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搭上英偉達股價翻5倍!高層套現21億后,勝宏科技赴港IPO

2025-08-29 14:35

來源:鳳凰網財經

AI浪潮下,A股出現了「寒王」,還有「PCB股王」。

一家來自廣東惠州的企業「勝宏科技」,作為PCB(印製電路板)廠商,因為傳出與英偉達的合作,股價實現驚人的飆升。截至8月28日,其股價從年初的41.79元/股,暴漲至259元/股,漲幅超500%,市值突破2200億元。

近日,勝宏科技正式向港交所遞交招股説明書,擬赴港上市,謀求「A+H」雙平臺資本佈局。然而,就在IPO前夕,這家公司多位高管密集減持套現,引發了市場的質疑。

01

亮眼財報下的資金壓力

勝宏科技成立於2006年,2015年在深交所上市,主要從事高精密度多層印製線路板、HDI PCB的研發、生產和銷售。

2022年至2024年,公司營業收入持續增長,分別為78.85億元、79.31億元和107.31億元,其中2024年同比增長35.3%;淨利潤分別為7.91億元、6.71億元和11.54億元,2024年同比大幅增長72%。

2025年Q1增長勢頭還在延續,公司實現營業收入43.12億元,同比增長80.3%;淨利潤達9.21億元,同比大增339.2%。

該季度收入之所以大漲,主要和HDI產品的爆發有關。2024年Q1其銷售量為2.6億,2025年Q1上漲為16.5億,同比增長533%。

與此同時,公司盈利能力也顯著提升。2022年-2024年,毛利率分別為18.1%、20.7%、22.7%,2025年Q1進一步上升至33.4%。同期,淨利率分別為10.0%、8.5%、10.8%,2025年Q1大幅提升至21.3%。

從收入構成來看,中國內地以外市場貢獻的收入佔比始終較高,2022年至2024年分別為62.2%、61.5%和60.9%,至2025年Q1進一步擴大至78.4%。

儘管業績表現突出,勝宏科技仍面臨一定的資金壓力。根據招股書,截至2024年年底,其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9.27億元,而同期,公司一年以內需償還的流動及非流動借款總額為19億元,賬上資金難以覆蓋短期債務。

此外,公司還存在商譽減值風險。根據其公告,2025年3月末,公司商譽賬面價值為12.2億元,佔公司總資產的比例為5.81%,為公司2023年收購PSL100%股權時形成的商譽11.7億元和公司2024年收購泰國勝宏100%股權時形成的商譽4690萬元。

02

與英偉達「綁定」到底有多深?

「傍上」英偉達,被視為勝宏科技近年來業績增長的關鍵因素。

據媒體報道,勝宏科技在2019年成立HDI事業部,在2023年切入英偉達H系列AI加速卡供應體系,並在2024年通過GPU200產品認證,晉升爲Tier 1級供應商(一級供應商)。

在勝宏科技招股書及近期財報中,未明確出現「英偉達」這一客户名稱,不過提到公司「是全球人工智能計算基礎設施領域領導者的PCB核心供應商,產品深入應用於其AI算力卡、AI服務器、高端顯卡中」。

在投資者互動平臺上,有投資者詢問董祕,英偉達是不是公司第一大客户、英偉達訂單佔公司營收比例,獲得的迴應是「公司客户及訂單情況屬於商業祕密,不便披露」。

招股書中則對主要客户身份作了部分披露。

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勝宏科技的第一大客户A為一家總部位於中國臺灣、並在當地上市的全球大型電子產品OEM廠商,從描述來看並非英偉達。

而第五大客户E(當期貢獻收入8950萬元,佔總營收2.1%)則被描述為「一家專注於加速計算和AI基礎設施、總部位於美國,並在納斯達克上市的全球領先科技公司」,背景看起來更符合英偉達的身份。

值得關注的是,伴隨近年業績快速提升,勝宏科技的客户集中度風險也有所上升。

2022年到2024年,公司對五大客户的銷售額佔比分別為28%、27.1%、25.1%。但到了2025年Q1,公司對五大客户的銷售額佔總收入的51.0%,其中最大客户佔比達33.6%。

與此同時,信貸風險集中度也在同步上升。根據招股書,2025年3月31日,公司應向最大客户收取的款項佔貿易應收款項總額的32.72%,較2024年12月31日的12.80%大幅上升。

03

一邊喊被「低估」、一邊減持,高層套現引質疑

勝宏科技創始人陳濤的創業歷程,是一部典型的草根逆襲史。1972年生於甘肅文縣,1996年南下深圳打工,憑藉出色的業務能力與持續自學的技術積累,他於2006年創辦勝宏科技。據《2025胡潤全球富豪榜》顯示,陳濤與劉春蘭夫婦以130億元身家位列第2081位。

今年公司股價大幅上漲。在7月25日的一次公開演講中,陳濤表示,儘管勝宏科技市值已處高位,但相比中國臺灣地區英偉達產業鏈企業普遍40倍的市盈率,「勝宏(市盈率)現在才十五六倍,倍數比較低」。

然而,在聲稱「市盈率低」的同時,公司創始人及高管卻正在大規模減持套現。

今年5月,「勝華欣業」通過詢價轉讓的方式轉讓約2573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的比例為3%,轉讓定價為65.85元/股,轉讓原因為「自身資金需求」。勝華欣業由陳濤、劉春蘭夫婦分別持股90%、10%,由此夫婦倆套現約16.94億元。

隨着股價繼續走高,高管團隊也加入了減持行列。

8月4日,勝宏科技發佈公告顯示,董事劉春蘭(陳濤妻子)、董事兼總裁趙啟祥、董事兼副總裁陳勇(陳濤弟弟)、執行副總裁王輝、財務總監朱國強5人完成減持計劃,合計減持237萬股,以減持均價計算,總套現金額約4.5億元。

短短3個月,創始人及高管團隊累計套現超21億元。

與此同時,公司又在2025年啟動定增募資19億元。其中,8.5億用於「越南勝宏人工智能HDI項目」、5億用於「泰國高多層印製線路板項目」、5.5億用於「補充流動資金和償還銀行貸款」。

但越、泰兩大項目的總投資額約32億元,資金缺口仍達18.7億元,意味着公司仍需進一步融資補足。

這次赴港上市,勝宏科技募資計劃主要用於國內擴產,包括購買智能製造設備並進一步將製造流程自動化;擴展全球製造能力,包括在泰國和越南建立新的HDI及MLPCB生產設施;研發活動以及用作營運資金及一般公司用途等。

在投資者互動平臺上,有投資者質疑,「從目前市場反響和股價走勢來看,公司最近的減持、定增、發行H股計劃,對投資的預期產生了較大的影響,擔心公司爲了定增壓低股價,請問公司如何增強投資者信心?」

董祕回答,「二級市場股價波動受多種因素綜合影響,公司始終專注於自身經營發展,努力提升業績表現,為股東創造長期價值。」

隨着H股上市進程的推進,勝宏科技的全球化佈局正逐步擴展。然而,高管密集減持與技術迭代風險,仍如影隨形地伴隨着這家站上AI風口的明星企業。其未來能否在享受英偉達紅利的同時,構建起可持續的技術壁壘與更均衡的客户結構,將成為發展的關鍵。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