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廣東女藥神,締造1400億

2025-08-29 15:34

(來源:投資界)

新序幕。

作者 I 王露

報道 I 投資界PEdaily

本周,康方生物股價最高漲至179元,創下歷史新高,市值突破1400億港元。「如果從2022年康方生物20元左右開始買入算起,到今天三年時間,整整翻了8倍。」一位康方生物的投資人掩不住喜悦。

此間起起伏伏,令人感慨。

時間回到2012年,早年畢業於中山大學的夏瑜在廣東中山創立了康方生物,此后憑藉一款自主研發新葯擊敗全世界最暢銷的抗癌藥,被視為中國創新葯的DeepSeek時刻。

下一個「藥王」將會在中國誕生?越來越多人開始認真思考這個問題。

廣東中山,女博士帶隊

市值1400億

回到故事的開頭。

1967年,夏瑜出生於甘肅蘭州,曾就讀老牌名校西北師大附中。從小就有醫生夢的她,因緣際會下考入中山大學生物化學專業並保送攻讀碩士。后赴海外留學,在英國紐卡斯爾大學獲得分子生物學和微生物博士學位。

此后,她既在醫學院校做過研究,也曾任職多家歐美製藥公司,參與了新葯研發、生產等全流程。雖未能如願成為醫生,但從事創新葯反而曲線實現了救死扶傷的初衷。

2008年,夏瑜應朋友之邀回國,以高級副總裁的身份加入一家醫藥研發外包(CRO)公司——中美冠科。期間,夏瑜發現即便是中國本土的CRO公司客户也基本沒有中國企業,這意味着,彼時中國的新葯研發一片空白。「當時我們很朴素地想成立在中國做新葯研發的公司。」

2012年,夏瑜聯合張鵬、王忠民、李百勇三位海歸博士開始創業,在廣東中山成立康方生物,立志只做首創新葯(first-in-class)。「上海、蘇州太過‘熱鬧’,廣東相對更務實一些,適合靜悄悄地干事情。」

創業初期,康方生物也曾無人問津。從一間辦公室開始,夏瑜做好了長期備戰的準備,開發了端對端平臺ACE,涵蓋了所有藥物研發功能,也因此成為國內極少數無需依靠CRO就能自主研發抗體的藥企之一。

由此開始進入投資人視野。

2015年7月,康方生物完成1.3億元A輪融資,深創投、中山迅翔、上海建信資本、深圳前海母基金等參與其中。深創投健康產業投資部總經理周伊博士曾向投資界分享,那時康方生物的產品還沒有申報臨牀。

沒想到,四個月后大洋彼岸一則消息傳來。康方生物將自主研發的腫瘤免疫治療單抗藥物AK-107全球權益,以2億美元價格授權給國際製藥巨頭默沙東公司。此舉開創了國內企業向國際製藥巨頭進行技術輸出的先河。

此后,投資機構紛至沓來。

IPO之前,康方生物共進行5輪融資,加上基石投資合計融資額近30億元,不僅吸引深創投、前海母基金、建信資本、高特佳、正心谷創新資本、匯橋資本、奧博資本、博裕資本等一眾知名VC/PE和產業基金,更是獲得香港大藍籌醫藥股—中國生物製藥資金與技術的雙重加持。

2020年4月,康方生物正式在港交所掛牌上市,首日市值超180億港元。如今五年過去,市值已突破千億。

一代藥王背后

今年以來,康方生物股價一路走高。從年初的58港元/股,上漲至8月28日的179港元/股,創下歷史新高,總市值超1400億港元。

「創新葯贏麻了,一漲一個不吱聲。」一位康方生物的投資人掩蓋不住喜悦,康方生物市值較年初已經翻了一番。

祕密藏在剛剛發佈的半年報里。財報顯示,今年上半年康方生物商業化銷售收入為14.01億元,同比增長49.20%——相當於每天靠賣藥進賬近800萬。

如此增長背后,核心驅動力來自兩款全球首創雙抗藥物:依沃西(PD-1/VEGF雙抗)和卡度尼利(PD-1/CTLA-4雙抗)。2025年納入國家醫保目錄后,兩款藥合計貢獻超14億元收入,佔總營收99.3%。

康方生物這輪股價上漲,正是得益於依沃西。這是康方生物獨立開發的一種潛在的全球首創雙特異性抗體,可同時阻斷PD-1和VEGF通路,「一藥雙靶」同時發揮免疫效應和抗血管生成效應,覆蓋肺癌、乳腺癌、結直腸癌、胰腺癌等腫瘤領域。

早在2022年,康方生物宣佈將依沃西的部分海外權益授權給美國藥企Summit。這筆交易總交易金額最高達50億美元,刷新了當時中國生物醫藥企業License-out交易的紀錄價格。很快,康方生物宣佈,依沃西在頭對頭的臨牀試驗中力壓默沙東的明星產品K藥。這也是首個在與K藥「頭對頭」獲勝的創新葯,被視為中國創新葯「DeepSeek」時刻。

但也引起了一些爭議,Summit只是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彼時市值不過5億美元。夏瑜解釋稱,交易目標是儘快地推動依沃西在海外市場成功上市。「把產品賣給大公司,孩子過去后只會成為芸芸管線里的一個編號。但是賣給小公司,對方一定會當親生孩子對待。」

2024年5月,戲劇性的一幕出現了。因市場質疑依沃西三期臨牀數據表現不佳,導致康方生物股價閃崩,盤中跌幅超45%。龍頭大跌還帶崩港股創新葯板塊,創新葯etf滬港深一度跌幅超過5%。當天,管理層緊急召開電話會議,強調核心數據結果優異,「不存在低於預期的説法」。

很快,康方生物宣佈,依沃西在頭對頭的臨牀試驗中力壓默沙東的明星產品K藥。受此影響,康方生物股價當天大漲37%,Summit股價更是4個月內股價上漲12倍,市值達231億美元。

所謂頭對頭,是指兩種藥物在相同適應症、相同患者羣體中直接對比療效和安全性的臨牀試驗。這也是首個在與K藥「頭對頭」獲勝的創新葯,被視為中國創新葯 「DeepSeek時刻」

獲勝消息在醫藥圈刷屏。隨后高盛一則報告指出,依沃西有望在未來幾年內成為雙特異性抗體領域的全球引領者,並預測其2041年的峰值銷售額約可達530億美元。而這一數字,幾乎是全球藥王K藥全年銷售額的2倍。

夏瑜身家也水漲船高。據《福布斯》此前估算,58歲的夏瑜及其家族持有公司8.5%的股份,財富由此達到12億美元。她是全球僅有的13位白手起家的醫療健康領域女性億萬富豪之一。

中國生物醫藥走出寒冬

回望2021年,中國醫藥行業經歷一場狂歡后急轉直下,此后便是漫長的冬天。那時候,一級市場出手醫療極其謹慎,甚至是避而不投。在部分投資機構內部,醫藥投資人也處在了除消費之外的鄙視鏈最底層。

港股18A更是「極度蕭條」。以港股18A板塊第一家上市公司歌禮制藥為例,公司股價最低曾暴跌95%,一度是「港股18A徹底完蛋了」的典型案例。

「過去兩年,很多同行都放棄了投大健康,創新葯是大家最先放棄的。」蘇州基金董事長徐挺向投資界聊起這一幕。但在他看來,醫療賽道是為數不多的長坡厚雪賽道,中國創新葯估值已經觸底,接下來將迎來緩慢回升。

這一幕正在應驗。縱覽2025上半年,港股醫療保健板塊漲幅超過45%,領跑各大行業。其間,誕生了一批十倍、五倍牛股。其中,歌禮制藥16倍漲幅引爆肥胖症賽道,還有德琪醫藥、和鉑醫藥、雲頂新耀等六家十倍股集體點燃港股。

啟明創投主管合夥人胡旭波曾分析認為,中國創新葯行業在過去一年間由「冷」轉「熱」的重要推動因素——中國的創新葯企業,他們的產品真正意義上被業界尤其是全球製藥企業認可。

推動這輪行情的核心動力,正是密集發生的超級BD交易。截至5月份,跨國藥企手中首付款5000萬美元以上的BD交易,超過40%來自中國。而在四年前,這一比例還不足5%。

目睹這些頻繁發生的BD交易,維梧資本管理合夥人、聯席CEO兼亞太區CEO付山認為,中國新葯獲得國際認可,證明了中國研發體系達到了世界水平。

「如果想找創新,就該去中國看看。」越來越多海外投資者意識到,最好的資產在中國。

中國創新葯正在走上全球牌桌。正如胡旭波堅信,未來5-10年是中國投資創新葯一個好時期,「全球前十名生物醫藥公司里,會出現一兩個中國公司,從而真正意義上改變行業格局。」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