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29 13:09
(來源:投基聯盟)
最近首程控股(0697.HK)和阿爾特汽車簽了一個戰略合作協議,消息一出來,市場上有點反應,但還沒完全消化。很多人還是覺得「這不就是個投資公司嗎?投了點機器人企業,講講故事而已」。但我想説,大家真的看淺了。首程真正的邏輯,不是單純投資,而是要在「機器人應用」上走出一條新的路子。
説句大白話,機器人應用這事兒,其實跟過去房地產火起來很像。
一、房地產為什麼能火?
房地產當年能火20年,有三個關鍵要素:有地:地是最核心的資源,誰有地,誰就能做開發。有錢:房地產要大量資金,沒錢蓋不出樓。有政策:國家要推動城鎮化,房子是剛需,這就是最大的政策紅利。
所以房地產公司就是靠「有地+有錢+有政策」三板斧,做大做強的。萬科、恆大、碧桂園,都是靠這三點起家。
二、機器人就是「新房地產」,也是國家正在引導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現在機器人行業,其實也在走類似的邏輯。
機器人要落地,最重要的是場景,也就是「地」。沒有真實的應用場景,再牛的機器人也只是實驗室里的玩具。
機器人要研發、要推廣,也需要大量的資本投入,也就是「錢」。
國家已經把「人工智能+」提升到戰略層面,明確到2027年智能體普及率要達到70%以上,這就是「政策紅利」。
換句話説,機器人就是新一代的「房地產」。只不過房子是鋼筋水泥,機器人是智能硬件。但本質一樣:誰能把「地+錢+政策」結合起來,誰就能坐上這個產業的頭把交椅。
三、首程的底牌:地、錢、政策全都有
説到這,大家就應該明白首程的稀缺性了。它手里恰恰就握着這三張王牌。
地:場景資源豐富
首程是做基礎設施運營起家的,手里有停車場、園區、交通樞紐、醫院項目。這些地方,天然就是機器人落地的試驗場。成都ICD的機器人自動充電站,南京荷花路的智慧停車場,首鋼醫院的手術機器人,這些都是真實發生的案例,不是PPT。
錢:資本實力雄厚
首程發起了百億規模的北京機器人產業發展基金,還通過旗下基金投資了宇樹、銀河通用、松延動力、星海圖、加速進化等國內最頭部的機器人公司。說白了,它在一開始就把未來最有潛力的「地塊」都買下了,等着后續開發。
政策:北京國資背景
首程的母公司是首鋼集團,北京國資委背景。國家要推「人工智能+」,北京要在機器人賽道佔據地位,首程自然就是最合適的操盤手。政策紅利+地方支持,這是別人學不來的。
四、阿爾特合作=新萬科模式
這次和阿爾特的合作,其實就像當年房地產公司找施工隊、找設計院一樣,補齊了工程化的短板。
阿爾特是A股唯一一家獨立汽車設計上市公司,整車研發、工程化、快速量產一條龍,它的子公司阿爾瑞特還專門搞機器人研發和仿真。有了阿爾特的能力,首程手里的機器人就能更快、更穩定地走進汽車產線。
更重要的是,協議里寫了優先採購機制,在同等條件下,阿爾特要優先採購首程的機器人。什麼意思?就是未來訂單先給首程,這就是「鎖定業績」。
你想想,這跟房地產開發商拿到地之后,銀行優先給它貸款,是不是一個邏輯?資源+資金+政策,三板斧砸下去,生意就跑起來了。
五、這麼做,市場空間有多大?
既然講應用落地,最關鍵的就是要看錢能不能落到利潤表。那我們來換個角度算一算。
阿爾特近三年的營收預測大家都知道了,從9.7億到26億,複合增速40%以上。
2025年:阿爾特收入約14億,智能化板塊佔比提升到20%,對應3億收入。假設其中50%–60%用於機器人相關採購,即 1.5–1.8億。首程拿下60%份額,就是 0.9–1.1億,淨利率按30%–35%算,淨利潤 0.3–0.4億元。
2027年:阿爾特收入超過26億,智能化佔比30%,對應 8億。其中40%–50%投入機器人應用,即 3.2–4億。首程拿下60%–70%份額,就是 2–2.8億,按30%–35%淨利率,淨利潤 0.6–1億元。這還只是和阿爾特的合作一項。別忘了,首程的醫療、交通等場景已經在逐步放量。如果把這些加進去,年利潤空間會指數級別上升。畢竟整個生態都帶動起來了。
機器人進入「規模應用元年」,首程的財務彈性纔剛剛開始顯現。
六、股價怎麼看?
股價這一塊,説實話,短期市場可能還在低估。
首程今年最低才0.9港元,最高干到2.12港元,現在在1.9元附近磨。很多人盯着技術面的2塊壓力位,其實忽視了背后的估值邏輯變化:過去市場給它的標籤是「基礎設施+分紅」,現在逐漸要改成「機器人應用+高成長」。
一旦業績中出現機器人業務的單獨貢獻(比如哪怕幾千萬的淨利潤),市場預期就會切換。參照A股一些機器人公司動輒50–60倍PE的估值溢價,首程如果哪怕在港股拿到25–30倍PE,股價空間也要比現在大得多。
所以與其糾結2塊錢能不能突破,不如盯着產業化成果什麼時候兑現。一旦市場認知完成切換,首程的估值中樞就不再是現在的1字頭,而是全新的臺階。
過去20年,房地產是中國經濟的發動機,萬科就是那個時代的明星公司。未來20年,機器人是新的發動機,而首程就是那個有地、有錢、有政策的「新萬科」。現在它正在從投資到應用,從0到1,慢慢把機器人推向落地。未來幾年,隨着政策的春風和行業紅利爆發,首程的營收和利潤有望迎來指數級增長。
所以,不要再把它看成投資公司了,它就是機器人應用的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