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古茗VS茶百道 「單店競爭」PK「開店速度」 新「飲」情來自精細運營

2025-08-29 22:08

封面新聞記者 孟梅

今日,茶百道(2555.HK)發佈2025年半年報,實現營收利潤雙增長,上半年總營收25億元,同比增長4%,期內利潤增至3.33億元,同比增長40%。

8月26日晚,古茗發佈了2025年中期財報,財報顯示2025年上半年,古茗實現營業收入56.63億元,同比增長41.2%,母公司擁有人佔利潤16.25億元,同比增長121.5%。

據茶百道與古茗的財報及行業分析,二者呈現截然不同的發展態勢。茶百道門店數量遠超古茗,而古茗則在同店GMV增速下滑背景下,仍保持淨利潤增長。究其根本,新茶飲的競爭已然從最初的「開店快跑」進入到「單店競爭」的精細化運營階段,供應鏈、加盟模式及戰略定位上的差異化 策略,成為各大新茶飲企業抵禦行業下行風險的關鍵。

市場:新茶飲從「跑馬圈地」進入存量競爭

2024年中國新式茶飲市場規模達3547.2億元,同比增長僅6%左右,預計未來幾年將維持小幅穩定增長。茶百道作為定位中價的品牌,面臨高端品牌(如喜茶)下沉與平價品牌(如蜜雪冰城)升級的 雙重擠壓,市場份額被稀釋。新茶飲行業已從「跑馬圈地」階段進入存量競爭。

2024年奶茶飲品行業門店淨增長為負(近一年關閉16萬家門店),茶百道雖新增1348家加盟商, 但閉店數量暴增4倍至890家,淨增門店同比增速從2023年的22%驟降至7.5%。這一數據表明,茶 百道在擴張效率上已落后於行業平均水平,加盟商盈利困難導致單店模型惡化。這一情況在今年中期財報有所好轉,截至到2024年6月30日,中國門店數量為8358家,增加至截至2025年6月30日數量為8444家,同比增長0.7%。

茶百道99%以上收入來自加盟商,但2025年銷售費用較2024上半年暴增42.7%,行政費用增長17.9%,形成 「收入減少、支出增加」的致命剪刀差。過度依賴加盟模式導致品牌對加盟商的控制力減弱。

古茗在門店佈局上採取「區域密度優先」原則,與茶百道的全國擴張模式形成差異:古茗在浙江⻔店 數超蜜雪冰城,福建、湖南等地形成規模效應,降低物流與營銷成本。由此,古茗通過區域高密度 覆蓋攤薄成本,即使單店日均GMV下滑,仍可依靠規模維持利潤;茶百道盲目進入北方市場,面臨供應鏈斷裂、消費者偏好差異等問題,在下沉市場被迫參與價格戰。

供應鏈:新茶飲發展致命武器

茶百道產品仍以傳統水果茶、奶茶為主,佔比超80%,缺乏差異化創新。相比之下,喜茶推出「真茶 標準」、古茗拓展咖啡品類,而茶百道未能及時跟進健康化趨勢(如低糖、低卡、功能性茶飲),導 致消費者流失。 古茗的核心競爭力來自供應鏈的強管控,其創始人明確「供應鏈未覆蓋地區不擴張」。這種策略雖然限制了擴張速度(仍有19個省份未進入),但確保了加盟商的單店盈利能力:在 供應鏈品控環節,茶百道多次被曝食品安全問題,反映其在原料採購、存儲、加工等環節存在管理 漏洞,而古茗要求加盟商必須使用總部統一供應的原料,避免茶百道因「加盟商自行採購腐爛芒果」 導致的食品安全醜聞。

與此同時,古茗在覈心市場(如浙江、江西)建立密集倉儲與冷鏈體系,通過規模化採購降低原材 料成本,並將單店經營利潤率提升至20.2%(行業平均<15%)。古茗加盟商單店年利潤達37.6萬元(2023年),而茶百道2024年閉店率暴增4倍至890 家,部分加盟商因成本失控退出。

市場需求發生變化 茶飲競爭進入「精益運營」階段

在當下的消費市場,消費者更關注低糖、低卡、功能性茶飲(如添加益生菌、膳食纖維)。但茶百 道未明確主打性價比或高端品質,定位模糊導致客羣流失。同時,茶百道未能及時推出符合健康趨勢的新品,錯過轉型紅利。數消費者最高接受單價在11-20元,但茶百道在價格策略上未能形成明確 優勢。既不像蜜雪冰城那樣主打極致性價比,也不像喜茶那樣強調高端品質,導致在價格敏感的市場中缺乏競爭力。

在霸王茶姬等品牌「每4個月擴千店」時,古茗2024年拓店數同比減少39%(1587家 vs. 2597家), 但聚焦存量門店優化。主打奶茶與水果茶,避免茶百道的盲目跟風咖啡、聯名營銷導致的資源分散。

由此,從茶百道與古茗的半年報可以看出,新茶飲行業已從「開店速度」轉向「單店質量」競爭。古茗通過強供應 鏈、精加盟、區域深耕構建護城河,而茶百道的「重規模輕質量」模式在行業紅利消退后難以為繼。 未來,能否在成本控制、品控管理及差異化定位上突破,將成為茶飲品牌存亡的關鍵。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