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深度解讀:民企500強川企排名在何「段位」?上榜川企呈現哪些特點?

2025-08-29 17:39

(來源:川商)

在「2025中國民營企業500強」上榜企業數量上,與東部沿海及中部省份相比,四川上榜企業數量相對較少;在西南地區,與重慶7家、貴州2家、雲南1家的企業上榜數量相比,四川仍穩居西南地區首位。

8月28日,全國工商聯發佈「2025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京東集團連續四年位居民營企業500強榜首,阿里巴巴(中國)有限公司、恆力集團有限公司分別位居榜單第二、第三位。

四川共有11家民營企業上榜,較2024年增加1家,分別為:通威集團有限公司、其亞集團有限公司、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四川省川威集團有限公司、藍潤集團有限公司、四川冶控集團有限公司、四川德勝集團釩鈦有限公司、四川德康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四川渠心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成都蛟龍港(成都蛟龍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成都蛟龍經濟開發有限公司)、華僑鳳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據悉,今年全國工商聯組織開展第27次上規模民營企業調研,共有6379家2024年營業收入10億元以上的企業參加,其中營業收入前500位的企業為「2025中國民營企業500強」。

此次民營企業500強入圍門檻增至270.23億元;營業收入總額達到43.05萬億元;淨利潤合計1.80萬億元;研發費用總額1.13萬億元,研發人員總數115.17萬人,平均研發經費投入強度2.77%;納税總額達1.27萬億元,納税額超過10億元的企業有240家,佔500強比例為48.00%。

從全國範圍來看,四川企業上榜數量排在哪個「段位」?今年上榜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的四川企業整體呈現出哪些特點?

特點一

四川位列中游

東部沿海繼續領跑

據悉,「2025中國民營企業500強」上榜企業營收、利潤總額實現雙增長。從地區分佈來看,東部沿海地區繼續領跑全國,江蘇、浙江、廣東、山東四省上榜企業數量穩居前列:浙江省以107家的數量位居榜首,且較去年淨增1家,上榜企業數量連續27年位居全國首位;江蘇省上榜企業數量為90家,全國排名第二;廣東省及山東省各有51家企業上榜,並列排名第三。

在上榜企業數量上,與東部沿海及中部省份相比,四川上榜企業數量相對較少;在西南地區,與重慶7家、貴州2家、雲南1家的企業上榜數量相比,四川仍舊穩定佔據西南地區首位。

在營收規模方面,2025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中,收入超過千億元的企業共105家,四川僅有3家,反映出四川大規模、高營收的民營企業羣體規模有待進一步擴大。

從行業結構來看,四川上榜企業多集中於傳統行業,新興產業領域的民營企業發展相對不足,在數字經濟、高端裝備製造、生物醫藥等前沿領域缺乏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龍頭企業。

此外,部分傳統企業研發投入強度低於全國500強平均水平,核心技術自主可控能力仍需提升。

特點二

傳統產業為基

「向新逐綠」轉型突出

川商傳媒記者注意到,今年榜單上的川企面孔也發生了一些變化:長期位列川企首位的新希望集團,今年以旗下企業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的名義申報評選,排名位居第97位,在上榜川企中位列第3位;四川德康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和華僑鳳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今年首次進入榜單,而去年在榜的天齊鋰業股份有限公司今年沒有上榜。

從行業分佈來看,這些企業呈現出「傳統產業為基、綠色轉型突出、多元協同發展」的特徵。

在農業與食品加工領域,通威集團、新希望六和、藍潤集團、德康控股集團4家川企上榜,充分體現四川作為農業大省的產業優勢。其中,以「農業+新能源」雙輪驅動的通威集團,在其近日發佈的2025年半年報中提出,受光伏行業供需矛盾尚未顯著改善、行業各環節產品價格進一步下探至歷史低點影響,公司經營業績階段性承壓,但各項核心業務仍維持穩健經營,相關市場地位持續鞏固。上半年,通威股份多晶硅實現銷量16.13萬噸,全球市佔率約30%,位居行業第一;電池銷量49.89GW,繼續保持全球第一,全球累計出貨突破300GW;組件銷售24.52GW,繼續保持國內分佈式市場出貨第一,海外出貨實現爆發式增長。

德康農牧在日前披露2025年中期業績顯示,生豬板塊為德康農牧上半年業績的關鍵增長點,但該板塊也推升了德康農牧的銷售成本。儘管上半年出現「增收不增利」的情況,但德康農牧整體毛利率從上年同期的12.4%增長至17.4%。公司稱,主要是由於擴大新式家庭農場、持續改善管理效率及生產指標,以及飼料及飼料原材料價格下降,導致公司的生產成本較2024年上半年大幅減少。

其亞集團、川威集團、四川冶控集團、德勝集團4家企業上榜,則反映出四川在冶金與金屬加工產業的集羣優勢。其中,得益於產業協同和能源「向新逐綠」戰略共同推動,其亞集團有限公司排名提升最為顯著,較去年上升60位,顯示出企業發展的強勁動能。

同樣在綠色能源與技術創新端發力的首次上榜企業——華僑鳳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與霍普股份合作的儲能電站項目併網運行,年放電能力達1100萬千瓦時,配套造紙生產線的能源需求;同年,自主研發的造紙廢水纖維回收裝置獲得發明專利。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