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29 12:33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出品:新浪財經上市公司研究院
作者:喜樂
2025年8月26日,激光雷達行業頭部企業禾賽科技(Hesai Group)從美股回港上市的申請已獲中國證監會備案批覆。根據證監會8月26日出具的《關於Hesai Group(禾賽科技)境外發行上市備案通知書》(國合函[2025]1424號),禾賽科技擬發行不超過5123.62萬股境外上市普通股,登陸香港聯合交易所。這一消息不僅為禾賽科技開啟「美股+港股」雙資本佈局,更讓此前在港股獨享激光雷達賽道稀缺性紅利的速騰聚創(02498.HK),直面經營、財務層面的直接競爭衝擊——尤其是雙方在雷達單價、交付規模與盈利能力上的差距,疊加估值邏輯的重構,將隨着禾賽上市進一步放大速騰的調整風險。
速騰單價高卻交付弱 陷入高端難放量困局
在激光雷達核心經營指標上,禾賽科技與速騰聚創的差異已形成顯著斷層,而雷達單價的「反向優勢」更折射出速騰在市場競爭力上的短板。2025年上半年數據顯示,速騰聚創雷達單價為2936元/台,較禾賽科技的2248元/台高出30%,公司雖強調「堅持自研高端路線,不低價跟隨」,但高價策略並未帶來規模效應,反而在交付量與增速上被禾賽大幅拉開差距。
具體來看,2025年上半年禾賽科技激光雷達總交付量達54.79萬台,同比激增276.2%,不僅超越2024年全年交付量,其中ADAS雷達交付量更是高達44.97萬台,佔總交付量的82%,同比增長237.5%;反觀速騰聚創,同期總交付量僅26.68萬台,不足禾賽的一半,同比增速僅9.6%,ADAS雷達交付量22.05萬台,同樣不到禾賽的半數。
交付差距的背后,是客户結構的差異:禾賽科技聚焦理想、小米、零跑等車企,這些車企的車型基本都標配激光雷達,隨着其車型銷量提升,推動激光雷達採購量爆發;而速騰聚創雖與30家整車廠合作、手握133款車型定點,但合作方中不乏銷量有限的品牌,導致「多客户」的數量優勢未能轉化為「高銷量」的經營勝勢,陷入「高端定位難放量」的困境。
禾賽科技憑藉高毛利實現扭虧 速騰毛利低仍陷虧損泥潭 盈利差距持續擴大
雷達單價的差異,直接傳導至財務層面,讓速騰聚創陷入「單價高、毛利低、仍虧損」的尷尬循環,與禾賽科技的盈利轉正形成鮮明對比。2025年上半年,速騰聚創2936元/台的雷達,僅實現25.9%的毛利率——這一水平不僅遠低於禾賽科技42.2%的毛利率,僅為后者的六成,反映出其「高端路線」在成本控制與商業化效率上的明顯滯后。
毛利率的差距進一步延伸至淨利潤表現。禾賽科技憑藉高交付量、優毛利率的雙重支撐,2025年上半年成功扭虧為盈,市場預計2025年全年歸母淨利潤將達到2.9億元;而速騰聚創仍未擺脫虧損泥潭,2023年虧損高達43.4億元,2024年雖將虧損縮至4.8億元,但根據公司及市場預測,2025年全年仍將虧損2.2億元,盈利轉正遙遙無期。
營收規模的差距也在同步擴大。2025年上半年禾賽科技營收達12.3億元,速騰聚創同期營收僅7.8億元;展望全年,市場預計禾賽科技2025年營收將突破32.4億元,速騰聚創則為23.8億元。這意味着,速騰聚創的「高價策略」既未帶來「高端溢價」(毛利率反低),也未實現「規模營收」(交付量不足),最終導致其在營收、淨利潤等核心財務指標上被禾賽越甩越遠,財務健康度面臨嚴峻考驗。
禾賽上市加劇競爭 速騰稀缺性紅利難續
此前,速騰聚創作為港股唯一激光雷達上市公司,享受着標的稀缺性紅利——不僅藉助港股「閃電配售」機制在2024年12月至2025年2月間合計募資近13億港元,納入港股通后還獲得南向資金持續買入支持,其估值水平也與禾賽科技形成「基本面倒掛」的特殊格局:截至最新數據,速騰聚創2025年預期市銷率為7.0倍,與禾賽科技7.5倍的預期市銷率基本持平,但兩者的盈利基本面卻天差地別。
這種估值平衡,將隨着禾賽科技回港上市被徹底打破。據市場消息,禾賽本次計劃募資3億美元(約23.4億港元),若成功達到募資目標,則將超過速騰聚創IPO及增發的募資合計(約22.6億港元)。募集資金將進一步用於禾賽的產能擴張與技術研發——一方面可繼續優化成本,鞏固「低價高毛利」優勢;另一方面能加速數字雷達等技術落地,強化產品競爭力,從而在市場端對速騰形成更大壓力。
更關鍵的是,禾賽上市后,港股投資者將首次擁有「盈利型激光雷達龍頭」的配置選擇,速騰的估值邏輯將從「稀缺性支撐」迴歸「基本面定價」。儘管兩者當前預期市銷率相近,但禾賽的盈利確定性與高增長潛力,將讓速騰「虧損狀態下的7.0倍市銷率」顯得性價比不足。屆時,原本流向速騰的資金,尤其是追求安全邊際的機構資金,可能轉向禾賽,導致速騰面臨資金分流壓力;同時,其估值也可能因「基本面劣勢」出現回調,稀缺性紅利徹底消退。
禾賽科技回港上市,標誌着港股激光雷達板塊正式告別「速騰獨大」的稀缺時代,進入「基本面驅動」的雙龍頭競爭階段。對速騰聚創而言,其此前依賴的稀缺性優勢已不復存在,而「單價高、毛利低、交付慢、仍虧損」的經營財務短板,將在禾賽的衝擊下愈發凸顯。
若速騰無法儘快破局——要麼優化成本控制,讓「高端路線」匹配合理毛利率;要麼調整定價策略,以更具競爭力的單價撬動交付量增長——不僅可能流失現有客户與訂單,還將面臨估值回調、資金流失的雙重風險,在激光雷達行業的規模化競爭中逐漸掉隊。
責任編輯:公司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