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國盛金融馬婷婷團隊】瑞豐銀行2025中報:貸款結構優化調整,淨息差環比持平

2025-08-27 22:31

瑞豐銀行2025中報

貸款結構優化調整,淨息差環比持平

事件:瑞豐銀行披露2025年中報,2025年上半年實現營收22.6億元,同比增長3.91%,歸母淨利潤8.9億元,同比增長5.59%。2025Q2末不良率、撥備覆蓋率分別為0.98%、340.3%,較上季度末分別提升1bp、提升14.2pc。

1、業績表現:淨息差環比持平

25H1營業收入、歸母淨利潤增速分別為3.91%、5.59%,分別較25Q1增速下降1.2pc、下降1.1pc,其中淨息差同比降幅收窄、信用成本下降對業績形成正向貢獻。

1)利息淨收入:同比增長3.44%,較25Q1增速提升0.8pc,25H1淨息差為1.46%,較24A下降4bp(其中25Q1環比下降4bp、25Q2環比持平),息差同比降幅呈現收斂趨勢,主要得益於負債端成本改善。

A、資產端:25H1生息資產、貸款收益率分別為3.27%、3.79%,分別較24A下降27bp、下降44bp。其中企業貸款、個人貸款分別下降43bp、下降54bp至3.83%、4.17%,此外金融資產投資收益率僅下降3bp至2.65%,對生息資產收益率形成支撐。

B、負債端:25H1計息負債、存款成本率分別為1.93%、1.94%,分別較24A下降23bp、下降26bp,其中企業存款、個人存款分別下降38bp、下降22bp至1.48%、2.13%,隨着負債成本管理措施的落地見效,瑞豐銀行存款付息成本顯著改善,有效對衝資產收益率下行影響。

2)其他非息收入:同比減少1.1%,較25Q1增速下降8pc,其中投資收益(佔其他非息收入的96.8%),同比增長14.9%,主要系處置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OCI賬户)的金融資產取得的投資收益增加。

3)信用減值損失:同比減少 6.51%,其中貸款減值損失同比增加0.65%,而債權投資資產質量穩中向好,減值損失計提金額同比減少38.48%。

2、資產負債:貸款結構優化

1)資產:25Q2末資產總額2301億元,貸款總額1342億元,分別同比增長9.4%、增長10.3%,較25Q1下降1.7pc、下降1.4pc。25H1貸款淨增加32億元,其中企業貸款、個人貸款分別增加63億元、增加5億元,瑞豐銀行持續優化貸款結構,壓降低收益率資產,上半年票據壓降36億元,對貸款總量形成拖累。

2)負債:25Q2末存款總額1697億元,同比增長6.6%,較25Q1下降7.2pc。25H1存款淨增加70億元,主要由個人定期存款(+121億元)貢獻,25Q2末定期存款佔比73.98%,較上年末提升7.6pc,存款定期化壓力仍較大。

3、資產質量:個人貸款仍承壓

1)25Q2末不良率、關注率分別為0.98%、1.61%,較上季度末提升1bp、提升7bp。前瞻指標方面,25Q2末逾期率(1.94%)較上年末提升25bp。風險抵補能力方面,25Q2末撥備覆蓋率、撥貸比分別為340.28%、3.34%,分別較上季度末提升14pc、提升17bp。

A、企業貸款不良率0.38%,較上年末下降5bp,企業不良貸款余額減少0.1億元,細分行業數據來看,主要源於製造業不良率(0.41%)下降4bp、租賃和商務服務業不良率(0.05%)下降6bp。

B、個人貸款不良率1.85%,較上年末提升9bp,個人不良貸款余額增加0.6億元,或主要源於小微領域資產質量波動。

2)25H1不良生成率(加回覈銷口徑)為0.53%,較24A下降2bp,其中核銷轉出規模3.0億元(24H1為2.6億元),25H1信用成本為1.21%,同比下降25bp。

投資建議:中長期來看,瑞豐銀行所處地區貸款有望保持穩定增長,瑞豐銀行自身市佔率有提升空間,同時隨着資產質量穩步改善,也有望打開利潤釋放空間,業績表現或將持續領先同業,預計2025年營收、利潤增速分別為9.98%、8.24%,維持「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宏觀經濟下行;消費復甦不及預期;資產質量超預期惡化。

報告作者:

馬婷婷    S0680519040001 matingting@gszq.com

陳惠琴    S0680524010001 chenhuiqin@gszq.com

// 2025

本文節選自國盛證券研究所已於2025年8月27日發佈的報告《瑞豐銀行:貸款結構優化調整,淨息差環比持平》,具體內容詳見相關報告。

【國盛金融團隊:馬婷婷、陳惠琴、朱廣越】

特別聲明

投資評級説明:

特別聲明:《證券期貨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辦法》於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實施。通過微信、有道雲、石墨文檔等形式製作的本資料僅面向國盛證券客户中的專業投資者,請勿對本資料進行任何形式的轉發。若您非國盛證券客户中的專業投資者,為保證服務質量、控制投資風險,請勿使用本資料中的任何信息。因本資料難以設置訪問權限,若給您造成不便,煩請諒解!感謝您給予的理解和配合。

重要聲明:本訂閲號是國盛證券金融組團隊設立的。本訂閲號不是國盛金融組團隊研究報告的發佈平臺。本訂閲號所載的信息僅面向專業投資機構,僅供在新媒體背景下研究觀點的及時交流。本訂閲號所載的信息均摘編自國盛證券研究所已經發布的研究報告或者系對已發佈報告的后續解讀,若因對報告的摘編而產生歧義,應以報告發布當日的完整內容爲準。本資料僅代表報告發布當日的判斷,相關的分析意見及推測可在不發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讀者參考時還須及時跟蹤后續最新的研究進展。

本資料不構成對具體證券在具體價位、具體時點、具體市場表現的判斷或投資建議,不能夠等同於指導具體投資的操作性意見,普通的個人投資者若使用本資料,有可能會因缺乏解讀服務而對報告中的關鍵假設、評級、目標價等內容產生理解上的歧義,進而造成投資損失。因此個人投資者還須尋求專業投資顧問的指導。本資料僅供參考之用,接收人不應單純依靠本資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獨立判斷,應自主作出投資決策並自行承擔投資風險。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