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港股早盤反覆走低 恆指半日跌0.66% 美團(03690)跌10.32%

2025-08-28 12:17

金吾財訊 | 港股早盤反覆走低,截至午間收盤,恆指跌0.66%,恆科指跌1.04%,國企指跌0.86%。

藍籌中,漲幅方面,中芯國際(00981)漲8.27%,攜程集團(09961)漲8.1%,中海油(00883)漲4.29%,九龍倉置業(01997)漲2.35%,華潤置地(01109)漲2.04%;跌幅方面,美團(03690)跌10.32%,安踏體育(02020)跌6.2%,石藥集團(01093)跌4.01%,中通快遞(02057)跌3.72%,阿里巴巴(09988)跌3.7%。

半導體逆市上行,中芯國際漲8.27%,上海復旦(01385)漲5.79%,華虹半導體(01347)漲4.64%。根據市場研調機構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最新預測報告預,2030年全球半導體產業營收將達12280億美元,較2024年增長近1倍,這主要得益於代理人工智能(Agentic AI)和實體人工智能(Physical AI)的驅動。根據中國半導體協會數據,2027年我國半導體第三方實驗室檢測分析市場空間有望達到180億元-200億元,在半導體行業整體技術快速迭代的發展過程中,半導體檢測分析的需求增速將超過半導體行業整體市場增速。半導體行業整體景氣度的提升,顯著地推升半導體檢測分析需求的爆發。

美團績后股價受挫下行,半日跌超1成,成交額105.02億港元。公司公告,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個月,公司權益持有人應占期內溢利為104.22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下降37.67%,每股基本盈利1.72元,去年同期為2.7元。不派息。上半年,集團收入為1783.98億元,同比增長14.71%。毛利為628.28億元,同比增長5.44%。單看第二季度,公司收入為918.4億元,同比增長11.66%。毛利為304.14億元,同比減少10.26%。第二季度,核心本地商業分部收入同比增長7.7%至653億元。受本季度開始的非理性競爭影響,經營溢利同比下降75.6%至37億元,經營利潤率同比下降19.4個百分點至5.7%。配送服務的收入的增幅遠低於即時配送交易筆數的增幅,主要是由於為應對激烈競爭,使得於配送服務收入中扣除的補貼大幅增加。公司的營銷活動加速了新用户轉換,同時會員項目提升了用户黏性,共同推動年度交易用户的平均購買頻次創歷史新高。佣金的收入增長主要是由於交易金額增加。在線營銷服務的收入增長主要是由於在線營銷活躍商家數量增加。第二季度,新業務分部收入同比增長22.8%至265億元,主要是由於食雜零售業務的收入增長及海外業務的發展。分部經營虧損同比擴大43.1%至19億元,經營虧損率環比改善3.1個百分點至7.1%。

長飛光纖光纜(06869)股價延續升勢,半日漲15.82%,本周H股累計漲超4成。A股長飛光纖(601869)漲停,本周累計漲幅40.64%。中信證券表示,空芯光纖以氣體或真空替代傳統玻璃芯,相對傳統光纖具備顯著優勢:傳輸時延低(速度快約47%、時延降低約31%)、損耗超低(衰減係數可低至0.05dB/km)、非線性弱(較普通單模光纖低3-4個數量級),且擁有超1000nm的超寬工作頻段與更高傳輸容量,能高效滿足多場景需求,效果極佳。海外方面,微軟率先佈局,國內方面,中國移動取得顯著進展。看好隨着空芯光纖的技術標準化,其規模化應用拓展至更多場景。在此趨勢下,將推動光纖光纜需求呈現量價齊升趨勢:量——數通中心中,光纖光纜與數通光模塊高度配套,因此有望實現類似於數通光模塊的高速增長。根據CRU數據,2024年AI應用的光纜消費增長了138%,2025年有望進一步增長接近80%。價——隨着AI網絡向800G與1.6T演進,對OM4Pro、OM5等新產品的需求不斷增長,推動盈利能力的持續提升。伴隨數據中心對高帶寬、低時延連接需求持續提升,作為適配該場景的光通信介質,光纖的應用空間將不斷擴大,該機構看好長期「光進銅退」趨勢不改,數據中心內部光纖有望加速放量。

另外,融資租賃、奢侈品、石油及天然氣等概念板塊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漲;醫療、微創系、菸草等概念板塊受壓居前。

中泰國際表示,恆生指數自5月初以來,延續震盪上行的慢牛走勢,8月底一度接近26,000關口。參考2015年以來港股大盤數次脈衝式上行,包括2015年4月、2018年1月、2019年4月、2021年2月、2023年1月以及2024年10月,以當期恆生指數頂點位置的預測PE、預測股息率、以美債利率計價的風險溢價、以70%美債利率和30%中債利率計價的加權風險溢價,根據當前恆生指數未來12個月EPS預測和股息計算,對應恆生指數頂部的中位數在25,442點,與當前位置相近。然而,考慮到當前南下資金流入迅猛、基本面緩慢修復的特徵,與2015年4月及2024年10月較為相似,而並非2018年1月(2017年全球經濟上行周期大牛市)、2021年2月(2020年疫情財政擴張)、以及2023年1月(2022年末優化疫情防控措施)的基本面預期大幅改善的行情。因此,參考過往升勢頂點,預計本輪恆生指數升勢頂點或在27,000-28,000區間。

*本文由FIU金融資訊智能生成算法生成,版本為V1.0.4,生成時間2025-8-28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