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29 17:18
登錄新浪財經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評等級
原標題:國內芯片廠商,業績大洗牌
2025年早已過半,最近越來越多的芯片廠商紛紛交出了上半年的答卷。
從全球市場看,世界半導體貿易組織(WSTS)統計,上半年全球半導體市場規模達 3460 億美元,同比增長18.9%,行業呈現出明顯的復甦與增長趨勢。
其中,邏輯半導體市場規模增長7%、存儲半導體則增長20%、傳感器增長16%、模擬和微型器件均小幅增長4%,而分立器件和光電器件分別出現4%和0.5%的環比下滑。
把鏡頭對準國內芯片廠商的半年報,能夠看到國內芯片廠商也跟上了這波復甦節奏,不少企業交出了漂亮的半年報。本文一起來看一下,2025年上半年芯片企業的各家表現。
01、誰在賺錢?
算力公司,淨利潤暴增
上半年的半導體行業,要論什麼最火爆無疑是「算力」。
工信部表示,截至今年6月底,我國在用算力中心標準機架達1085萬架,智能算力規模達788 EFLOPS;中國算力平臺正式貫通,完成山西、遼寧、上海、江蘇、浙江、山東、河南、青海、寧夏、新疆10個省區市分平臺的接入工作。企業這邊,華為推出了昇騰 384 超節點,整體計算能力,已經達到了英偉達最*的GB200機櫃的1.6倍。
當市場目光紛紛聚焦於AI 算力需求的爆發式增長時,國內算力相關企業也交出了淨利潤暴增的亮眼答卷,成為行業增長中最搶眼的板塊。
8月28日,寒武紀股價大幅收漲15.73%,收於1587.91元/股,超越貴州茅臺,位居A股*。8月27日,寒武紀股價也曾一度超過茅臺。一份營收同比增長超43倍、淨利潤扭虧為盈的「史上最強」半年報,將寒武紀推上A股之巔。
今年上半年,寒武紀營收28.81億元,同比增長4347.82%,淨利潤10.38億元,同比扭虧。去年第四季度寒武紀實現上市以來首次單季度盈利,目前已連續三個季度盈利。
上半年的業績暴增,主要得益於雲端AI芯片業務的大幅放量。數據顯示,上半年,該公司雲端智能芯片及加速卡實現營收28.70億元,同比增長4600%。從收入結構看,雲端產品線已成為寒武紀的*核心業務,今年上半年的佔比高達99.6%;邊緣端產品線2025年上半年營收156萬元,佔比僅為0.05%。
上半年業績改善的不只寒武紀,AI芯片相關公司中,上半年海光信息營收和淨利潤都錄得增長。
海光信息披露2025年半年報,公司實現營收54.64億元,同比上漲45.21%;歸母淨利潤12.01億元,同比上漲40.78%。這也是海光信息上市以來,半年度歸母淨利潤首次突破10億元關口。
對於上半年業績增長的原因,海光信息表示,報告期內國產高端芯片市場需求持續攀升,公司通過深化與整機廠商、生態夥伴在重點行業和重點領域的合作,加速在客户端的導入,推動公司高端處理器產品的市場版圖,實現了公司營業收入的顯著增長。
瀾起科技預計上半年實現營收約26.33億元,同比增長約58.17%,其中互連類芯片銷售收入約為24.61億元,同比增長約61%;歸母淨利潤11億元~12億元,同比增長約85.5%~102.36%。
對於上半年業績大幅增長,瀾起科技指出,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原因:
其一,受益於AI產業趨勢,行業需求旺盛,公司的DDR5內存接口及模組配套芯片出貨量顯著增長,且第二子代和第三子代RCD芯片出貨佔比增加,推動公司內存接口及模組配套芯片銷售收入大幅增長。
其二,瀾起科技三款高性能運力芯片(PCIeRetimer、MRCD/MDB及CKD)合計銷售收入2.94億元,較上年同期大幅增長。
其三,隨着DDR5內存接口芯片及高性能運力芯片銷售收入佔比增加,公司毛利率較上年同期有所增長。
不過,並非所有算力相關企業都能享受到行業紅利,景嘉微上半年便暫時陷入了業績困境。景嘉微上半年交出了虧損成績,淨虧損8761萬元。對於收入下滑的原因,公司稱主要受行業需求下降及部分項目延緩驗收。目前,公司主要有圖形顯控領域、小型專用化雷達和芯片領域三大產品線。其中,圖形顯控既是公司現有核心業務,也是傳統優勢業務,但該業務收入出現大幅下滑。2025年上半年,圖形顯控領域產品實現收入為8458.83萬元,同比下滑62.91% 。
整體來看,2025 年上半年的算力賽道,持續釋放高景氣活力。
端側AI芯片,都在賺錢
今年賺錢的除了算力公司,還有端側AI芯片企業。
DeepSeek上線並開源DeepSeek - V3模型,大幅度降低AIoT引入大模型的成本,使得大模型下沉C端成為可能,AIoT行業正式進入爆發期。瑞芯微、樂鑫科技等企業營收、淨利雙增,盡顯行業賺錢效應。
瑞芯微的半年報數據尤為出色,2025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20.46億元,同比增長63.85%;歸母淨利潤5.31億元,同比增長190.61%。僅看第二季度的話,該公司營收達到11.61億元,環比增長31.18%;歸母淨利潤3.22億元,環比增長54%。
利潤增長速度遠超營收增長。瑞芯微在財報中,將業績增長歸因於「旗艦產品RK3588、次新產品RK3576等帶領AIoT各產品線繼續保持高速增長,特別在汽車電子、工業應用、機器視覺及各類機器人等重點領域持續擴張」。
恆玄科技同樣表現不俗,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9.38億元,同比增長26.58%。更令人驚喜的是歸母淨利潤——3.05億元,同比大幅增長106.45%,扣非后歸母淨利潤更是同比增長153.37%,達到2.84億元。
關於業績變化,恆玄科技表示,報告期內隨下游智能可穿戴市場持續增長,公司市場份額不斷提升,驅動公司營收增長。同時上半年綜合毛利率為39.3%,同比增加6.1個百分點,為淨利同比增長奠定基礎。
具體來看,報告期內,恆玄科技新一代智能可穿戴芯片BES2800在客户TWS耳機、智能手錶、智能眼鏡等終端產品中得到應用,並快速上量。在智能手錶市場,恆玄科技成功導入小天才、頌拓等國內外新客户並量產,今年上半年,該公司智能手錶芯片出貨量有所增長。
除藍牙耳機和智能手錶外,恆玄科技芯片逐步向智能眼鏡、無線麥克風等低功耗無線應用場景延伸。截至報告期末,恆玄科技BES2700、BES2800等芯片已在客户智能眼鏡和無線麥克風項目中量產落地,逐步向低功耗無線計算SoC領域的平臺型芯片公司發展。
國產低功耗藍牙龍頭泰凌微也在端側 AI 芯片領域收穫頗豐。今年上半年,泰凌微實現營收5.03億元,同比增長37.72%;實現歸母淨利潤1.01億元,同比增長274.58%;實現扣非淨利潤為0.93億元,同比增長257.53%。
泰凌微表示,營收主要由於客户需求增長及新產品量產出貨,各產品線的銷量和銷售額較上年同期均呈現增長所致。具體來看,在新產品方面,報告期內,泰凌微新推出的端側AI芯片進入規模量產階段,二季度的銷售額就已經達到人民幣千萬元規模;公司的芯片在海外智能家居領域批量出貨、泰凌微作為首家通過認證的企業,其支持ChannelSounding等新功能的藍牙6.0芯片也在全球客户率先進入大批量生產;公司新推出的WiFi-6多模芯片也實現了批量出貨。
整體而言,2025 年上半年端側 AI 芯片企業乘着 AIoT 行業爆發的東風,憑藉自身產品的迭代升級與市場拓展,在各自優勢領域多點開花。
功率半導體,柳暗花明
上半年,從全球的角度看,功率半導體市場還是處於消極的態勢。「需求疲軟」「庫存高企」,英飛凌、安森美等巨頭更是直言「傳統業務承壓」。意法半導體上半年業績營業虧損1.30億美元,Q2功率與分立器件(P&D)子產品部收入下降22.2%。
國內功率半導體的體感卻不太一樣。不同於部分細分賽道的波動,多家國內功率半導體企業憑藉技術積累與產能優勢,實現了營收、利潤的雙重突破。擺脫此前行業周期的制約,走出了「柳暗花明」的增長曲線。
目前6家功率半導體大廠相繼發佈了2025年半年報。從營收上看,每家都有20%左右的同比增長,淨利潤也均大幅增長。
士蘭微發佈2025年半年報,報告顯示,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63.36億元,同比增長20.14%;而歸屬於母公司的淨利潤更是達到了驚人的2.65億元,同比飆升1162.42%,展現出強勁的增長爆發力。
功率半導體方面,士蘭微在上半年營業收入的達到30.08億元,同比增長25%。比較突出的是,其汽車、光伏的IGBT 和 SiC(模塊、器件)的營業收入較去年同期增長80%以上。
據士蘭微表示,子公司士蘭集成5、6 吋芯片生產線、子公司士蘭集昕8 吋芯片生產線、重要參股企業士蘭集科 12 吋芯片生產線均保持滿負荷生產。
揚傑科技的半年度報告表示,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34.55億元,同比增長20.58%;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6.01億元,同比增長41.55%。
為何揚傑科技可以在今年上半年實現淨利潤和營收大幅度增長?財報披露,今年上半年,半導體行業景氣度持續回暖,多領域需求保持強勁,其中汽車電子與AI相關業務增長尤為亮眼,公司MOSFET、IGBT 及SiC 等功率器件在新能源汽車、AI 服務器等高增速市場加速突破。
目前揚傑科技*海外封裝基地MCC(越南)工廠一期進入量產階段並實現滿產,二期項目也順利通線。首條SiC芯片產線順利實現量產爬坡,工藝和質量達到國內*水平,首條SiC車規級功率半導體模塊封裝項目建成並投產。
此外,捷捷微電、時代電氣、斯達半導等上半年營收分別增長26.77%、17.95%、26.25%均呈現正向增長。
02、誰在虧損?
從業績來看,存儲企業在經歷了前期的低谷后,正呈現出復甦跡象,多數企業營收實現同比增長。不過,由於市場價格波動、高額的研發投入及持續的庫存壓力,大部分公司的淨利潤表現依然承壓。
營收增長成為上半年存儲企業的一個共同特徵。
兆易創新實現營業收入41.5 億元,同比增長 15% ,憑藉在消費類電子、汽車、工業應用等多領域的市場拓展,以及人工智能技術催生出的新需求,推動業績增長,同期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 5.75 億元,同比增長 11.31% ,在一眾企業中盈利表現較為亮眼。
德明利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41.09 億元,同比增長 88.83% ,其經營規模的大幅增長得益於產品結構的持續拓展與新產品的順利導入,帶動銷售規模節節攀升。江波龍營收也達到101.96 億元,同比增長 12.8% ,普冉股份實現總營收9.07 億元,同比增長 1.19% ,佰維存儲營收為39.12 億元,同比增長 13.70% ,均實現了營收的正向增長。
然而,在淨利潤方面,多數存儲企業卻不容樂觀。
江波龍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僅1476.63 萬元,同比下降 97.51% ,其在 2025 年*季度延續此前的業績承壓態勢,消費電子下游終端市場復甦迟緩,疊加客户去庫存影響,半導體存儲行業價格上升受阻,致使公司毛利率下滑並陷入虧損。德明利淨利潤為- 1.18 億元,同比下降 130.43% ,第二季度呈現 「高增長、低毛利」 特徵,短期業績壓力較大。
普冉股份歸母淨利潤為 4073 萬元,同比下降 70.05%,普冉表示,受到終端消費市場需求量恢復放緩影響,公司部分產品市場價格面臨較大壓力,同時,產品成本也受到歷史庫存採購成本不同的影響,整體略微有所上升,報告期內公司產品綜合毛利率為31.03%,較去年同期減少 2.72 個百分點,毛利額同比減少 2,104.38 萬元。
整體而言,2025 年上半年存儲芯片行業在復甦之路上雖已看到曙光,營收增長反映出市場需求的逐步回暖與企業自身的拓展成效。但淨利潤層面的普遍承壓,凸顯出行業依舊受市場價格波動、高額研發投入以及庫存壓力等多重因素的制約。
未來,存儲企業需在持續優化產品結構、拓展市場份額的同時,積極應對成本與價格挑戰,提升自身盈利能力,方能在復甦之路上穩步前行,真正走出低谷,實現行業的全面繁榮。
03、2025年下半年怎麼走?
2025 年半導體行業究竟將駛向何方?晶圓廠作為產業鏈的關鍵環節,其半年報數據及相關預判,無疑是洞察行業走勢的重要窗口。
中芯國際與華虹半導體這兩家頗具代表性的晶圓廠,在上半年呈現出不同的業績表現與發展態勢。
從營收數據來看,中芯國際發佈的2025 年半年報顯示,營業收入同比增長 23.1%,達到 323.48 億元,歸母淨利潤更是同比增長 39.8%,至 23.01 億元 ;華虹半導體 2025 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 80.18 億元,同比增長 19.09% 。
不過在淨利潤方面,兩家企業差異明顯,華虹半導體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為0.74 億元,同比大幅下降 71.95% ,扣非歸母淨利潤 5539.18 萬元,同比下滑 76.31% ,其解釋稱營收增長得益於晶圓銷售數量上升和華虹製造項目的量產貢獻,而淨利潤下滑主要是因為華虹製造項目投產初期的產能爬坡成本以及公司整體研發投入的持續增加。
產能利用情況是衡量晶圓廠運營狀況的關鍵指標。在今年Q2 的財報數據中,中芯國際逼近滿產,華虹公司的利用率更是再度超過 100%。
具體看各項業務,中芯國際在Q2交流會上指出:
*,汽車電子產品出貨量持續穩步增長,主要收入貢獻來自模擬、電源管理等諸多類型的車規芯片。並且China for China 供應鏈正在成形,汽車產業尤其明顯,還將配合國際客户建立 SiC(碳化硅)和 GaN(氮化鎵)等第三代半導體產能 。
第二,新增功率器件產能規模上量后仍供不應求,正在佈局功率器件產能以滿足戰略客户需求。
第三,在不同下游細分市場方面,網絡領域國內客户替代率極高,國內存儲器行業產能增長顯著,手機領域訂單穩定性強,國內工業和汽車需求恢復顯著。
04、AI的大風,吹向哪里?
從前文對國內芯片廠商上半年業績的拆解,以及晶圓廠透露出的行業趨勢中,我們不難發現:人工智能(AI)正以不可阻擋的勢頭,成為重塑半導體產業格局的核心力量。
無論是算力賽道企業的淨利潤暴增、端側 AI 芯片企業的全面盈利,還是晶圓廠在車規芯片、功率器件領域的佈局傾斜,背后都離不開 AI 需求的驅動。
這份驅動力量,首先來自頂層政策的強力護航。8月26日,國務院印發《關於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提出,到2027年,率先實現人工智能與6大重點領域廣泛深度融合,新一代智能終端、智能體等應用普及率超70%,人工智能在公共治理中的作用明顯增強;到2030年,新一代智能終端、智能體等應用普及率超90%,智能經濟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到2035年,我國全面步入智能經濟和智能社會發展新階段。
從產業競爭視角來看,中國在AI賽道的佈局,恰似此前新能源汽車領域異軍突起。既要在消費端激活有效需求,通過新一代智能終端、智能體等產品,讓AI 融入日常生活,推動經濟轉向消費驅動的增長模式;更要在產業端倒逼核心技術突破,聚焦 GPU、HBM 存儲芯片、Chiplet 先進封裝、半導體設備與材料等環節,走出一條關鍵產業鏈自主可控之路。
不誇張地説,這是一場數萬億級市場的爭奪戰,更是一場國家層面的競速賽。
市場的反饋也印證了AI 賽道的高景氣度。今天,寒武紀、中芯國際雙雙創歷史新高。至此,AI算力指數年內已上漲57.94%。當前,國家對AI的長期支持已定,「AI+」政策將長期加碼,后續我國算力需求國產卡份額將持續提升。
一個全民AI的時代已經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