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圭亞那最大橋樑合龍,中圭青年共繪「一帶一路」青春奮鬥畫卷

2025-08-29 00:04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趙安琪

8月28日,由中國鐵建國際集團承建的圭亞那新德梅拉拉河大橋順利合龍。這座全長約2900米的大橋,是圭亞那迄今規模最大、技術最複雜的交通基礎設施工程。大橋建成后,將成為加勒比地區地標性建築,打通大西洋與圭亞那內陸的交通要道。

在這座跨海大橋的建設過程中,一支平均年齡不足30歲的中國鐵建國際集團中圭連心橋青年突擊隊成為工地上的主力軍。他們以專業與拼搏,在異國他鄉詮釋新時代中國青年的擔當。

2025年8月28日,圭亞那,中國鐵建國際集團中圭連心橋青年突擊隊成員在新德梅拉拉河大橋項目施工現場合影。中國鐵建國際集團供圖

「哪里有需要,我們就要去哪里。」中國鐵建國際集團加勒比公司橋樑工程師武帥的回答乾脆利落。畢業於國內土木院校僅一年的他,如今已成為架橋機主管。過去,他在課堂上推演複雜的力學公式;如今,他能憑經驗判斷電機運轉聲的細微變化,能在突如其來的海風中迅速下達指令,能在梁體輕微晃動時找到穩定的平衡點。

在新德梅拉拉河大橋建設中,中國鐵建國際集團青年突擊隊被稱為項目的「尖刀班」,專攻技術難題。他們平均年齡不足30歲,技術專才卻涵蓋施工、焊接、測量等多個領域。這里沒有論資排輩,只有誰的方案更優、誰的干勁更足。正是在高温酷暑、陌生環境和技術挑戰的磨礪中,這些青年迅速成長為能獨當一面的海外尖兵。

大橋合龍是一場對精度與耐力的雙重考驗。合龍段施工要求毫米級精度,且必須在凌晨低温穩定時段完成,以避免温差引發變形。中國鐵建國際集團加勒比公司橋樑工程師李沛帶領團隊連續7天監測梁體温度,建立預測模型。「決戰」之夜,他們在探照燈下嚴陣以待。當温度降至預定值時,青年們迅速完成操作,實現毫米級精準鎖定,隨后完成混凝土澆築和72小時不間斷養護。

2025年5月4日,圭亞那,李沛(右)和外籍工程師在新德梅拉拉河大橋施工現場討論技術問題。中國鐵建國際集團供圖

2025年5月4日,圭亞那,李沛(右)和外籍工程師在新德梅拉拉河大橋施工現場討論技術問題。中國鐵建國際集團供圖

當數據最終顯示各項指標優於設計標準,隊員們用紅腫的雙眼和汗濕的工服換來了一聲勝利的歡呼。「這場時間與精度的賽跑由我們上演。」李沛的自豪寫在臉上。對於這羣年輕人來説,每一次極限挑戰,都是用青春奮鬥定格的歷史瞬間。

如果說合龍是大橋建設的「心臟手術」,那麼主塔施工則是意志與責任的考驗。在112米高空的主塔錨固區,中國鐵建國際集團加勒比公司橋樑工程師王一鳴帶隊迎戰暴雨。施工窗口期不足6小時,如果不能按時完成混凝土澆築與防護,工程將面臨質量和工期風險。

2025年7月22日,圭亞那,王一鳴(右)在新德梅拉拉河大橋施工現場指導當地工人操作。中國鐵建國際集團供圖

2025年7月22日,圭亞那,王一鳴(右)在新德梅拉拉河大橋施工現場指導當地工人操作。中國鐵建國際集團供圖

暴雨中,隊員們在燈光和雨霧交織的環境里一次次複覈點位,汗水與雨水模糊了視線,卻沒有模糊他們的專注。數小時后,最后一車混凝土順利入模,防護措施落實到位,數據穩定達標。

「時間就是命令,質量就是責任。」王一鳴説。正是這種精益求精的作風,讓青年突擊隊一次次成功闖關,贏得同事和領導的信賴。

新德梅拉拉河大橋不僅是一項基礎設施,更是一座友誼之橋。它連接兩岸,也連接中圭兩國人民的心。中圭連心橋青年突擊隊的奮鬥故事,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下青年羣體奮發有爲的縮影。他們跨越山海,把課堂知識轉化為工程實力,將青春理想融入跨國合作,把奮鬥的座標定格在加勒比海岸。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户端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