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變數字經濟先發優勢為持久優勢|訪貴州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秦永彬

2025-08-28 06:34

作為數字經濟發展的先行者,貴州數據資源集聚、應用場景豐富、產業發展領先。數字經濟的快速崛起與繁榮,正成為引領貴州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

  如何發揮貴州優勢,推動數字生產力加速形成,有力支撐全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貴州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文本計算與認知智能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秦永彬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可聚焦「知識密集型」產業佈局,充分挖掘算力價值,積極推動算力在各行業的深度應用與創新,切實發揮算力對各行業的賦能作用,創造更大經濟價值。

 夯實「算力底座」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當前,貴州算力規模累計92.60EFLOPS,其中智算89.76EFLOPS,成為全國智算資源最多、能力最強的地區之一,您如何看待這一成就?

秦永彬:10多年來,貴州接續以大數據、數字經濟戰略作為構築競爭新優勢的戰略選擇,政策持續性強,吸引三大運營商以及華為、騰訊等龍頭企業數據集羣入駐。

  同時,國家「東數西算」工程戰略賦能下,貴州憑藉氣候、電力以及大數據先發優勢成為南方算力樞紐,數據中心與算力中心接續建設。

貴安超算中心

  貴州重視產學研深度融合和協同發展,在「做強貴州大學」的戰略定位指引下,牽引全省大數據、數字經濟領域的科技創新與產業協同,奮力推動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貴州作為全國首個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在破解數據流通難題上探索了哪些獨創性機制?

秦永彬:據我觀察,貴州的獨創性創新有如下幾方面,比如在全國最新出臺大數據條例等法規,促進數據的共享與應用,在全國率先推動省級層面的數據共享與應用,推動以「雲上貴州」為牽引的政務數據的融合賦能,在全球率先設立「貴陽大數據交易所」,探索數據的共享、流通與交易。

貴陽大數據交易所

  首創「數據資源登記制度」,通過區塊鏈存證明確權屬,破解「不願流通」的產權模糊痛點。建立「場景驅動型交易模式」,在政務、金融等領域打造典型應用場景,以需求牽引供給,降低交易不確定性。構建「三位一體合規體系」,出臺《貴州省數據流通交易管理辦法》,配套安全評估、隱私計算等技術工具,形成「制度+技術+場景」的閉環,讓數據在可控範圍內「敢流通、能流通」。

  深化「場景融合」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在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進程中,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融合扮演着怎樣的角色?貴州在改造傳統產業、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方面有哪些典型案例和經驗?

  秦永彬: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是重構產業競爭力的關鍵抓手,是建設現代產業體系的核心引擎,以數據為核心要素,以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為關鍵着力點,推動傳統產業升級與新興產業培育協同並進,可顯著提升全要素生產率,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貴州大數據集團已形成「信、雲、數、算、智、安」一體化協同創新、全鏈條垂直整合的商業佈局。圖為貴州大數據集團在第二屆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上的展區一角。

  貴州通過「算力+產業」雙輪驅動,一方面培育新興產業生態,如貴安新區建成華為、騰訊等7個超大型數據中心,帶動服務器製造、數據清洗等上下游產業鏈集聚;另一方面,圍繞六大產業集羣,推動產業數字化,以產業數字化帶動數字產業化,例如磷化集團、茅臺集團、能源集團等推動產業數字化轉型,以應用場景驅動數字化應用。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依託「東數西算」樞紐節點和豐富的生態文旅資源,貴州如何在跨域融合場景打造數字沉浸式體驗?未來還可探索哪些創新融合方向?

  秦永彬:貴州可依託算力樞紐與生態優勢,在「算力+文旅」領域打造虛擬現實重現苗族古寨、侗族大歌等非遺場景,通過算力實時渲染實現遊客沉浸式文化交互,依託算力優勢,打造新一代數字文化IP和數字文化產業,通過技術融合與跨域合作,不斷打造創新的數字沉浸式體驗。

無人駕駛巴士

  算力網絡作為新型信息基礎設施的核心引擎,正深度賦能產業現代化進程,貴州還可在「算力+農業」「算力+法律」等方向進行AI技術的廣泛應用與落地,通過構建智慧平臺,開展大模型創新研發突破,推進數字經濟領域產學研合作和社會服務。

 補齊發展短板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貴州憑藉氣候涼爽、地質條件穩定等優勢吸引眾多數據中心落地,作為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之一,后續如何在「存力優勢」中擴大「算力價值」?

秦永彬:從「存力優勢」轉向「算力價值」,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發力,比如釋放政務數字化、產業數字化應用場景,以「場景驅動」帶動「數據賦能」和「算力賦能」;政府引導經費和產業基金強力支撐,以「資金鍊」引導「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匯聚融合,實現四鏈融合。

華為雲數據中心

  聚焦「知識密集型」產業佈局,重點佈局大數據、人工智能、數字創意、動漫、數字傳播、數字文旅等學科專業、科研創新平臺等人才培養和產教融合載體;充分挖掘算力價值,積極推動算力在各行業的深度應用與創新,切實發揮算力對各行業的賦能作用,創造更大經濟價值。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目前,貴州的數字人才供給與培育還存在一些短板,如何吸引或培育更多複合型數字人才,補齊這一短板?

秦永彬:面向未來產業發展和貴州數字經濟戰略佈局需求,要有任務性、有針對性地開展數字經濟領域相關學科的人才引進、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等。

  在國家世界一流建設學科和國內一流建設學科基礎上,以貴州正在推動的「學科幫扶」為基礎,推動「高峰學科」(區域一流學科)和「優勢學科」建設,以此為牽引,推動各高校進行差異化、特色化學科建設和發展,推動各高校集中經費進行特色差異化建設和高質量發展。

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貴州)主樞紐中心主算力基地一角。

  同時,推進各高校優勢學科專業實施「AI+X」「計算+」「數字+」工程,推動拓展一批以數字化為核心的學科交叉中心和學科交叉專業建設,超前部署一批數字類專業建設,為未來產業發展奠定學科和人才基礎。

  此外,調整人才引進策略,對於符合貴州數字經濟戰略需求的重點發展產業領域的人才引進,從住房、補貼、待遇等多方位採用超常規舉措吸攬和培育數字經濟領域重點人才。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朱登芳

編輯 李雪雪

二審 李姍

三審 岳振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