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29 16:05
恆指公司於博客中表示,經過連續4年下跌后,恆生創新葯指數今年有望實現自2020年以來的首個上升年度。年初截至2025年8月22日,恆生創新葯指數上升116%,跑贏大市(以恆生綜指為代表)30.5%的升幅,以及整體醫療保健業91.2%的升幅。值得留意的是,年內的強勁表現,令指數上升至2021年12月以來的最高水平12月以來的最高水平。
圖: 恆生創新葯指數自2020年以來的年度變動
資料來源:恆生指數公司;
數據截至:2025年8月22日
圖6:恆生創新葯指數年初至今跑贏恆生綜指
資料來源:恆生指數公司;於2024年12月31日重置為100;
數據截至2025年8月22日
醫療保健業為年初至今表現最佳行業升幅超過91%
恆生綜指涵蓋主板上市證券總市值最高的95%證券,可視為代表香港股票的大市指標。截至2025年8月22日,恆生綜指年初至今上升30.5%,已高於2024年錄得的16.3%全年升幅。
根據恆生行業分類系統(HSICS),恆生綜指可細分為12個行業指數,反映香港股市不同板塊的表現。圖1顯示,截至2025年8月22日,12個行業錄得介乎3%至91.2%的升幅。在12個行業中,醫療保健業表現最佳,年初至今升幅為91.2%,其后則是原材料業(+73.1%)及資訊科技業(+44%)。能源業和公用事業分別上升4%和3%,表現落后於其他行業指數。
圖1:恆生綜合指數及行業指數年初至今的表現
資料來源:恆生指數公司;
數據截至2025年8月22日
醫療保健業IPO回暖 掛牌首日表現佳
醫療保健業高於大市的年內升幅,亦反映於港股IPO市場。根據WIND截至2025年8月22日的數據顯示,2025年掛牌首日表現最佳的5家IPO皆來自醫療保健業,升幅介乎78.7%至206.5%。相比之下,整體IPO市場的首日掛牌平均表現爲上升18.4%,而醫療保健相關IPO的首日掛牌平均升幅跑贏整體IPO市場,升幅達49.3%。其中,藥品及生物科技的升幅更高,平均上揚58.3%(圖2)。
值得一提的是,港股IPO市場今年回暖,當中醫療保健業IPO的活躍程度明顯回升。自2021年開始,醫療保健業IPO所募集的資金持續下跌,至2024年跌至僅高於50億港元(圖3)。但過去數年的下行趨勢在2025年開始逆轉。截至2025年8月22日,醫療保健相關的IPO年內已募集207億港元資金,不但較2024年全年集資額高出299%,亦是2021年以來的最高水平。醫療保健業IPO回暖,主要是由藥品及生物科技帶動,年初至今集資額達194億港元,佔醫療保健業IPO約93%。
圖2:2025年港股IPO首日掛牌平均表現
資料來源:WIND、恆生指數公司;
數據截至:2025年8月22日
圖3:港股醫療保健業IPO集資額
資料來源:WIND、恆生指數公司;
數據截至:2025年8月22日
恆生創新葯指數:編算方法調整以更精確反映指數目標
市場對藥品及生物科技興趣高漲,行業表現強勁,恆生創新葯指數通過其針對性的指數設計,能有效反映其市場動向。
恆生創新葯指數於2023年5月推出,其歷史數據可追溯至2019年12月,旨在反映可經港股通買賣,業務與創新葯研究、開發及生產相關的香港上市公司之表現。此創新葯指數的成份股來自藥品與生物技術兩個業務子類別,按相關性分數(與創新葯業務關聯性)排名最高的40家公司獲選爲成份股。而該相關性分數是基於自然語言處理(NLP)分析公開資料而得出。
恆生創新葯指數的編算方法調整於2025年6月30日公佈,並於2025年8月11日生效。此調整除了加入南向互聯互通交易資格要求之外,在行業要求上亦剔除了主營業務在醫藥外包(CXO)行業的公司,當中包括委託研究機構(CRO)、委託生產機構(CMO)和委託研發生產機構(CDMO)。是次調整旨在令恆生創新葯指數可以更準確地反映其指數目標:追蹤業務與創新葯研究、開發及生產相關的公司,而非如CXO等的服務提供商。
按最新的編算方法調整后,7只來自生物技術業務子類別的成份股被剔除,令恆生創新葯指數的構成有所轉變。截至2025年8月11日,生物技術及藥品分別佔指數權重約54%及46%(圖4),調整前為62%及38%。
圖4: 恆生創新葯指數權重分佈(按業務子類別)
資料來源:恆生指數公司;
數據截至:2025年8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