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28 20:12
隨着樓市政策效應衰退,主要城市的房地產市場逐步迴歸常態。2025年上半年房企業績繼續承壓,頭部房企的營收和淨利潤不同程度的有所下降。
在這種背景下,房地產分化進一步加劇,一方面是區域分化,不同城市、同一個城市區域的市場快速分化;另一方面是房地產企業之間分化,部分房企通過產品、品牌和綜合運營等能力脫穎而出,部分房企則被邊緣化。
如何在一個分化市場中生存是每一家房企必須思考的問題。
分化與聚焦
城市與區域的分化,加速市場洗牌速度,房地產市場快速向一二線城市的核心區域集中,使得這些優勢區域市場競爭更加激烈,北京、上海、杭州、成都、西安等少數片區土拍市場競爭激烈,多數城市或區域的土地市場冷淡。
企業間的分化也在加劇。2025年上半年銷售超千億房企僅剩4家,較去年同期減少2家,民營房企資產負債表疲軟。頭部房企在銷售和拿地等方面優勢越發明顯,上半年,拿地金額超過百億的房企不到10家。
綠城中國業績報顯示,2025年上半年,上半年自投項目銷售金額為803億元,一二線城市銷售額貢獻佔比提升至約86%,長三角佔比約69%。同時,在杭州、北京、上海、廣州、西安等18個城市,綠城位列當地銷售前十,尤其杭州為綠城中國貢獻了近一半的銷售業績。
綠城中國通過對高能級城市的精準深耕,使其在行業整體下行時,依然能夠憑藉稀缺的優質項目獲得市場青睞,並在競爭激烈的核心市場持續領先。
上半年,綠城中國持續鞏固在覈心城市的優勢地位,新增貨值907億元,合計獲取35個項目,權益土地款362億元,拿地金額和新增貨值均在行業前列。其中包含位於上海、蘇州、南京等地的多個優質高價地塊。
綠城中國行政總裁郭佳峰在業績發佈會上解釋説,高端住宅市場曾因限價長期供應不足,需求被壓制,近兩年隨着優質低密地塊和核心地塊的供應,高端需求正在逐步釋放。綠城敢於在此時出手,正是基於其對核心城市市場長期看好的戰略定力,以及對自身「產品力」能夠消化高地價的充分自信。
短期陣痛與長期價值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5年上半年,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下降11.2%,房屋新開工面積下降20.0%,商品房銷售額下降5.5%。與此同時,6月70個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普遍下降,其中一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下降0.3%,為八個月來最差表現。北京、廣州、深圳的新建商品住宅價格環比分別下降0.3%、0.5%和0.6%。
在這種背景下,任何一家房企的業績下滑都並非孤例。數據顯示,上半年行業整體開發投資46658億元,下降11.2%。61家房企合計預虧超400億元,24家實現盈利68.68億元至80.16億元,6家淨利潤增長,12家扭虧。
8下旬,綠城中國(03900.HK)公佈2025年中期業績,上半年營收533.7億元,同比下降23.3%;股東應占利潤2.1億元,同比下降89.7%。業績下降主要因上半年結轉面積減少,結轉毛利下降導致。
截至2025年6月底,綠城中國期末銀行存款及現金667.95億元,總借貸加權平均利息成本3.6%,同比下降40個基點;現金短債比達2.9倍,創歷史新高。
下半年,綠城中國可售資源1763億元,其中存量在售865億元,新推898億元。權益已售未結1435億元,平均權益佔比72%。
在當前行業形勢下,綠城中國能夠取得這一業績已屬難能可貴。
對於營收和利潤下滑原因,綠城中國稱是「項目交付節奏變化與主動計提資產減值」導致。在市場下行期,許多房企選擇粉飾報表,推迟壞賬或減值計提。綠城選擇在業績低谷期「主動出清」,對庫存資產進行減值處理,這是一種財務上的「斷舍離」。
這一做法雖然短期內造成了利潤的虧損,但從長遠來看,卻能優化資產質量,為未來的輕裝上陣創造條件。這種做法表明綠城管理層並非追求短期利潤的賬面光鮮,而是擁有長遠的戰略眼光,堅守「穩健經營」的底線,為未來發展創造了空間。
在市場「唯規模論」的時代,綠城曾因其對品質的堅守而顯得「另類」。但在行業深度調整、去化困難的當下,品牌力、產品力、服務力成為吸引客户的決定性因素。綠城銷量的穩定與領先,證明了其長期積累的「好產品」口碑,正在轉化為市場份額。這是一種健康的、有質量的增長,而非通過盲目擴張或低價促銷獲得的虛假繁榮。
求生與求變
面對持續分化的市場格局與行業深調,房企若想站穩腳跟,就必須系統性提升投資精準度、運營效率和產品競爭力。近年來,綠城中國從多維度發力,進行求生求變。
首先,全力推進去化,加速現金回籠。在銷售策略方面,綠城中國堅持一手抓首開兑現,一手抓存量去化,持續推進全周期管理升級,實現新老項目指標雙重突破。
上半年,綠城共推出17個首開項目,平均去化率達80%,較去年同期提升2個百分點;這些項目不僅實現了普遍溢價,較交底會整體溢價約15億元,溢價率更達104%,顯著強化了經營兑現。針對存量項目,綠城堅定推行「老盤新做」策略,制定更加靈活、更具針對性的營銷方案,上半年實現2021年及以前的庫存去化約190億元,加速了現金迴流。
其次,精準投資,實現高效轉化。上半年新獲取的35個項目平均權益比約77%,維持較高水平。其中,一二線城市新增貨值佔比達88%,貨值約801億元;浙江優質三四線城市貨值約106億元,佔比約12%,在安全性、流動性和盈利性之間取得良好平衡。
值得一提的是,上半年新拓項目預計全部將在當年實現首開,預計當年銷售轉化率約55%,為公司的流動性安全提供了堅實保障。
第三、推進組織架構優化,全面提升人效。綠城持續推進「集團-城市」兩級架構落地,兩級管控單元佔比已達82%,顯著壓縮了管理層級、提升決策效率。
在團隊建設方面,公司注重「外引內培」,上半年外部引進核心人才超過160人,內部選拔培養關鍵崗位特戰隊68人。同時,推行總部與基層的能力聯動機制,選派70名總部核心人才下沉一線,有效提升區域公司的綜合運營能力。
堅守產品力引領,以「好房子」贏得市場。在政策倡導「好房子」的背景下,綠城持續升級產品標準與技術體系。公司更新《綠城好房子產品標準》,推出可落地、可推廣的「好房子」實操IP技術手冊,從前瞻技術到實踐應用全面引領。
此外,綠城大力推進隔聲降噪、同層排水、三聯供空調系統等核心技術落地,不斷夯實產品競爭優勢。產品力不僅成為綠城的品牌標籤,更直接帶動經營效益提升,實現了真正有質量的增長。
通過上述多維舉措,綠城中國在嚴峻的市場環境中,逐步構建起多維度的關鍵能力體系……在面對行業持續調整與市場深度分化之際,企業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綠城中國的答案可總結為:攻克存貨、創新引領、穩健投資、深化戰略——並正通過全方位鍛造核心競爭能力,積極爭取通往未來的入場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