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29 10:49
乘聯會預測,2025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將達1573萬台,同比大幅增長29%。但市場繁榮背后,價格戰打得火熱,新能源車企業普遍陷入「以價換量」困境,加之市場供需結構調整與成本壓力疊加,頭部車企普遍面臨盈利能力承壓的挑戰。
在此行業背景下,理想汽車交出了一份「逆周期」的成績單,為行業競爭格局提供了差異化樣本。
數據顯示,理想汽車二季度營收達到302億元(單位:人民幣,下同);經營利潤為8.27億元,同比增長76.7%,環比增長204.4%。值得注意的是,伴隨着二季報的發佈,理想汽車成為新勢力中唯一一個連續11個季度盈利的企業。
深入來看,這種市場表現並非偶然,而是理想汽車長期堅持高強度研發投入、構建技術護城河的自然結果。在行業集體陷入價格戰漩渦的背景下,理想汽車通過技術創新實現了產品的差異化競爭。
一、理想的技術野心
引起筆者特別關注的是,2025年第二季度,理想汽車在研發方面的投入達到了28億元,全年累計投入預計超過120億元,其中AI領域專項投入預計超過60億元。這種投入力度在造車新勢力中位居前列,甚至比肩全球科技公司。
這一投入強度並非短期策略,而是基於行業技術迭代趨勢的長期佈局。
在新能源汽車「智能化+電動化」雙輪驅動的大背景下,核心技術儲備已成為車企競爭力的關鍵壁壘,理想汽車的研發投入方向恰好契合這一行業邏輯。
而由此帶來的技術成果,也在理想汽車智能化與電動化兩個方向的飛躍式突破可以看出。
智能輔助駕駛方面,理想即將推出全球首個VLA司機大模型,是首家在Thor-U芯片部署該大模型的車企。其基於強化學習模式,而非傳統模仿學習,具備思維、溝通、記憶與自主學習能力。在實際應用中,它能為用户帶來防禦駕駛、三點掉頭、地庫行駛等體驗升級。用户可通過自然語言與輔助駕駛交流,系統會記住用户偏好,還能在車機展示思考邏輯,極大提升了駕駛的安心感。
從市場角度看,隨着消費者對智能駕駛要求不斷提高,VLA司機大模型契合這一趨勢。參考2024年端到端+ VLM輔助駕駛對銷量增長的促進作用,VLA司機大模型有望在此基礎上,憑藉更強大的功能與體驗,再次推動理想汽車銷量攀升,鞏固其在智能駕駛領域的領先地位。此外,理想自研芯片預計明年上車,計算性能超英偉達 Thor-U,進一步增強市場競爭力。
智能座艙中,理想同學OTA 8.0后進化為智能體,具備自主使用工具、完成複雜任務及專屬記憶連接三大特點,用户一句話即可通過「桌面大師」創造專屬應用,還能調用車外攝像頭實現自動停車繳費,大幅提升便捷性。
這種智能化體驗的飛躍,不僅提升了用户黏性,更重構了人車交互範式,使車輛從代步工具演進為智能夥伴。
電動化技術上,自研碳化硅芯片、模塊及電驅總成在蘇州半導體基地與常州電驅動基地量產,理想成為行業首個自研自制碳化硅塑封功率模塊的整車廠,貫通產業化佈局,不僅提升動力與電驅效率,還優化整車NVH性能。800V平臺最大峰值充電電壓超850V,自研SiC芯片電流能力較行業頭部產品提升6%,配合塑封封裝、銀燒結工藝及TMS2.0熱管理系統,降低功率損耗。
這一系列技術創新不僅體現了理想在電動化領域的深度佈局,更意味着其實現了從關鍵技術研發到產業化落地的完整閉環,構築了難以複製的供應鏈優勢。
此外,充電基礎設施作為電動化的「最后一公里」,直接關係到用户的純電體驗,理想對此也有着清晰認知和戰略佈局,在充電網絡的建設上不斷加大投入。
截至2025年8月24日,理想超充站達3113座,理想超充樁17129根,規模居車企首位,理想MEGA、理想i8可實現10分鍾充500公里,徹底緩解用户純電里程焦慮。這種「車樁協同」的戰略不僅解決了用户補能痛點,更構建了完整的純電生態閉環,為理想在高端純電市場的競爭力提供了有力支撐。
二、研發轉化,鑄就銷量第一
一般來説,持續高強度的研發投入往往能夠化作推動企業成長飛輪轉動的燃料,這一點從理想的銷量上得到了最直觀的體現。
在2025年1-7月20萬元以上SUV銷量排名中,理想汽車以229,943輛的銷量、12.31%的市佔率位居榜首,領先第二名特斯拉(203,678 輛)與第三名AITO問界(188,585輛),同時超越奔馳、寶馬等一眾傳統豪華品牌。
與此同時,理想汽車還在高端市場取得重要突破。其於5月下旬開啟交付的理想MEGA Home自首個完整交付月以來,獲得50萬元以上MPV銷量第一,以及50萬元純電動銷量第一的好成績。
可見,理想汽車高研發投入帶來的技術優勢正在逐漸轉化為產品競爭力,無論是智能輔助駕駛的場景覆蓋度,還是電動化技術帶來的續航與補能體驗,均精準匹配了中高端用户對「科技配置實用性」與「使用便利性」的核心需求,形成了差異化競爭優勢,並帶來了銷量的領先。
值得注意的是,大規模研發投入背后,離不開充足的資金支持。截至2025年6月30日,理想汽車的現金儲備達到了1069億元。正所謂「手有余糧,心中不慌」,理想安全墊繼續增厚的同時,也為未來持續投入和發展儲備了更充足的彈藥。
在行業淘汰賽加速的背景下,有行業內人士預測,2025年至2027年將是汽車行業的「淘汰賽」階段,市場競爭將變得異常激烈。只有那些具備核心技術、高效運營和強大資金實力的企業才能存活下來。
理想汽車顯然已經做好了準備。通過持續加碼投入研發,正在構建自己的技術壁壘。
短期來看,這種投入可能增加成本,但長期看將增強品牌競爭力。在未來汽車行業的競爭中,技術領先往往是制勝法寶。
未來,隨着 AI、高壓平臺等技術的進一步迭代,理想汽車的長期價值將更多體現在技術落地效率與用户價值創造能力上,其后續財報中的研發轉化率、新車型市場表現等指標,值得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