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Canalys:2025年第二季度歐洲智能手機出貨量下降9%至2870萬部

2025-08-28 19:07

智通財經APP獲悉,Canalys(現併入Omdia)最新數據顯示,2025年第二季度,歐洲(不含俄羅斯)智能手機出貨量下降9%,至2870萬部。消費者支出謹慎及經濟前景受限,繼續壓抑需求,使歐洲成為本季度全球表現最差的智能手機區域市場。

廠商方面,三星依舊穩居榜首,但出貨量同比下滑10%至1030萬部。受歐盟生態設計法規影響,Galaxy A06未能在受法規管制市場上市,拖累了整體表現。蘋果(AAPL.US)以690萬部排名第二,同比下降4%,得益於iPhone 16系列的穩定表現,部分抵消了產品組合縮減帶來的壓力。小米(01810)位居第三,出貨量540萬部,在意大利市場強勁反彈同比增長超50%。摩托羅拉和榮耀分列第四、第五,分別出貨150萬部,同比下降18%和90萬部,同比增長11%。

Image

Canalys(現併入Omdia)高級分析師Aaron West表示:「2025年上半年,歐洲智能手機產業的廠商們過得並不輕松,市場特徵是終端需求疲軟,以及渠道採取保守的庫存策略。此外,歐盟生態設計與能效法規已於6月下旬正式生效,廠商們為此已經準備了數年。各廠商想在6月20日之前提前備貨的意願最終都未能實現,因為渠道普遍拒絕承擔過多庫存。同時,一些大型運營商更是要求其產品組合中的設備需提前數月符合相關標準。不過,當前健康的渠道動態為下半年市場增長奠定了基礎,隨着各大新品發佈會的推動,行業參與者正努力爭取實現積極的增長回報。」

Image

Canalys(現併入Omdia)高級分析師Runar Bjørhovde表示:「2025年第二季度,市場影響力繼續向前五大廠商集中,它們合計市場份額創下新高,達到87%。這反映了差異化品牌和規模對於廠商打造盈利且可持續商業模式的重要性,但在渠道內部,競爭依然異常激烈。電信運營商、零售商、電商平臺以及直銷渠道(D2C)都在為爭奪和留住用户展開激烈競爭。然而,過度依賴少數頭部廠商也使得差異化越來越困難。近年來,直營渠道和開放市場渠道逐漸蠶食了一部分市場份額,主要來自運營商。」

Canalys(現併入Omdia)近期對8000名歐洲消費者的調研發現,消費者選擇直營渠道主要是出於希望直接與品牌互動以及對更好的客户服務的認知,而選擇開放市場渠道則更多出於價格因素。儘管如此,運營商仍然是廠商進入市場的重要途徑,並且在推動5G和eSIM智能手機普及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

Image

Bjørhovde繼續表示:「歐洲智能手機市場正經歷艱難時期,但我們預計到2026年將重回增長,主要受益於低端設備的更換需求以及逐漸成熟並開始吸引消費者興趣的AI應用。然而,我們對長期增長的預期依然温和,僅預計到2029年市場年均複合增長率(CAGR)為1.7%。因此,行業參與者必須清楚瞭解客户購買的原因和方式。理解購買路徑如何隨着動機的轉變而演變,對於廠商明確在何處以及如何影響消費者至關重要。尤其是在一個整體市場規模有限且競爭激烈的地區,能否巧妙而高效地把握機會,可能將決定廠商未來是能夠穩健地贏得市場份額還是被迫退出市場。」

Image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