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市值超預期,淨利潤增長33%,騰訊音樂Q2財報釋放了哪些信號?

2025-08-29 18:41

上周,騰訊音樂娛樂集團(TME)發佈2025年Q2財報,其中多項業務指標超出市場預期。(雷峰網雷峰網(公眾號:雷峰網)雷峰網)

有分析師認為,自從騰訊音樂調整運營戰略后,其業績就開始一路穩中向好,即便是在MAU連續三年多下跌的情況下,仍舊能保持在線音樂收入的增長。

財報顯示,TME第二季度總收入達84.4億元,同比增長17.9%;調整后淨利潤為26.4億元,同比增長33.0%。其中在線音樂服務收入為68.5億元,較上年同期的54.24億元增長26.4%。在線音樂訂閲收入為43.8億元,較上年同期的37.4億元增長17.1%;單個付費用户月均收入從2024年同期的10.7元增長至11.7元,用户付費意願與消費能力的提升趨勢顯著。

相對社交娛樂板塊的鋭減,在線音樂服務仍舊是TME業績上漲的主動力,財報發佈第二天,股價上漲17%,市值達到3200億港元,超過百度。

01 在線音樂收入撐起TME半壁江山

財報顯示,在線音樂服務收入相比2024年同期的人民幣54.2億元增長26.4%,達到人民幣68.5億元,這得益於在線音樂訂閲收入的強勁增長,以及廣告服務、藝人周邊和線下演出收入的增加。

此前和分析師左迪溝通時,對方就提到今年劇場和現場演出被市場激活,開始進入爆發式增長期,雖然過去由於特殊原因導致市場供給陷入停滯期,但劇場演出一直是增長的狀態。

過去一年,騰訊音樂開始介入線下演唱會、實體演出環節,成功主辦韓國頂級藝人G-DRAGON(權志龍)在中國澳門的演唱會,吸引了超過3.6萬名觀眾參與;併爲薛凱琪、袁婭維和説唱歌手GAI等舉辦一系列體育館級大型演唱會。

財報中提到,在線音樂訂閲收入為人民幣43.8億元(6.11億美元),相比2024年同期的人民幣37.4億元增長17.1%,這一顯著增長主要是由於單個付費用户的月均收入提升所推動。

互聯網圈內人士韓南看來,如今TME能夠有如此多「死忠粉」,很大程度源於2022年運營策略的轉變。

騰訊音樂從2022年開始調整會員體系,效仿長視頻平臺的付費模式,在原有綠鑽會員基礎上新增了更高階的"超級會員"選項。

原本綠鑽豪華版每月費用約15元,而超級會員的價格直接漲到40元/月,漲幅接近三倍。

開通超級會員后還能獲得演唱會門票優先購買權,本季度可提前預定G-DRAGON和BLACKPINK的演唱會門票,以及系列星光卡等周邊產品服務的購買權益。

截至目前,騰訊音樂SVIP訂閲用户已經突破1500萬,創下歷史新高。

知情人士稱,騰訊音樂的做法有點像當年的Netflix,都是通過提升會員價格,從現有用户中挖掘深度付費人羣。

雖然在推出之時遭到用户質疑和詬病,甚至一度影響其MAU的增長,但這一策略最終為TME后續的增長帶來了顯著成效。

2023年,在線音樂業務的收入增幅達到39%,佔總收入的比例也從2021年的36.7%躍升至當年的62.4%。

騰訊音樂娛樂集團首席執行官樑柱表示:「通過持續的產品創新與沉浸式體驗的打造,我們的在線音樂業務實現了穩健增長。付費用户規模和單個付費用户的月均收入持續提高,用户活躍度也不斷提升。

02社交娛樂板塊下降,直播收入有所削減

財報顯示,社交娛樂服務和其他服務收入相比2024年同期的人民幣17.4億元下降8.5%,降至人民幣15.9億元,營業成本同比增長13.1%,達到人民幣46.9億元。

主要是由於與IP相關的成本增加,如藝人周邊成本、線下演出成本和廣告代理費用。同時,隨着社交娛樂服務收入的下降,收入分成成本有所減少。

分析師左迪表示,如果翻看TME的早年間財報,可以發現騰訊音樂的收入大多來自直播打賞。事實上,資本市場對秀場直播的估值並不高,因為這類業務充滿不確定性。

這就不難解釋,為何網易雲音樂的最新Q2財報中,其社交娛樂服務淨收入也在同比減少。

原因在於音樂流媒體平臺的競爭核心在於「版權」二字,公開資料顯示,騰訊通過旗下QQ音樂、酷我音樂、酷狗音樂、全民K歌四個平臺,幾乎包攬了行業95%的版權資源。

后又拓展長音頻業務邊界,相繼收購懶人聽書和喜馬拉雅APP,以此不斷擴大TME的內容優勢。

就在今年五月,騰訊音樂擬入 股韓國 SM 娛樂成為第二大股東;2025 年 6 月底,QQ 音樂正式上線「Bubble」產品,訂閲費用28 元/月,讓用户可以與數百名SM、JYP、CUBE等公司的韓流藝人直接互動交流在Bubble內,藝人可以為粉絲發布專屬消息,分享獨家內容。

不難發現,現如今音樂流媒體平臺不再單純侷限於單一播放,而是重在構建社區生態,吸引更多年輕羣體目光。

有分析師提到,相對Spotify 40%以上的付費率來看,TME20%的付費率仍舊有可挖掘的潛力。

這或許是未來TME能夠講好的故事之一。

(財報季正當時,接下來我們還會報道更多互聯網公司的季度業績,歡迎添加作者Who123start交流)

(注:本文中出現的左迪、韓南均為化名)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