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29 16:30
(來源:Charlie伴你投資)
聲明:本文為個人思考記錄,非投資建議
澳博的業績出來時,我的第一反應就是告別,不是因為其中期業績虧損,主要原因是我之前就一直想賣,其市淨率較高,負債非常高,持倉收益率也比較可觀。其次,這份報告印證了我的擔憂,何家並沒有足夠的動力去控制成本,改善盈利,因為他們並不依賴上市公司本身的盈利。附屬於上市公司的各種產業本身就能讓他們過得很好,關聯交易也不少。這種激勵機制是有缺陷的,在激勵機制方面,伯克希爾是典範。
顯然,澳博並沒有資產的保護,並不符合施洛斯一般的持股標準,而要跨越施洛斯的標準,需要對生意有更深刻的瞭解,作為一名散户,並不具備這個條件。我無法接觸管理層,也沒有精力去澳門搞一手調研。
再談談估值。其實,澳博的高負債在博彩業非常普遍(銀河娛樂似乎比較保守,遵從着呂志和的經商哲學),公司高額的資本支出是短暫的,后面多年可以持續收回自由現金流,破產風險很小。
但是很多人忽略了負債會影響估值。巴菲特曾以科技股的高估值舉過例,如果採用10%的貼現率,一個市值5000億的公司,今年要賺回500億淨利潤,如果今天賺不到,那麼明年要賺到550億。你可以算算寒武紀每年應該賺到多少錢。
高負債會推迟自由現金流的流入,降低內在價值。假設澳博未來年均有40億的自由現金流,採用10%的貼現率,沒有負債的話,內在價值為400億。但現在有270億的負債,簡化考慮,前7~8年都要還債,如果貼現8年,那麼內在價值就會變成400/(1.1^8)=186億。
當然這里有個注意事項,不同投資者採用的貼現率是不同的,如果你用5%,那麼內在價值會變成40*20/(1.05^8)=541億。
但保守的投資者不應該採用5%的貼現率,而是應該參考巴菲特的10%。關於估值,我曾寫過一篇長文論述其邏輯,詳見:我對估值的思考。
澳博控股帶給我一個教訓是,投資者應該獨立思考,保持中立與客觀,不要受其他投資者對企業觀點的影響。之前澳博股價在3.4HKD左右時,我考慮過清倉以控制持倉組合的風險,但最終沒有執行,或多或少受了他人樂觀預期的影響。
做得好的地方是,我堅持不買貴的原則,並沒有在樂觀預期形成的時候去加倉。此外在中途賣出了一部分,因此這筆投資還能保持不錯的盈利。
最后,我想聲明,賣出不代表我覺得股票高估了,事實上我認為今天大幅下跌后,其價格處於合理範圍內,因此未來大漲或大跌都是有可能的。
聲明: 本文不構成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