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AUS GLOBAL:人工智能與清潔能源轉型的雙刃劍

2025-08-28 19:43

8月28日,人工智能究竟會成為清潔能源轉型的絆腳石,還是關鍵的催化劑?答案並不簡單,實際上兼而有之。AUS GLOBAL表示,大規模語言模型的訓練過程消耗大量能源,而隨着模型複雜度不斷提升,如ChatGPT和DeepSeek這樣的產品在每次交互中都可能產生可觀的碳足跡。這意味着人工智能的普及雖然推動了科技前沿,卻也對能源轉型形成了新的挑戰。

  這股AI浪潮已經對科技行業實現碳中和的承諾造成衝擊。數據顯示,谷歌在過去五年間的碳排放量增加了48%,儘管該公司承諾要在2030年前實現淨零排放,但同時也承認「隨着AI深度融入產品,減少排放將愈發困難」。AUS GLOBAL認為,這種趨勢不僅會影響企業層面,還將對社區、電網乃至國家的能源格局帶來深遠影響。例如,部分地區已因AI帶來的用電需求激增而加速建設天然氣發電廠,從而引發能源安全擔憂。

  與此同時,規劃AI的能源需求本身就是極為複雜的挑戰。行業的增長速度驚人,技術迭代也極其迅速,但多數AI公司並不披露能源使用與環境影響。研究人員雖在努力推算這些數據,但實際情況不斷變化,難以掌握準確數值。AUS GLOBAL認為,缺乏透明度不僅阻礙了行業的可持續發展,也增加了政策制定與能源規劃的不確定性。

  然而,也有專家認為對AI能源消耗的擔憂可能被放大。隨着AI的智能化和普及化,它將推動各行各業的效率提升,從而可能抵消其自身的能耗。比如,在材料價值鏈與生物科技領域,AI能夠幫助尋找新型材料、催化劑或更高效的工藝流程,這些任務往往是「在大海撈針」的難題,而AI恰好具備這種優勢。

  更值得注意的是,AI本身也可能成為綠色能源轉型的重要工具。AUS GLOBAL表示,大模型已經開始用於優化能源存儲材料的研發,同時,能源部門也指出AI有潛力成為智能電網的重要組成部分,幫助電網更好地吸納風能和太陽能等波動性能源。此外,AI還能在電網許可、選址、可靠性和規劃等環節提升效率。但如果部署不當,AI也可能帶來系統風險。

  目前階段,AI的應用仍帶有一定的「盲目性」。在美國,消費者正在為這些早期的試驗買單,尤其是數據中心集中的地區,居民電費面臨上漲壓力。有專家直言,這實際上是財富在居民與大型企業之間的大規模轉移,數據中心和公用事業公司通過新建能源基礎設施獲取利潤,而普通用户則承擔了高額成本。

  儘管AI的快速擴張帶來風險,但隨着技術逐步成熟,行業將走向更為理性與高效的階段。正如一些研究所指出的,如果AI能夠在整體用電效率上實現哪怕有限的節省,其正面影響也可能遠超負面效應。因此,AUS GLOBAL認為,從長期來看,AI或許並非清潔能源轉型的阻礙,反而有望成為推動者。

責任編輯:陳平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