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GPU獨角獸沐曦股份:與H20不構成直接競爭,互聯網企業首選國際產品

2025-08-29 15:27

8月27日,國產GPU獨角獸沐曦股份回覆科創板IPO首輪審覈問詢函,就十四個核心關切做出迴應,涵蓋產品研發、市場競爭、營收狀況、現金流等多個方面。其中,監管部門以及市場都尤為關注的關鍵問題在於,沐曦股份如何應對以英偉達為首的境外GPU龍頭對國內市場的影響。其回覆稱,沐曦與英偉達的主要客户羣體存在較大差異,不構成直接競爭。另外,沐曦還披露了其下一代芯片的最新進展及計劃。

問詢函中特別點名指出,在今年7月英偉達宣佈將恢復H20在中國的銷售,其未來可能獲准推出基於Blackwell架構的新特供產品的背景下,沐曦股份將如何評估其可能對公司業績及市場拓展產生的影響。

沐曦股份旗下C500系列產品 沐曦官網

沐曦認為,因雙方產品的主要客户羣體存在較大差異,其與英偉達H20芯片不構成直接競爭。其解釋道,作為一款面向中國大陸市場的「特供」版芯片,H20的性能相比同架構的H100芯片有所縮水,在人工智能訓練任務中進行千億、萬億級參數量的大規模訓練效率有限。但由於配備了大容量HBM3顯存並保留了NVLink4.0的卡間高速互連帶寬,H20芯片在人工智能推理場景的應用更為廣泛,主要面向有豐富的人工智能應用場景需求的互聯網廠商。

根據國際投資研究機構伯恩斯坦(Bernstein)調研報告顯示,2024年,H20芯片在國內市場的主要客户為互聯網廠商,四個互聯網大廠的H20採購量合計佔據87%的份額。

其補充道,互聯網企業的採購決策高度市場化,出於對產品性價比和生態競爭力的考慮,其第一選擇仍然是國際產品,而在部分推理場景下可能會使用國產算力芯片,但通常也是優先選擇自有產品,或者扶持其投資的生態鏈企業。

而沐曦股份的主力產品為用於人工智能訓練(訓推一體)場景的曦雲C系列GPU。其曦雲C500系列產品的下游客户以國家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平臺、運營商智算平臺、商業化智算中心以及教科研、金融等行業客户為主,與英偉達H20的主要目標銷售市場不存在直接競爭。

此外,沐曦還指出,其產品在客觀上已具備替代H20的性能。曦雲C500系列產品的單卡算力已超過H20,其最新一代期間曦雲C600系列產品的單卡算力亦領先於英偉達H20,並具備FP8計算單元,能夠支持多精度計算。同時,曦雲C600系列產品配備了大容量顯存,超過H20的96GB版本,具備DeepSeek等大模型廠商訓練所需的FP8(8位浮點數)低精度計算單元,在人工智能計算場景可以充分發揮高性能優勢。

不過,沐曦也坦承,境外龍頭英偉達在技術水平、產品性能、 軟件生態、大規模集羣建設等方面仍具有明顯的領先優勢,而AMD亦緊隨其后不斷迭代和優化產品性能。國產GPU廠商仍面臨「四個難點」。

與國際巨頭相比,產品性價比與存在差距。國內企業在技術積累、人才密度、經營規模及資金實力各方面與國際巨頭存在明顯差距,疊加製程工藝限制,短期內難以突破其高性價比產品構築的全球市場壁壘。

商業客户嚴苛的服務水平要求及准入門檻拉長產品導入周期。以國內互聯網企業為代表的商業客户對GPU產品的綜合性能及穩定性要求極高,採購GPU仍以可售的國際產品為主,國產GPU佔比較低且多數集中於推理場景,訓練場景需要更大規模集羣測試的時間與資源投入,因此國產GPU產品導入較慢,商業化進程迟緩。

國產GPU軟件生態相對薄弱,客户遷移成本較高。雖然國產GPU依託通用型架構優勢,具備兼容CUDA的理論基礎及路徑可行性,但生態適配、迭代和培育建設是一項長期、複雜的系統性工程,短時間內預計無法改變國產GPU相較國際產品生態薄弱的困境。

客户對於能否保障供應鏈持續穩定也有所擔憂。國產GPU的供應鏈穩定性,也是影響互聯網企業等部分客户採購決策的主要考慮之一。

此外,在文件中,沐曦也詳細披露自家產品在算力、通信、軟件、商業化上與同行的差距,並表示自己在互聯網企業客户開拓等方面落后於國內友商。

沐曦指出,在境內市場,與國內頭部企業華為海思相比,公司在銷售規模、銷售網絡、市場知名度、客户結構、人才規模等方面還存在差距。

沐曦進一步分析,一方面,沐曦缺乏互聯網企業股東背景及相應業務支持;另一方面,沐曦研發的是通用型架構GPU,而包括崑崙芯、寒武紀、燧原科技等在內的友商採用ASIC架構(專用型架構),這種架構可以針對特定任務進行硬件定製化設計,從而實現較高的能效比,因此在模型和算子相對固化的推理場景下更具優勢。

當前沐曦有三大產品線:曦雲C系列產品主要用於AI訓練(訓推一體)和通用計算,是其目前的主力產品;曦思N系列產品主要用於AI推理;曦彩G系列主要用於圖形渲染,尚在研發過程中。其中,沐曦訓推一體曦雲C系列產品是其絕對主力產品。

問詢函中披露,2022年、2023年、2024年、2025年1-3月,沐曦訓推一體曦雲C系列產品(含板卡和服務器)收入分別為0元、0.15億元、7.22億元、3.14億元,佔同期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30.09%、97.28%、97.87%,合計形成營收10.51億元,佔同期主營業務收入合計額的94.31%。

沐曦主要在售AI芯片產品型號包括曦雲C500、曦雲C550、曦思N260、曦思N100,其中曦雲C500、曦雲C550為主力產品。

具體來看,曦雲C500系列產品綜合性能對標英偉達A100,部分應用場景下的核心指標已比肩國際主流產品,相較英偉達國內可售產品H20在大模型訓練場景下更具性能優勢。從紙面數字看,C500的FP32算力約40 TFLOPS,搭配HBM2e顯存,峰值帶寬接近英偉達A100的一半,但受到其軟件平臺MXMACA對CUDA的兼容問題影響,在真實業務場景下的kernel級優化、算子覆蓋率、多卡並行效率與英偉達生態差距明顯。

而其下一代產品曦雲C600系列已於7月下旬在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發佈。這款GPU芯片剛於7月完成回片併成功點亮,正在進行功能測試,預計於2025年底進入風險量產——大規模量產前的初始生產階段。

據其介紹,曦雲C600系列通過先進封裝等方式實現計算性能升級,使用最新一代HBM3e並大幅提升了顯存容量和帶寬,增加了對FP8數據格式的支持,尤其是FP8 Tensor及Tensor轉置指令,能顯著提高計算效率,更契合當前頭部大模型廠商的訓練需求。不過受限於工藝製程,曦雲C600系列的卡間互連帶寬略有下降,同時功耗有所提升。

而其剛剛於今年4月立項的下一代旗艦曦雲C700系列,目前正處於軟硬件購置和產品設計開發階段,計劃進一步擴展對FP4等低精度的計算支持,對標英偉達H100。

公開資料顯示,沐曦集成電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於2020年9月成立於上海,擁有頂尖的技術團隊,多位核心成員曾在超威半導體(AMD)長期從事研發工作,主導過十多款世界主流高性能GPU產品研發及量產。

成立以來,沐曦股份表現了高成長性,公司僅用3年時間就實現了規模化量產,GPU產品累計銷量已突破2.5萬顆,最近3年營業收入複合增長率為4074.52%。

不過,沐曦股份的收入規模仍然不能覆蓋研發等成本開支。2022-2024 年及2025年一季度的報告期內,沐曦股份營業收入分別為42.64萬元、5302.12萬元、7.43億元和3.2億元,歸母淨虧損分別為7.77億元、8.71億元、14.09億元和2.33億元,尚未實現盈利。同期,公司累計研發投入達24.66億元,是同期總營收11.16億元的2.2倍。

沐曦的科創板IPO申請在6月30日獲上海證券交易所受理,擬募資39.04億元,並於7月19日進入問詢階段。沐曦本次IPO,擬募資39.04億元補充「彈藥」,加碼研發及產業化。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