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衞星通信行業ESG相關報告披露率為46%,太空環境治理議題待完善

2025-08-29 21:02

衞星通信行業迎來重磅政策。近日,工信部印發《關於優化業務准入促進衞星通信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指導意見從「有序擴大市場開放」「持續拓展應用場景」「培育壯大產業生態」等六方面提出了19條思路舉措。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儘管衞星通信行業屬於新興產業,但已有不少相關A股上市公司開始探索ESG(環境、社會、治理)實踐。

「衞星通信」板塊共有50只個股,截至8月29日,披露2024年度ESG相關報告(含ESG報告、可持續發展報告、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等)的公司有23家,披露率為46%。記者進一步按市值排序,選取排名前十的公司統計,結果顯示9家披露了碳排放數據,但排放水平差異較大。

對此,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副院長施懿宸向記者分析,造成這種差異的原因主要是選擇性披露和方法學的差異。「目前碳數據的披露屬於自願行為,不同企業會選擇不同的核算邊界。同時,準確測算衞星製造及發射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需要完整、高質量的數據支撐,而目前行業缺乏統一標準,導致企業各自採用不同的數據收集和處理方法。」

行業ESG信披率為46%,市值前十公司有9家披露碳數據

「衞星通信」板塊50只個股,有23家公司披露了2024年度ESG相關報告,披露率為46%,略低於全行業46.81%(截至8月29日)。

施懿宸認為,衞星通信行業屬於新興行業,相關企業對ESG理念的認知不如傳統行業深入。不過,隨着行業發展,ESG信披率會逐漸提高。

記者進一步統計該行業市值前十的公司,發現TOP10公司均披露了ESG相關報告,並有9家披露碳數據(範圍一+範圍二。注:範圍一為企業自有能源產生的直接碳排放,範圍二為企業外購能源產生的間接碳排放)。其中,有3家同時披露了範圍三(注:供應鏈和價值鏈上的碳排放),包括中興通訊(SZ000063)、光迅科技(SZ002281)、復旦微電(SH688385)。

統計結果顯示,公司之間的碳排放水平差異較大,排放量最多的公司為中國電信(SH601728),共計排放1435萬噸二氧化碳,排放最少的公司為中科星圖(SH688568),僅排放707.85噸二氧化碳。

「組織範圍涵蓋中科星圖股份有限公司順義辦公區(不含子公司)。」中科星圖在2024年度可持續發展報告中稱。

施懿宸認為,這一現象本質上反映了當前非強制披露環境下ESG報告存在的系統性問題。由於碳排放披露屬於企業自願行為,不同企業會選擇不同的核算邊界——披露較少的企業可能僅計算了部分工廠或主要運營點的直接排放,而披露量大的企業很可能採用了更全面的組織範疇,涵蓋了所有子公司、生產基地甚至部分供應鏈環節。

此外,準確測算衞星製造及發射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需要完整、高質量的數據支撐,而目前行業缺乏統一標準,導致企業各自採用不同的數據收集和處理方法。

「外購(範圍二)的排放因子相對統一,但衞星行業特有的活動(如特種燃料燃燒、複合材料生產、發射過程等)缺乏權威的排放因子數據庫,不同企業採用不同的測算參數直接導致結果產生數量級差異。」施懿宸補充説。

德勤中國可持續發展研究院院長謝安向記者分析表示,對很多中小企業來説,先從數據可得性較好的部分入手,逐步擴展邊界,因此不同公司之間統計口徑差異明顯,橫向比較價值有限。但只要企業在披露時能夠明確統計邊界和範圍,即便只是從局部或試點開始,也體現了積極探索的態度。

創新研發、產品質量等被列為重要議題

記者注意到,衞星通信行業普遍將創新研發、產品質量、供應鏈管理等議題被列入實質性議題矩陣,並被賦予高重要性權重。

從市值TOP10公司統計結果來看,有7家公司在ESG相關報告中直接披露了研發投入金額,其余公司則是以佔營業收入比例的方式間接披露研發費用。

此外,有部分公司公佈了研發人員數量和佔比,如中國衞通(SH601698)研發人員為117人,佔比19.6%;國衞星(SH600118)為1217人,佔比38.52%;光迅科技為1218人,佔比28%;海格通信(SZ002465)為2763人,佔比33.36%。

航天電子實質性議題矩陣 圖片來源:公司ESG報告截圖

在產品質量把控方面,不少公司提出了具體措施。比如,中國衞通在報告中表示,公司建立7×24小時服務熱線及智能客服系統實時監測重點用户業務,並將客户投訴次數納入銷售人員季度KPI(關鍵績效指標)考覈強化服務管理。

中國衞星要求子公司建立有效的質量檢驗體系,嚴格控制產品質量。比如天津恆電建立貫穿上下的質量管控人員體系,採用「自檢+專檢」相結合的方式。

中科星圖則指定質量部為產品質量管理的歸口部門,建立質量信息網絡體系,對改進措施實施情況進行跟蹤與效果驗證,確保不合格品管理形成閉環控制機制。

中國衞星實質性議題矩陣 圖片來源:公司可持續發展報告截圖

專家建議:應強化具有行業獨特性的議題披露

值得注意的是,衞星通信有別於一般製造行業,適用場景較為特殊:其生產製造端不僅關乎地球生態,還可能在使用過程中對太空環境產生一定負面作用。

謝安認為,衞星通信行業的ESG披露需要突出其獨特性。除了常見的創新研發、產品質量與隱私保護議題外,太空環境保護也是重點,包括衞星退役計劃、碎片治理等。同時,地面設施的能耗和碳排放也應被關注,推動綠色和低碳技術的應用。

「上游供應鏈同樣重要,衞星製造涉及稀土、特種金屬等關鍵原材料,其合規採購與可持續利用需要被披露。」謝安説,「除此之外,衞星通信在應急救援、偏遠地區教育和醫療等方面的社會價值,也應在ESG報告中得到更充分的體現」。

在ESG相關報告中,少數公司提到有關空間碎片等內容。如中科星圖在產品介紹中,提及空間碎片的碰撞預警計算等。

施懿宸持與謝安相同的觀點,在他看來,發射活動對外太空及地球大氣環境存在多重影響。一方面,航天發射過程中產生的氣體排放和燃料成分可能破壞大氣層。另一方面,除了殘留碎片造成的空間污染問題之外,衞星發射所產生的固體廢棄物(如火箭殘骸、失效衞星等)同樣需要重點關注。此外,在可持續發展目標(SDG)的框架下,還需審視衞星的應用用途及其影響。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