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29 09:05
在快運行業競爭日益激烈、市場環境複雜多變的背景下,安能物流(9956.HK)2025年上半年交出了一份超預期的成績單:收入、利潤、貨量均實現增長,延續了「有效規模增長」的戰略邏輯。這份答卷不僅擊碎了此前市場對快運行業價格戰、競爭升級的擔憂,更展現出公司在「利潤與品質並重的有效規模增長」長期路徑中,已從「做大規模」逐步邁向「做厚價值」。
一、業績驗證:高基數上的「超預期」
若用一個詞概括收入端,是「量增質優」。
2025年上半年,安能物流錄得營收56.25億元,同比增長6.4%。值得注意的是,這一增長是在去年高基數基礎上取得的,顯示公司具備穿越周期的韌性。
具體來看,上半年貨運總量6,821千噸,同比增長6.2%,總票數則大幅增長25.2%至90.6百萬票,而票均重卻從89公斤降至75公斤,直觀反映出公司「量增質優」的兑現路徑之一是貨重結構優化:0-70公斤的迷你小票增長超23%,70-300公斤的小票零擔增長14%。這意味着高毛利的小票業務佔比持續提升,成為收入端質的改善來源。
同時,直播電商、社區團購等碎片化需求不再停留在故事層面,正逐漸轉化為真實貨量。管理層指出,電商件佔比已提升至36%,反映了安能物流在C端需求下沉趨勢中的服務能力和網絡承載力。
若用一個詞概括盈利端,則是「穩且向上」。
盈利能力方面,上半年經調整淨利潤達到4.76億元,同比增長10.7%,經調整淨利率提升至8.5%。這也是連續第三個季度實現環比提升,利潤曲線逐步向上。
公司通過精益運營驅動成本端改善。上半年,運輸成本同比下降11元至295元/噸,受益於新能源/智駕車輛投入、車隊利用率優化及油價走低。同時,分撥中心人力再配置,使單位分撥成本環比改善,部分抵消價格下探壓力。
另外,公司的現金充沛健康。截至期末,公司持有淨現金21.8億元,資產負債率40%,資本開支主要用於車輛升級、自動化與數字化建設。現金流穩定,足以支撐未來的持續投入。
可以看到,安能物流並未陷入單純追逐規模的路徑依賴,而是在穩健擴張的同時,持續提升利潤質量,兑現了「利潤與品質並重的有效規模增長」。這一戰略不僅擊碎了市場對行業競爭內卷的擔憂,也凸顯了安能物流在快運行業中率先走出了一條「規模與價值並舉」的差異化成長道路。
二、戰略升維:從「做大規模」到「做厚價值」
可以看到,安能物流在過去已通過規模突破和成本控制實現逆勢成長,那麼在盈利曲線逐步企穩后,市場更加關注的問題是:下一步增長靠什麼?
從管理層的表態來看,安能物流的答案聚焦在產品、網絡與科技三個核心抓手。
在產品層面,3300產品繼續成為安能物流的核心競爭力。公司堅持「3-300KG用安能物流!快!」的品牌主張,持續穩步推進3公斤至300公斤貨物免收特殊區域加收費的「3300產品政策」。管理層明確表示,每月保持約1,600萬元的補貼力度不變,通過差異化價格和末端服務強化用户心智。這一產品策略在上半年帶動了300公斤以下貨量同比18.2%的增長,這不僅成為推動票數增長的核心動力,還鎖定了長期的客户羣體和利潤空間。隨着補貼持續,公司有望在旺季進一步放大高毛利公斤段的規模效應。
在網絡層面,安能物流的優勢正在放大。截至6月底,公司合作商與代理商數量已超過38,000家,覆蓋全國99.6%縣鎮,一級加盟網點突破8,100個。網絡密度的提升帶來了兩方面的價值:一是直接帶來單點貨量與利潤水平的同步提升,形成規模效應;二是末端響應速度和客户體驗的改善。數據顯示,平均運單時長縮短至64小時以內,時效兑現率提升至76.3%,使得安能物流在競爭激烈的行業中建立起更高的服務壁壘。
密度紅利正在釋放。未來公司有望通過繼續下沉與加密,進一步攤薄末端成本、提升客户體驗。
在科技層面,公司進入車隊更新周期。上半年公司新增200余台LNG及智駕車輛,並在重點樞紐上線自動化分撥流水線,推動單位運輸成本進入下降趨勢。同時,數字化賦能網點,提升了經營和財務管理效率。管理層透露,全國網點數字化終端滲透率已超70%,年內有望實現全覆蓋。這意味着降本增效不再只是階段性紅利,而是通過新能源運力、自動化與數字化體系構建出的、長期可持續的結構性改進。
值得關注的是,安能物流也在品牌溢價能力提升上持續發力。8月23-24日在長沙橘子洲舉辦行業首屆「安能ANE物流狂歡節」,全網覆蓋人次達4.5億,旨在塑造公司獨有的差異化競爭壁壘,推動品牌出圈與強化客户心智。
此次物流節不僅是行業首個專屬狂歡盛會,更是安能將「商流+物流」深度融合的一次創新實踐。活動涵蓋美食市集、貨車市集、大學生創業市集、咖啡與啤酒節、詩歌節及多元化音樂演出,吸引大量年輕羣體參與,營造出「日咖夜酒」的潮流消費場景。同時,安能還藉此拓展物流的社會價值:通過「貨車市集」與「愛心助農直播」直連產地和消費者,助力農產品增收;聯合「寶貝回家」發起公益尋親計劃,把30萬輛貨車和億級包裹轉化為「團圓線索」;並推出「10億築夢基金」,以無息貸款扶持物流創業者。除此之外,安能還打造了沉浸式「超級安能・橘子洲旗艦店」,用AI數字人、智能機器人等展示未來物流圖景,讓公眾直觀感受「智慧物流」。可以説,這一盛會不僅彰顯了安能在行業中的創新與温度,更通過文化、公益與科技的結合,重塑了物流的公眾認知與社會價值。
綜合來看,在行業競爭仍激烈的背景下,安能物流通過價格靈活、網絡密度和科技降本,守住了利潤與份額的平衡。
安能物流2025年中期業績展現出三個特徵:成長量增質優、盈利穩中向上、長期戰略升維。
三、估值重估:首次分紅打開股東回報元年——「價值陷阱」還是「現金牛」?
2025年上半年業績發佈會上,安能物流宣佈了歷史上首次現金分紅,派息率達到50%。這不僅是公司財務健康和現金流充沛的直接體現,更在資本市場釋放出一個強烈信號:安能物流從單一的成長型公司,正在切換至「價值+成長」雙輪驅動的新階段。
首次分紅的信號意義尤為重要。董事會在業績會上明確表示,希望分紅安排不是一次性的「臨時動作」,而是「穩中有升」的長期規劃,未來將對標同行並保持領先的股東回報水平。這意味着安能物流已進入一個可持續分紅的新周期,既兑現了現金回報,也增強了資本市場對其盈利確定性的信心。對於投資者而言,這一動作將安能物流從一個「只講規模擴張」的成長故事,轉變為「兼顧現金回報」的穩健標的,其估值體系勢必迎來重估。
與此同時,行業層面的積極變化也為重估提供了強勁支撐。安能物流所處的全網快運賽道,正迎來供需結構優化的三重「甜蜜點」,行業整體β(系統性機會)改善趨勢明顯。
有行業分析師指出,全網快運賽道雖需求疲弱,但細分市場仍有成長——區域零擔及專線規模萎縮,渠道扁平化和線上化趨勢加速,貨量流向全網型零擔公司(如安能物流、中通快運),使得過去兩年貨量保持兩位數以上增長。這是「存量經濟時代少有的成長性賽道」。
與此同時,國家郵政局「反內卷」倡議落地,這意味着快運行業有望走出「價格換份額」的惡性競爭格局,整體盈利穩定性有望超預期。安能物流管理層明確表示,公司未來將堅持有效規模增長,既要守住利潤空間,也要提升服務品質。
需求端升級、供給端出清、政策端託底,三者共振,使全網快運賽道兼具成長與防禦屬性,beta向上空間打開。
對於安能物流而言,行業集中度提升(β)疊加安能物流產品差異化(尤其是小票零擔領域)、網絡密度壁壘、分紅預期(α),有望形成「β+α共振,推動盈利中樞持續上移。
當前,安能物流具備「賠率與勝率兼具」的特徵。絕對估值方面,當前的PE(TTM)僅為11倍,明顯低於自身歷史均值,僅為上市以來PE的30%分位點。
相對估值方面,與國內快遞龍頭相比(順豐控股PE 25x,圓通快遞PE 15x),公司在盈利能力和市場份額上雖存在差距,但估值折價幅度過大;與海外成熟的零擔龍頭(Old Dominion Freight Line PE 30x)對比,安能物流同樣具備估值安全邊際。
更值得關注的是股息率。首次分紅后,安能物流的股息率已接近高速公路、港口等傳統高股息板塊,這類板塊的共同特徵是現金流穩定、防禦屬性強,而安能物流在此基礎上還疊加了成長性與擴張彈性。
換句話説,公司估值具備「向下有底、向上有彈」的特徵。對於追求穩健收益的機構資金而言,這一組合兼具確定性與進攻性。
結語
在存量經濟時代,稀缺的從來不是單純的增長,而是成長性、確定性與現金流的疊加。安能物流正在用數字和現金告訴市場,自己並非「規模幻覺」下的價值陷阱,而是一臺正在兑現利潤與現金流的「現金牛」。當小票零擔的結構優勢持續放大,當網絡與科技構築的成本壁壘逐步兑現,再疊加分紅信號帶來的股東回報邏輯,安能物流的估值體系正在迎來重塑。
對於投資者而言,安能物流不僅是一家成長中的快運公司,更是一個在行業格局重構中,率先完成從「規模邏輯」向「價值邏輯」切換的樣本。它的長期答卷,將不僅寫在財務報表上,也將體現在資本市場對其重新定價的過程中。換句話説,安能物流的故事已經不再只是「跑得快」,而是「跑得穩、跑得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