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28 15:56
近日,一條關於「李佳琦談國貨出海要‘敢’」的熱搜,引起輿論關注。
與此同時,一檔正在熱播的綜藝節目——《巴黎合夥人》以及其核心人物李佳琦——在網絡上引起熱議。
節目中,李佳琦與其他「合夥人」帶着一系列中國美粧品牌,在世界時尚之都巴黎的香榭麗舍大街,從零開始經營一家名為「顏YAN LAB」的東方美學快閃店。有論者認為,這已不僅僅是一場商業實驗或綜藝真人秀,更是在中歐建交50周年的宏大背景下,中國民間力量以創新姿態參與全球文化交流與商業對話的生動實踐。
那麼,在語言不通、消費者陌生的異國他鄉,當諸多主場優勢不再,中國美粧品牌為何執意要做這件「難而正確」的事?而這場由民間商業力量發起的跨國實踐,又為何被賦予「文化是國貨出海內核」的註腳?
一個「敢」字背后:國貨實力提升和「文化溢價」的顯現
「這一切的第一步,就是要突破一個‘敢’字。」在最新專訪中,李佳琦的這句話道出了他投身《巴黎合夥人》節目的核心動因。這個「敢」,並非一時衝動的匹夫之勇,而是源於諸多從業者親身見證並參與的、中國美粧市場近十年波瀾壯闊的變遷與崛起。
譬如李佳琦的職業生涯,本身就是一部濃縮的中國美粧市場發展史。他曾是國際大牌專櫃的頂尖銷售,在「國外品牌」佔據絕對話語權的時代里,他清楚那些百年品牌如何定義着中國消費者的審美與選擇。他曾將多個國外大牌送上銷量巔峰。然而,正如他所説,大約從兩三年前開始,市場風向變了。
憑藉着技術創新、文化賦能與供應鏈優勢,國產品牌開始嶄露頭角,並最終一步步登上了各大電商平臺的榜單首位。這給了中國美粧從業者以信心:中國品牌是時候,也有底氣,可以自信大方地到國際上去交流,向海外消費者展示中國品牌。
這種「底氣」,首先源於國貨自身實力的提升。如同《巴黎合夥人》節目所展現的,中國美粧品牌不再是簡單的模仿者,而是擁有了強大的「硬科技」支撐和「成分實力」。它們能夠利用國內成熟靈活的供應鏈,快速響應市場需求,在產品功效和安全性上與國際品牌抗衡。
其次,這份底氣也來自於「文化溢價」的初步顯現。新一輪「國潮」背景下的「雙出海」打破了傳統出海「有產品無品牌」的侷限,產品成為文化的載體,文化為產品帶來附加值,使中國從「世界工廠」向「價值源頭」轉型。當海外消費者願意為中國的文化創意、審美理念支付溢價時,標誌着中國品牌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顯著提升。
根據數據,2023年以來,中國化粧品出口保持快速增長,國貨美粧銷售額市場份額首次超過外資品牌,達到50.4%。這是歷史性的突破,也為國貨「敢」走出去提供了最堅實的數據支撐。
一場「雙向奔赴」:從單向輸入到平等對話
如果説李佳琦的「敢」是這次出海的內在驅動力,那麼來自法國乃至歐洲業界的積極反饋,則讓這場遠征的意義變得更加豐滿。它不再是一次單槍匹馬的闖蕩,而演變成了一場廣受歡迎的「雙向奔赴」。
在節目中,法國嬌蘭集團高管的一番話意味深長。他坦言:「李佳琦曾幫助很多法國的品牌在中國打開銷路。現在,他又帶着國貨品牌來到法國巴黎開店,這很好,因為中國品牌現在也有很多硬科技和成分實力,我們很歡迎這樣的品牌互相交流。」
這背后首先源於對中國美粧從業者專業價值的認可。他們不僅僅是「賣貨主播」,更是「品牌價值翻譯官」,成功地將法國乃至全球優秀品牌的文化與技術「翻譯」給中國消費者,為它們在中國市場的成功作出了巨大貢獻;今天,他們又將中國品牌的匠心與故事「翻譯」給法國消費者,其角色始終是促進溝通、連接市場的關鍵橋樑。
其次,更重要的是,這也揭示了中法乃至中歐商業交流模式的深刻變化。一個健康且可持續的國際商業關係,絕不應是單向的文化或商品傾銷,而應是平等的、雙向的交流與互鑑。
當嬌蘭這樣的百年品牌,對來自中國的「新秀」品牌表達「歡迎」時,這本身就證明了國貨品牌已經贏得了最基本的尊重——一種基於產品實力和品牌創新的尊重。這標誌着,中歐美粧產業的交流,正從過去「老師與學生」的單向輸入模式,邁向「同學之間」的平等對話新階段。
真正的出海不僅是貨物的跨境流動,更是價值與文化的雙向對話;不僅是商業規模的擴張,更是文明互鑑的實踐。」這種雙向奔赴的姿態,消弭了潛在的對立,增進了相互理解,為國貨品牌在全球市場的長遠發展奠定了堅實的信任基礎。
一種親和範式:當「美」成為超越商業的文化外交
美粧,因其普世的吸引力和日常的消費場景,天然成了文化交流最親和、最有效的載體之一。
《巴黎合夥人》的實踐,恰恰完美詮釋了這一點。它將文化化整為零,融入每一次產品介紹、每一次粧容服務之中。當一位法國顧客因為一款載着蘇繡外殼的化粧品而駐足,當她通過中國從業者的專業講解了解到其背后的非遺故事時,一次「潤物細無聲」的文化交流便已悄然完成。她帶走的不僅是一款化粧品,更是一份來自遙遠東方的文化切片。
這就是「美」的力量。人們對美的追求是共通的。在這個過程中,東西方美學得以相遇、碰撞並互相欣賞。我們學習歐洲品牌百年積澱的品牌管理與市場運營,他們也驚歎於中國非遺工藝與現代科技的精妙結合。
《巴黎合夥人》,正是促成這種嶄新交流方式的催化劑。其讓交流的場域從嚴肅的會議廳,轉移到了輕松愉快的購物店;讓人人都可觸摸的口紅與眼影變成了交流的媒介。
這種以美粧為橋樑的交流方式,具有極強的親和力,直抵人心最柔軟、最共通的部分。其用消費者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展現了中國文化的魅力和中國品牌的創新活力。這種「軟性輸出」打破了文化隔閡,讓世界以一種更親切、更直觀的方式感知當代中國的發展與創新。從產品到文化,從商貿到心意,這或許正是新時代背景下,中國軟實力走向世界需要探索和實踐的路徑。
這場在巴黎的「大考」,李佳琦與中國美粧品牌交出了一份優異的答卷。其告訴世界,今天的中國,不僅能製造商品,更能創造品牌、輸出文化。這場「巴黎實驗」,為中國品牌走向全球舞臺描繪了一個充滿希望的開端,也為中外文化交流帶來了新契機。
撰稿 / 辛晨(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