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市場監管總局:五年幫扶企業37.6萬家,嚴守工業品質量安全底線

2025-08-28 16:30

■ 中國工業報記者  曹雅麗

「回顧過去五年,黨中央關於市場監管體制改革的決策部署,有力地提高了我國市場綜合監管能力和水平,有效地保障了我國市場穩定運行。五年來我國超大規模市場持續擴容提質、市場體系不斷健全、市場規則更加成熟,這些使得我們對‘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充滿信心。」8月22日,國新辦舉行「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局長羅文在會上表示。

聚焦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

「十四五」以來,全國市場監管系統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認真落實國家「十四五」規劃各項部署,堅持監管規範和促進發展並重的職能定位,努力營造更有活力、更加公平的市場環境,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營商環境持續優化。市場運行更加規範。市場循環有效暢通。質量水平顯著提升。安全監管持續加力。

來源:攝圖網 來源:攝圖網

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是暢通國內大循環的重要任務。羅文表示,我國市場規模龐大、發展空間廣闊,這是我國經濟發展的一個突出優勢。發揮好這個優勢,需要大力破除地方保護、及時防止和制止市場壟斷,維護好、建設好全國統一大市場。

「經過五年來的不懈努力,我們在暢通和做強國內大循環方面形成了一系列有效的保障機制,消除了一系列制約要素資源流動的堵點卡點。」羅文説。

一是破除地方保護、維護統一大市場的制度更加健全。推動《反壟斷法》實現頒佈15年后的首次大修,第三次修訂《反不正當競爭法》,將強化競爭政策基礎地位上升爲法律規定,適應了我國新形勢下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需要。推動出臺《公平競爭審查條例》,實現了國家、省、市、縣四級政府審查全覆蓋,對以行政手段干預市場行為強化了制度約束。同時,還制定了《禁止濫用市場支配地位行為規定》等12部支撐法律實施的配套規章,建立了靈活完善的合規和執法指南指引體系,推動公平競爭法治環境更加穩定、透明、可預期。

二是規制市場壟斷的執法更加有力。加強對重點領域壟斷風險的監測評估,強化平臺經濟常態化監管,為防範和制止網絡市場無序競爭設置了紅燈、劃出了底線。持續開展民生領域反壟斷執法專項行動,查處醫藥領域壟斷案件,推動藥品價格恢復到合理水平;查處供水、燃氣、建材、機動車檢測等領域壟斷案件,有效降低公眾生活成本和經營主體生產負擔。加強對平臺經濟、自然壟斷等重點領域的經營者集中審查,共審結案件3400件,查處違法實施經營者集中案件145件,有力地維護了公平競爭市場秩序。

三是反不正當競爭的政策措施更加剛性。建立起公平競爭審查機制,對各級政府擬出台的文件嚴格把關,共審查重要政策措施4.22萬件,對1.14萬件提出審查修改意見,從源頭上防止了不利於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的政策出臺。組織開展制止濫用行政權力排除、限制競爭執法專項行動,立案查處行政性壟斷案件239件,清理地方標準8000余項,堅決糾治了各種封閉「小市場」、自我「小循環」的行為。加大對企業之間不正當競爭行為的監管力度,共查辦各類不正當競爭案件近5萬件,其中查辦網絡不正當競爭案件4296件,推動線下線上市場競爭生態不斷優化。

四是發揮區域市場一體化的引領作用更加有效。探索推動長三角等區域市場一體化建設,在政務服務、企業信用、監管執法、標準認證等方面實現「異地同標」。滬蘇浙皖聯合發佈實施《電子證照共享應用規範》,三省一市170余項高頻政務服務實現跨省「一網通辦」。建設大灣區信用數據共享專區和跨境信用綜合服務平臺;發佈「灣區標準」244項,發放「灣區認證」證書155張。上述區域市場制度規則的逐步統一,對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起到有效的輻射帶動作用。

來源:攝圖網 來源:攝圖網

羅文表示,「十五五」時期,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將繼續聚焦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這一重要改革任務,以更大力度破除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以更實舉措維護公平競爭市場秩序,全力推動全國統一大市場成為各類經營主體公平競爭的大舞臺。

持續加大工業產品質量安全監管

工業產品涉及人民羣眾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產品質量也事關老百姓的身體健康和生命財產安全。

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主任鄧志勇表示,「十四五」以來,全國市場監管部門不斷加大工業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力度,質量安全形勢總體平穩。

管住產品源頭質量。注重發揮工業產品生產許可和強制性產品認證,也就是常説的CCC認證的准入把關作用,強化產品質量安全源頭治理。2024年5月,國務院印發決定,對冷軋帶肋鋼筋、安全帽等6種產品實施生產許可證管理,調整后,生產許可證管理產品增加到14類27個品種。將電動自行車鋰電池等15種產品納入CCC認證管理,目前CCC目錄內產品共計17大類106種。

壓實企業主體責任。保障產品質量安全,關鍵是企業;壓實企業質量安全主體責任,關鍵在人。制定出台工業產品生產和銷售單位落實質量安全主體責任監督管理規定,指導生產和銷售單位對質量安全風險實施清單式管控,有效解決企業在管控產品質量安全風險中「不懂、不會、不準」等問題。

嚴查重點風險隱患。每年印發實施全國重點工業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目錄,切實加強重點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對133萬余家企業285萬余批次產品開展監督抽查。持續加大缺陷產品召回力度,累計召回汽車3647萬輛、消費品3467萬件。切實加強老幼病殘孕等重點羣體用品質量安全監管,連續開展兒童和學生用品安全守護行動。開展電動自行車安全隱患全鏈條整治。

開展質量技術幫扶。深入推進質量技術幫扶「提質強企」行動,累計幫扶企業37.6萬家。在全國推進產品質量可靠性提升實踐,產品故障率逐步下降,產品耐用性顯著增強。連續開展消費者質量安全教育活動,受益羣眾達2105萬人。

來源:攝圖網 來源:攝圖網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堅持問題導向、強化底線思維,以更高的標準、更大的力度、更實的舉措,持續加大工業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切實維護人民羣眾生命財產安全。」鄧志勇説。

以務實舉措推動質量強國建設落地見效

「十四五」時期,黨中央、國務院印發《質量強國建設綱要》提出,加快推進質量強國建設,市場監管總局也承擔着組織實施質量強國建設這一重大任務,在推進質量強國建設方面,有哪些具體的舉措及進展?

羅文指出,市場監管總局在在落實這個文件的過程中,找準了推進企業、產業、區域質量提升的切入點,同步推進質量基礎設施建設,以務實舉措推動質量強國建設落地見效。

在深入開展質量強企方面,着力發揮質量在促進企業做大做強過程中的作用,大力培育質量強國建設領軍企業,引導企業不斷提升產品品質,堅定不移地走以質取勝的發展道路。推動全國27.9萬家企業設立首席質量官。面向中小微企業組織開展質量素質提升、質量認證升級等系列活動,對200余萬家企業實施精準幫扶,參與提升行動的小微企業年度營收平均增長9.7%。出臺質量融資增信措施,幫助3萬家企業獲得貸款超過2000億元,為企業質量改進升級注入了源頭活水。

二是在推進實施質量強鏈方面,有效發揮質量在支撐產業建圈強鏈過程中的作用,面向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組織實施質量強鏈十大標誌性項目,完成精度計量測試、先進檢驗方法等146項攻關任務。帶動各地實施質量強鏈項目1724個,組建質量技術創新聯合體1331個,4200家鏈主企業、25萬家鏈員企業積極參與,增強了產業鏈上下游穩定性和可靠性,推動了重點產業質量競爭力有效提升。

三是在培育建設質量強縣(區、鎮)方面,更好發揮質量在推動城市可持續發展中的作用,引導縣域城市立足自身資源優勢,探索質量強縣培育建設特色模式和路徑。制定質量強縣培育建設方案,注重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推動超過1200個城市實施質量強縣戰略。建設數字化服務平臺,將首批580個城市納入培育庫,促進城市加強質量監測和比對提升。我們開展質量強縣培育建設創新試點和百城質量提升活動,鼓勵城市開展特色質量實踐,交流推廣先進經驗和典型做法,以點帶面打造區域質量發展新優勢。

四是在強化質量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充分發揮質量基礎設施在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中的作用,有力支撐產業升級和科技創新。建成208項計量基準、7.4萬多項社會公用計量標準、1.8萬多種國家標準物質,國家量值傳遞溯源體系更加完善。批准發佈國家標準1.3萬余項,主導制定國際標準1079項,標準在引領產業發展和消費升級中的作用更加顯著。新增檢驗檢測機構4138家,規劃建設國家質檢中心874家,質量基礎設施先進要素不斷向培育新質生產力聚集應用。

「下一步,我們將緊扣質量強國建設目標和人民羣眾關切的質量問題,進一步完善質量政策措施,全面加強質量管理,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加堅實的質量支撐。」羅文説。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