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這幾家企業,讓地方國資整個投資虧損幾十億元

2025-08-28 17:05

來源:IT桔子

地方國有資本越來越發展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助推器」,其投資決策不僅關係到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更深刻影響着地方產業佈局與經濟結構優化。

近年來,在新能源汽車、生鮮電商、硬科技、社區團購等新興產業風口下,地方國資積極入局。

然而,從南京浦口高投折戟博郡汽車,到青島國信失手每日優鮮,再到深創投、蘇州元禾控股、招商局資本等在相關項目上的投資失利,一系列案例暴露出地方國資在熱門賽道投資中存在的風險預判不足、投后管理薄弱、行業認知偏差等問題。

通過深度覆盤這些典型案例,剖析失敗根源,對地方國資提升投資決策科學性、防範化解重大風險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南京浦口高投 × 博郡汽車:國資折戟新能源「PPT 造車」

作為地方國資佈局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典型失利案例,南京浦口高投對博郡汽車的投資,堪稱「風口下的盲目冒進」。

2019年,南京浦口開發區高科技投資有限公司(背靠浦口開發區管委會,純國資背景)在新能源汽車行業熱潮中,聯合其他資本對博郡汽車展開投資,累計投入規模25億元。

核心訴求是依託博郡汽車的「技術優勢」,在南京打造30萬輛產能的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帶動區域汽車產業鏈發展。

2020年,隨着新能源汽車行業補貼退坡、資本回歸理性,2020年6月13日,博郡汽車創始人黃希鳴在公開信中承認公司遭遇嚴重的經營困境,資金鍊斷裂是導致困境的根本原因。

2020年8月,博郡與一汽夏利組建的合資公司天津博郡進入清算階段,800多名員工被買斷清退。此后,南京博郡汽車有限公司也被南京市浦口區人民法院裁定破產重整。

除了外部環客觀境的變化(疫情、行業變化)外,博郡汽車還存在決策失誤、管理不當等重大內因問題。

在未實現量產、資金儲備有限的情況下,博郡同時推進多個車型平臺研發,導致資金分散,疊加外包的車機系統開發滯后、工程車無法通過關鍵節點,產品上市時間一再推迟。

據報道,其首款車型的車機系統因拖欠款項未開發完成,且車機設計存在很多問題,工程車也始終過不了關鍵的工程節點,達不到量產標準,這反映出其在技術研發和整合方面存在較大缺陷。

這一案例的核心教訓在於:地方國資對「技術型企業」的評估過度依賴創始人背景(博郡創始人黃希鳴是福特系)與紙面規劃,忽視了企業治理結構缺陷、研發整合能力不足、資金管理混亂等隱性風險。

同時,地方國資對新能源汽車行業 「重資產、長周期、高競爭」 的屬性認知不足,盲目追求產能佈局,未建立動態的風險預警機制。

(二)青島國信 × 每日優鮮:20億戰略投資難挽生鮮電商「燒錢」困局

2020年12月,青島國信集團(青島市級國資平臺,核心業務涵蓋金融、城市運營、海洋經濟等)對每日優鮮的20億元戰略投資,曾被視為地方國資與互聯網企業合作、佈局「民生賽道」 的標杆。

彼時,每日優鮮作為生鮮電商「前置倉模式」 的代表企業,青島國信的投資不僅為其注入資金,還計劃助力其在青島建設區域總部與供應鏈基地,推動當地生鮮產業數字化升級。

但短短一年多后,每日優鮮便陷入絕境。2022年7月,公司突然宣佈關閉全國幾乎所有前置倉,暫停「極速達」業務,員工大規模裁員,最終於2023年11月從美國納斯達克退市。

前置倉模式下,冷鏈物流成本、倉儲成本、人力成本居高不下,而客單價與訂單密度始終無法覆蓋成本。2018年至2020年,每日優鮮的淨虧損分別為22.32億元、29.09億元和16.49億元,2021年更是預計虧損達到38.5億元

在持續虧損的前提下,每日優鮮仍持續投入資金擴張城市數量,而非聚焦核心區域提升盈利效率,最終因融資斷裂而崩盤。

可以説,每日優鮮的失敗是由於成本結構不合理、過度擴張,「燒錢換規模」的商業模式難以為繼,資金鍊斷裂,市場競爭激烈、運營管理不善等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青島國信的失利,折射出地方國資在投資互聯網平臺型企業時的共性問題:過度迷信「行業頭部」的品牌效應,對商業模式的盈利邏輯驗證不足。

同時,作為戰略投資方,地方國資未能有效介入企業經營決策,對資金使用方向、成本控制等關鍵環節缺乏話語權,導致投資淪為「被動輸血」,無法扭轉企業的根本困境。

(三)深創投 × 柔宇科技:警惕技術「先驅」成「先烈」的商業化陷阱

作為國內頂尖的國資背景創投機構(深圳市國資委為第一大股東),深創投對柔宇科技的投資,看重的是其 「全球首款可摺疊柔性屏」的技術突破 —— 柔宇科技宣稱掌握自主研發的 「超低温非硅製程集成技術」,可應用於智能手機、智能穿戴、汽車等多個領域,市場前景廣闊。

從2012年,深創投就率先支持柔宇科技融資,尤其是參與了2015年柔宇11億元C輪融資,包括CPE源峰、IDG資本、中信資本等一線明星機構都投了。

柔宇科技於2018年10月發佈全球第一款柔性屏(摺疊屏)手機,定價8999元起,比三星、華為還要早四個月。

柔派第一代摺疊屏手機 圖源:知乎

然而,行業「開山鼻祖」柔宇科技的高投入、「技術優勢」始終未能轉化為與之相匹配的商業價值。

2024年6月,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裁定受理柔宇科技破產清算案,11月正式宣告其破產。

柔宇科技破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但不限於以下幾點:

①產品市場表現不佳:柔宇科技的摺疊屏手機等產品,因高昂的售價、軟件適配不足和硬件設計問題,難以打開主流市場,銷量不佳,導致營收不足。

②技術路線與市場需求脱節:柔宇科技的技術路線在生產成本和技術門檻上並未實現預期優勢,其「超低温非硅製程集成技術」在良率控制和成本控制方面的優勢不顯著,且錯過了關鍵技術迭代,導致產品性能和成本競爭力不足。

③IPO融資不利:柔宇科技曾試圖通過上市融資來緩解資金壓力,但2021年2月撤回了科創板上市申請,此后也未成功上市,導致融資渠道受阻,資金鍊緊張。

④資金管理問題:柔宇科技在資金管理上存在問題,如將大量資金投入到自建生產線,導致資金佔用嚴重,且在融資和資金規劃方面缺乏長遠戰略眼光,未能及時有效解決資金鍊緊張問題。

⑤財務虧損,及欠薪和債務問題:據柔宇科技2020年招股書披露的數據,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柔宇科技累計營收為5.17億元,累計淨虧損達到31.95億元。尤其是在2019年,公司營收為2.27億元,淨虧損10.73億元。

而從2019年前后開始出現拖欠員工工資以及供應商款項等問題,進一步加劇了公司的財務危機和聲譽損害。

深創投的投資教訓表明:硬科技投資不能只看「技術先進性」,更要評估「商業化可行性」。地方國資創投機構在佈局硬科技賽道時,需建立「技術+市場」雙維度評估體系,警惕企業「技術炫技」掩蓋的商業化能力不足。

(四)蘇州元禾控股 × 蜜橙生活/同程生活:社區團購風口下的「非理性跟風」

蘇州元禾控股(背靠蘇州工業園區國資機構)對蘇州蜜橙生活(原同程生活)的投資,是地方國資追逐「社區團購風口」卻最終失利的典型。

2019年,彼時社區團購行業迎來資本狂歡,同程生活憑藉「依託同程旅行流量、聚焦下沉市場」 的定位,一舉拿下多筆融資並迅速成為行業頭部玩家之一。

蘇州元禾控股成為同城生活的早期重要投資方之一,並且持續跟投,尤其是參與了其2020年6月的2億美元總額的C輪融資。業內普遍估計,元禾在該輪單筆出資約為2000–3000萬美元(摺合人民幣1.4–2.1 億元)。

沒想到,僅一年后,2021年7月,公司突然發佈公告稱「因經營不善申請破產」。

根據元禾控股年報,在2021年公司的股權投資業務收入中,公允價值變動損失達到了4.42億元。

同程生活的失敗背后原因包括三方面:

一是行業競爭白熱化,美團優選、多多買菜等互聯網巨頭憑藉資金優勢瘋狂補貼,同程生活在價格戰中利潤持續承壓;

二是監管趨嚴,元禾投資入股僅半年后,社區團購「九不得」新規出臺,國家明確反對社區團購平臺「低價傾銷、擠壓小商販生存空間」,行業監管收緊,進一步導致資本退潮;

三是同程生活的「高速增長」建立在補貼與低價競爭的基礎上,缺乏核心競爭力。且公司自身運營混亂,供應鏈管理能力薄弱,出現大量訂單無法履約、供應商貨款拖欠等問題,最終資金鍊斷裂。

四是母公司不再輸血,早期同程生活雖獨立運營,但與同程旅行(OTA 業務)在品牌、流量上深度綁定,自2021年7月6日更名為「蜜橙生活」后意味着母集團已經不再對其做扶持。

蘇州元禾控股的投資失敗,反映出地方國資在「風口行業」投資中的「非理性跟風」傾向,對行業短期熱度的關注遠超對長期價值的判斷,未能充分評估政策監管風險與行業競爭格局。

(五)招商局資本 × 速爾快遞:頭部之下二線快遞品牌成「棄子」

招商局資本依託招商局集團,國資背景深厚,母公司聚焦交通物流、高端製造等領域,是深圳國資系的一股力量。

2011年,民營物流企業友和道通收購速爾快遞100%股權,將其定位為「企業件+零擔快遞」的差異化二線快遞品牌。

速爾快遞定位在B2B,以中小工廠為核心客户羣體,貨件結構向大貨發展,核心重量段為3到300公斤,試圖在零擔市場佔據更大份額。

2016年6月,在速爾十周年慶典上,招商局資本(招商資本)聯合招商財富、九鼎投資、前海古榕、德盛仁等 5 家機構,共同向速爾快遞投資約30億元人民幣,併爲其配套150億元銀行授信,目標直指2018年在主板上市。

然而,2018年速爾快遞上市計劃流產,隨后母集團友和道通航空業務重組失敗、兄弟公司全一快遞停擺,速爾現金流迅速惡化。

2019年起,速爾拖欠員工工資、加盟商費用和貨款的新聞密集爆發;招商資本等老股東雖在2019年底做過股權質押式「輸血」,但約定資金並未實際到賬。

2021年5月18日,速爾快遞正式發佈聲明進入破產重組程序,招商局資本等股東的投資價值趨近於零。

2022年下半年,速爾快遞廣東網絡最終停運,公司事實上倒閉,官網及客服電話均已註銷。招商局資本在該項目上未收回本金,亦未實現上市退出。

這筆交出去的「學費」提醒地方國資、PE機構:重資產、強網絡效應且已出現寡頭壟斷苗頭的行業,差異化的小眾品牌也難敵頭部集中化的大勢;此外,對集團型企業必須做「母-子-孫」三層穿透盡調。

而機構投后治理的缺位,如股東會、董事會未能阻止母集團抽調速爾資金去「救」航空板塊和全一快遞,也是速爾加速走向破產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風險投資行業,投資失敗是正常的市場結果,難以避免,且VC們大都奉行「一個百倍、千倍回報的項目可以抵掉幾十個項目的虧損」。

當下,對於各地地方國資,通過股權投資等方式積極參與到對創業公司的支持中,值得肯定的且其直接投資行為的初衷、出發點是好的,往往並非純粹追求財務回報,對於發展地方產業生態更是意義重大。

然而,在地方國資投資的過程中,遭遇一些小額、零散的失敗案例是其摸索過程中的必經之路,可以當是「交學費」,但若有重大的投資損失發生時,更應警醒,從失敗中總結教訓,避免重蹈覆轍。

唯有堅持在投資中迴歸「價值本質」,尊重市場規律,摒棄「風口思維」,通過完善決策機制、強化投后管理、優化評估體系、調整考覈導向,方能真正實現產業增值、發展,最終造福一方百姓。

微信又雙叒調整推送規則啦~ 如果沒給我們標星,新鮮內容很容易被信息流 「埋」 掉!

德國領先的經濟區位,歐洲中心的投資熱土

——歡迎您來北威州

                      🔻🔻🔻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