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29 09:45
財聯社8月29日訊(編輯 瀟湘)一組行情對比顯示,即使是從4月美股觸底,繼而掀起以科技股引領的大反攻行情算起,亞洲科技股的表現依然要強於美國同行們……
如下圖所示,自4月初以來,MSCI亞洲信息科技指數已累計飆升逾40%,漲幅顯著超越納斯達克100指數。
對此,分析人士表示,亞洲科技股相對於美國同行的強勢表現正呈現持續加劇態勢,這主要得益於中國人工智能板塊強勢上漲、關税擔憂緩解以及美元走弱三大驅動因素。
隨着中國人工智能發展進程加速,近期中國市場上的芯片股迎來暴漲行情。而除芯片板塊外,日本遊戲公司任天堂與索尼集團的穩健業績,也增強了投資者對亞洲科技前景的信心,兩家公司股價本月均創歷史新高。
財聯社本月早些時候曾介紹過,涉及AI和相關半導體產業鏈業務的六家巨頭公司——臺積電、騰訊控股、阿里巴巴、三星電子、SK海力士和小米集團,是今年彭博新興市場股票指數上漲的前六大貢獻者,它們共同貢獻了該指數漲幅的37%。
盛寶金融市場首席投資策略師Charu Chanana指出,「全球投資者似乎正將科技板塊配置從美國轉向亞洲,因為美股科技巨頭的估值已顯疲態。亞洲科技股的強勢不僅僅是戰術性調倉——這既反映了結構性優勢,也體現了短期催化劑效應,而中國的經濟復甦為此提供了重要推力。」
在美股市場上,近期一些投資者已紛紛拋售美國科技股,轉而尋求其他板塊的回報,因擔憂巨型科技股的高估值已難以維持。
從估值方面的對比來看,儘管近期表現強勁,但亞洲科技股的遠期市盈率仍僅為16.9倍,低於五年均值17.6倍。而納斯達克100指數的遠期市盈率達到了26.8倍,五年均值為25.7倍。
新加坡聯合私人銀行董事總經理Vey-Sern Ling指出:「更重要的是,投資者正開始尋求美國市場之外的投資選擇——過去幾年美國市場表現曾極為亮眼。」
他強調,「亞洲科技公司在人工智能供應鏈中的重要性正獲得日益廣泛的認可,例如芯片代工和晶圓製造領域。」
美元走軟也使美元計價投資的吸引力下降,這可能促使尋求更高回報的交易資金加速流入亞洲科技股。
目前,多位策略師仍認為亞洲科技股的相對強勢將延續。
悉尼VanEck投資管理公司跨資產策略師Anna Wu表示,「對許多已持有美股七巨頭倉位並尋找下一贏家的投資者而言,亞洲科技股正成為耀眼的新選擇。亞洲科技股特別是硬件領域的超額表現,將在未來數月持續展現。」
當然,眼下也有一些投資者可能正擔憂人工智能系統的投資增速不可持續。英偉達周三對當前財季給出了不温不火的營收預期,就加劇了市場對人工智能支出激增勢頭放緩的擔憂。
而寒武紀在周四盤后也發佈股票風險提示公告,稱股價漲幅超過大部分同行業公司股價漲幅且顯著高於科創綜指、科創50、上證綜指等相關指數漲幅,股票價格存在脱離當前基本面的風險,投資者參與交易可能面臨較大風險。寒武紀表示,敬請廣大投資者務必充分了解二級市場交易風險,切實提高風險意識,理性投資並注意投資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