期包括外賣在內的新業務收入為139億元,規模不及阿里,但同比大幅增長199%。美團核心本地商業二季度收入653億元,同比增長近8%。
由於對淘寶閃購及用户體驗、技術的投入增加,阿里巴巴中國電商集團期內經調整EBITA為384億元,同比下降21%,由此整體影響了阿里整體盈利表現。
蔣凡在財報會上透露,七月以來,淘寶閃購日訂單峰值達到1.2億,8月周平均日訂單量達8000萬單;月度交易用户買家達3億,對比4月前增長200%;日均活躍騎手數達200萬,比4月份增長三倍,「實現了第一階段目標」。
美團早前公佈的數據顯示,美團7月即時零售日訂單量峰值超過1.5億單,意味着阿里還有一定差距。
蔣凡還表示,在巨大的市場份額差距下,不能拋開規模談效率。「同行做得非常優秀,尤其是效率方面,我們正在努力縮小差距。」他稱,下一階段會推動用户結構、訂單結構、履約效率和成本的優化。
高盛此前分析認為,外賣行業的競爭已經改變市場格局,淘寶閃購有望獲得45%的市場份額。目前美團仍牢牢守着外賣市場第一位置,市佔率仍在70%左右。阿里則認為,外賣行業從一家獨大到多平臺參與,長期對行業一定有利。
不過,從業務協同看,阿里加大外賣投入拉動了淘寶用户活躍度的提升,8月前三周帶動淘寶APP的月度活躍消費者同比增長25%,從而帶來了廣告和客户管理收入的提升。
「即時零售業務本身尚未盈利,但其與淘天的整合已帶來流量、頻次提升,進而推動平臺廣告等收入增長,以及從遠場向近場的轉移,需在短期和長期做好平衡。」
蔣凡還表示,未來會積極引入天貓品牌線下門店,加入淘寶即時零售,實現線上線下一體化經營。「預計未來會有百萬家品牌線下門店進入淘寶閃購,三年內閃購和即時零售將為平臺帶來1萬億的新增成交。」
雲業務增長26%,過去一年AI投入達千億
此次也是阿里宣佈新的業務架構后的首份財報。
阿里上周在官網更新業務介紹頁面,將旗下業務劃分爲四大部門:阿里巴巴中國電商集團、阿里國際數字商業集團、雲智能集團以及所有其他業務,正式宣告阿里從之前的「1+6+N」架構收縮為四大業務結構。
阿里巴巴中國電商集團涵蓋電商業務淘寶、天貓、閒魚、飛豬,即時零售淘寶閃購、餓了麼,以及批發業務1688。二季度,該集團電商業務營收1186億元,同比增長9%,但受對淘寶閃購等業務的投入,整體經調整EBITA出現下降。
阿里國際數字商業集團包括AliExpress、trendyol、Lazada、Daraz、Alibaba.com,期內整體營收達347億元,同比增長19%;經調整EBITA虧損0.59億元,同比減虧98%,顯示業務效率有所增強。
雲智能集團在四大業務中增速最高,收入同比增長26%達334億元,經調整EBITA也增長26%至近30億元。這一增長勢頭主要由公共雲業務收入增長所帶動,其中包括AI相關產品採用量的提升。
阿里披露,該集團AI相關產品收入連續八個季度實現三位數同比增長,得益於AI需求高速增長,同時計算、存儲以及其他公共雲服務的需求也持續增長以支持AI應用,AI收入已經佔外部商業化收入超20%。
吳泳銘表示,目前重點是繼續擴大阿里雲的市場份額,優先級是獲取更多用户,獲取更多的用户應用場景,而非提升毛利率。他透露,阿里本季度在AI和雲基礎設施方面的資本支出達386億元,過去四個季度在AI基礎設施和AI產品研發方面累計投入超過1000億元。
「AI與雲的深度融合,將為阿里帶來未來十年科技領域最重大的機遇。」吳泳銘強調,將維持未來三年3800億元投資承諾,且在AI芯片方面已制定了后備計劃,會和其他合作伙伴完善供應鏈的儲備。
所有其他業務則包括釘釘、夸克、高德地圖、菜鳥、優酷、大麥娛樂、盒馬、阿里健康和橙獅體育,二季度合計營收達585億元,同比下降28%,主要受出售高鑫和銀泰收入減少,以及菜鳥收入下降所致;但由於對AI等投入,經調整EBITA虧損14億元,同比增虧31%。
「未來三年,阿里將以創業心態開啟新徵程,通過圍繞消費和AI+雲等戰略領域持續投資,推動業務強勁增長。」吳泳銘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