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近120個品牌、1600輛車逐鹿西南!下半年國內首個A級車展開幕:新能源「第三極」將改寫車市格局

2025-08-29 18:43

每經記者|段思瑤  黃辛旭  劉曦    每經編輯|範文清 張益銘    

在每年的夏秋交替之際,都是中國汽車的成都時間。

「16.98萬元起!」8月25日的成都,華為常務董事、終端BG董事長余承東話音剛落,臺下閃光燈便密集亮起——鴻蒙智行史上最便宜車型「尚界」的神祕面紗,在這座西部汽車消費核心城市正式揭開。

令人驚歎的是,新車官宣9月23日上市后,鴻蒙智行官方隨即傳來捷報:尚界H5開啟預訂僅1小時,小訂量就突破2.5萬輛。這一數字相當於不少車企單月銷量的數倍。尚界用一組「現象級數據」打響了車企中西部智駕比拼的第一槍,也為2025年成都車展拉開了極具衝擊力的序幕。

作為下半年國內首個A級車展,成都車展從來不止是「新車秀場」,它是車企衝刺「金九銀十」的「前哨戰」,更是技術落地、產業鏈鏈接與區域消費激活的「戰略樞紐」。正因如此,今年的「預熱賽」從8月25日就已硝煙瀰漫。

「成都及整個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是中國汽車消費最活躍的區域之一。」漢諾威米蘭展覽會(中國)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劉國良的話,道破了車企「扎堆成都」的核心邏輯。

8月29日,成都車展正式啟幕。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瞭解,本屆車展匯聚近120個汽車品牌,逾1600輛展車鋪滿22萬平方米展區,從主流乘用車到個性化改裝車,從前沿人形機器人到新能源三電系統,幾乎覆蓋當下汽車產業所有熱點領域。不難預見,當車企們帶着今年最重磅的車型集中亮相,這場車展不僅會點燃「金九銀十」的銷售熱情,更將為下半年中國車市的技術方向、市場格局定下關鍵基調。

當全球汽車產業的智能化競賽從「技術比拼」轉向「場景落地」的關鍵拐點,一座城市的戰略價值正被重新定義——成都,正以「智駕商業化核心試驗場」與「市場滲透關鍵樞紐」的雙重身份,成為車企角逐智能化時代的必爭之地。

中國在智能駕駛領域的全球領先地位已無需贅言:L2級輔助駕駛滲透率突破50%、位居世界第一,高速NOA(自動導航駕駛)與城市NOA功能加速向主流價格帶下沉。而當行業從「技術驗證期」邁入「規模化落地期」,成都不僅憑藉成都車展成為車企最新智駕技術的「首發秀場」,更以其輻射的中西部市場特性,成為智駕從「高端嚐鮮」走向「全民普及」的核心跳板。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

這座城市的「智駕樞紐」地位,首先體現在車展功能的深度重構上。如今的成都車展,早已超越傳統「產品展示窗口」的定位,成為全球車企智能化技術的「實戰驗證平臺」。在本屆成都車展上,嵐圖攜華為乾崑ADS 4系統首發新車、奇瑞星紀元E05搭載地平線最新智駕方案開啟量產、比亞迪「天神之眼」、吉利「千里浩瀚」等新一代智駕系統集中動態演示——幾乎所有主流車企的智能化核心成果,都選擇在成都完成「市場首秀」,這里已成為判斷行業技術方向的「風向標」。

更關鍵的是,成都所錨定的15萬元~20萬元主流價格帶,正精準踩中智駕下沉的「黃金賽道」。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數據顯示,高階智駕已邁過「嚐鮮期」,正向10萬元~20萬元區間普及,2025年底乘用車NOA滲透率將較2024年上半年翻倍至20%。而成都所在的中西部市場,恰好與這一價格區間高度重疊,成為智駕「規模化落地」的最佳試驗田。

從16.98萬元起售、搭載HUAWEI ADS 4系統的尚界H5,到12.99萬元起、配備獵鷹500智駕系統的捷途山海L7 PLUS,再到長安、零跑等車企針對性佈局的15萬元級智駕車型,成都車展上的每一款新車,都是車企對「智駕下沉戰略」的落地實踐。這些車型不僅將「天花板級」智駕體驗帶入主流市場,更以成都為起點,輻射整個中西部消費羣體。對車企來説,誰能在成都的15萬元級智駕戰場站穩腳跟,誰就握住了未來智駕普及的「市場主動權」。

可以説,當下的成都,已不再是車企智能化佈局中的「區域市場」,而是決定其全球智駕戰略成敗的「核心樞紐」:這里是新技術的「首發驗證地」、是價格下沉的「關鍵突破口」、更是市場滲透的「戰略起點」。全球車企的智駕競爭,早已進入「成都時間」。

當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半年突破800萬輛、滲透率站穩45%的關口,一場關於「增長新極」的角逐正在西部熱土激烈展開——成都,這座手握108萬輛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的城市,不僅以「非限購城市第一」的身份提前兑現五年目標,更憑藉從整車製造到三電配套的完整產業鏈,成為撐起「中國新能源第三極」的核心支柱。

數據背后是肉眼可見的「新能源速度」。中汽協數據顯示,2025年1—7月,全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雙雙突破820萬輛,每賣出10輛新車就有4.5輛是新能源車。而成都所在的四川省,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車產量直接飆至14.4萬輛,這一數字已超過2024年全年總和,在全省整車產量中的佔比更是躍升至27.6%,較去年同期提升16.2個百分點,相當於半年完成了過去一年的「產能躍遷」。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

成都的「新能源實力」早已不止於生產端。早在2024年,這座城市的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就逼近50%,意味着每兩輛上路的新車里,就有一輛是新能源車。到今年6月底,成都的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已達108萬輛,穩穩佔據非限購城市榜首,更比「2025年保有量80萬輛」的原定目標提前了一年半完成,用實實在在的消費熱度印證「西部車市核心」的地位。

這樣的潛力,讓西南地區成為業內公認的「下一個增長藍海」。據行業預測,2025年西南地區的新能源汽車產量將突破300萬輛,佔全國比重超20%,繼長三角、珠三角之后,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新能源第三極」。而成都,正是這一「第三極」的絕對核心。

車企的「西進方略」早已用行動投票。今年成都車展上,新能源車型徹底佔據C位:奔馳全新純電CLA、比亞迪仰望U8L、奇瑞風雲系列、福特烈馬新能源一字排開,smart最新超級電混技術也專程在此亮相,幾乎所有主流品牌都把下半年的「新能源王牌」放在了成都。生產端的動作更密集,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瞭解,一汽-大眾捷達正全力推進成都新能源項目,計劃2026年推出首款純電車型;沃爾沃成都工廠也在加速改造生產線,未來將批量產出高端新能源車型,「成都造」新能源汽車正從概念走向規模化。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

支撐這一切的,是成都早已成型的「汽車產業生態圈」。以成都經開區為例,這里聚集了一汽-大眾、一汽豐田、吉利(領克)、沃爾沃、神龍汽車等5家「鏈主」級整車企業,圍繞它們形成的500余家零部件配套企業,構建起從動力總成、底盤系統、車身內外飾,到電子電器、新能源三電系統的完整產業鏈——從一塊電池、一個電機到整車下線,無需跨區域調配,在成都就能完成全流程生產。

當消費端有108萬輛保有量的「市場熱度」,生產端有300萬輛產能預期的「產業厚度」,產業鏈有500家配套企業的「生態深度」,成都早已不是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參與者」,而是決定行業增長格局的「關鍵變量」,更是撐起中國新能源「第三極」的核心力量。

隨着電動智能汽車在西南大地加速普及,成都及周邊旺盛的消費潛力,正推動車企跳出「全國統一款」的思維定式,針對這片土地的獨特路況、氣候與使用場景,量身定製技術解決方案——從智駕系統的「山區適配」,到充電設施的「高温優化」,再到續航方案的「西南定製」,每一項創新都精準錨定當地用户痛點,一場圍繞成都市場的「技術適配攻堅戰」已悄然打響。

成都周邊多山、城鄉結合部無標線道路常見的特點,給智駕系統出了不小的難題。「針對中西部地區智駕應用痛點,可採用波長更長的激光雷達,同時讓毫米波雷達與攝像頭、超聲波雷達形成冗余互補,多傳感器協同工作提升定位可靠性。」一位智駕領域的技術人員表示,主機廠往往會從硬件入手,依據中西部道路基礎設施特點,對智駕系統開展本地化適配,確保其適配區域路況。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

極端天氣同樣是中西部智駕面臨的挑戰,如四川盆地頻繁出現的霧天會干擾智駕系統感知。「對此,若硬件可調整則優先優化硬件,若硬件受限時便聚焦軟件算法升級,通過優化感知層算法、融合算法,研發針對特殊天氣的專屬AI(人工智能)算法,增強系統在惡劣天氣下的感知能力,保障行車安全。」上述智駕技術人員透露,在推動高階智駕技術下放到15萬元至20萬元中端車型時,主機廠也會通過制定系統級安全策略適配硬件算力,比如在算力不足時啟動功能降級模式,並及時提醒駕駛員接管等。

此外,面對新能源汽車的快速增長,西南地區充電基礎設施短缺、不均衡等問題也愈發突出。一位四川攀枝花的純電車車主告訴記者:「這兩年街頭多了很多新能源車,但是充電樁數量沒有跟上來,經常看到有公共樁的停車場上車輛是滿的。」

以四川省為例,目前全省充電樁主要集中在成都平原經濟區和川南經濟區,佔比超90%,其中63%集中於成都市,城區邊緣和農村地區佈局較少,公共充電樁的鄉鎮覆蓋率尚不足40%。

「由於供電設施容量不足、安全管理等問題,我們在開展業務過程中發現部分小區充電基礎設施安裝難。」一位西南地區的充電樁企業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西南地區夏季高温,充電過程中能耗更多,對充電設備硬件要求也更高,需要車企和樁企針對這一地區的特點做散熱等特殊參數的獨立研發。

截至目前,四川省已提出到2030年,建成充電樁293萬台,功率達2956萬千瓦,破解區域充電樁失衡、場景痛點與盈利瓶頸。雲南也計劃到2025年底,建成公共充電設施超過6萬個。

不過,簡單依靠增加充電樁總量,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充電難問題,快充技術的普及應用和動力電池續航能力的突破同樣重要。記者注意到,在本屆成都車展上,多項與充電相關的新技術將亮相。比如,比亞迪在展館內新增「兆瓦閃充」技術專區,該技術可實現最高充電電壓1000V,最大充電電流1000A。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

寧德時代全新鈉離子電池品牌「鈉新」首款產品24V重卡起駐一體蓄電池也將重磅亮相,可在零下40℃環境一鍵啟動,未來乘用車搭載后純電續航將突破500km;驍遙雙核電池通過獨創雙核架構無縫切換高低壓用電,配合堡壘雙艙與熱失控導流技術,可以大幅提升安全性能。

多款增程車型在本屆成都車展上的「扎堆」發佈,更像是為解決西南地區新能源用户續航焦慮而來。自主品牌方面,奇瑞風雲X3L增程車型搭載1.5T增程器,CLTC工況純電續航211公里,滿油滿電綜合續航超1000公里;售價超過百萬元的仰望U8L鼎世版搭載2.0T增程動力,並提供應急浮水等功能,適配西南地區多雨多洪澇的氣候特點。合資品牌方面,福特烈馬新能源提供增程動力選擇,CLTC工況純電續航220km,滿油滿電綜合續航達1220公里。

「成都車展早不是簡單的‘新車展示台’,而是車企技術適配的‘試金石’。」劉國良認為,「成都車展發揮着驅動技術升級的關鍵樞紐作用。中西部地區是新能源汽車普及的重要增長極,市場的龐大規模和獨特偏好,使其動向對全國市場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