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28 12:06
一則消息在資本市場激起了千層浪。
8月27日,工信部印發《關於優化業務准入促進衞星通信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
意見提出,到2030年,發展衞星通信用户超千萬,推動衞星通信充分融入新發展格局。此外,還明確支持低軌衞星互聯網加快發展,開展終端設備直連衞星業務,探索新型衞星通信業務,促進應急通信應用等重點方向。
受此消息影響,衞星導航板塊表現活躍,三維通信、博通集成、啟明信息、星網宇達等漲停,通宇通訊、華力創通、創遠信科、開普雲、信息發展等跟漲。
8月27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關於優化業務准入促進衞星通信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點擊查看全文)
意見提出目標,到2030年,衞星通信管理制度及政策法規進一步完善,產業發展環境持續優化,各類經營主體創新活力充分迸發,基礎設施、產業供給、技術標準、國際合作等綜合發展水平顯著提升,手機直連衞星等新模式新業態規模應用,發展衞星通信用户超千萬,推動衞星通信充分融入新發展格局,有力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工信部相關負責人表示,意見緊扣新發展理念,從體現有序發展、創新發展、規模發展、協同發展、合規發展五個方面推動衞星通信產業高質量發展。
在創新發展上,意見提出加快核心關鍵技術攻關,推動NTN等各類創新技術百花齊放。標準制定方面,提出構建開放共享的標準體系,鼓勵衞星通信系統在發展中逐步實現標準統一。
在規模發展上,意見支持衞星通信在應急通信、數字惠民等傳統領域的應用。在此基礎上,強化衞星通信各行業各領域的創新應用,加強衞星通信與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交叉融合,推動手機、汽車、飛機等直連衞星,大力發展大眾化衞星通信應用,促進衞星通信產業形成規模效應,推動現代化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羣眾。
值得一提的是,自2024年以來,商業航天已連續兩年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成爲了助推我國衞星通信產業發展的重要力量。
目前,我國衞星通信技術水平和應用能力正在穩步提升。
從市場規模上看,近年來衞星通信行業,尤其是低軌衞星增長勢頭強勁。
其中,2025-2030年期間,中國衞星通信市場規模將有望從1700億元人民幣增長至7000億元,年複合增長率超過40%,遠超全球衞星通信設備市場15%的增幅,市場潛力更是不容小覷。
海外市場中,美國SpaceX公司的「星鏈」星座已經部署超9000顆衞星,佔據了全球低軌通信市場70%的份額;歐盟啟動IRIS2計劃,投入100億歐元來部署290顆衞星;日本在2025財年的防衞預算中,有2833億日元專門用於低軌衞星項目。
業內人士指出,未來,衞星通信將與地面移動通信融合發展,廣泛應用於手機、汽車、無人機等各行業各領域,催生一系列大眾化、規模化應用場景,深度融入生產生活。
展望未來,中信證券表示,衞星通信產業戰略地位凸顯,政策導向明確。展望后續,衞星通信產業業務准入工作正持續優化,牌照發放工作或將加快推進。國內行業層面,高頻發射已至,產業拐點在即。建議關注衞星通信服務提供商、衞星通信運營及服務、衞星製造產業鏈、地面設備製造等領域的投資機遇。
以下為相關概念股:
中國衞通:國內唯一衞星通信運營國家隊,是亞洲第二、世界第六大的固定通信衞星運營商。雖面臨低軌星座競爭,但傳統業務地位穩固,並正積極參與低軌衞星互聯網建設。
中國衞星:母公司航天科技五院是星網項目主要研製單位,衞星組網建設需求增加會為其帶來大量業務機會。
鋮昌科技:為GW星座供應相控陣T/R芯片,該類產品市佔率超70%,2025上半年衞星芯片營收同比大增152%。
陝西華達:曾中標GW星座、千帆星座衞星能源模塊訂單,2025年航天業務訂單預計同比增長80%。
華力創通:作為華為Mate系列衞星通信基帶核心供應商,手機直連衞星等新模式規模發展會使其芯片訂單更具增長潛力。
信科移動:完成5G NTN端到端技術驗證,並深度參與低軌衞星互聯網標準制定,對推動 5G 與衞星通信融合發展作用關鍵,可受益於星地融合網絡建設。
通宇通訊:衞星通信終端天線技術領先,產品覆蓋船載、地面站及相控陣天線等,低軌衞星組網及各類終端直連衞星業務拓展將刺激天線等設備需求。
航天電子:提供衞星綜合信息系統及慣性導航設備等,多應用於通信衞星,政策助力產業發展將加速衞星製造環節國產化,利於其獲取更多訂單。
天銀機電:星敏感器技術居全球領先地位,千帆星座已有大量其產品應用,衞星發射量增多將直接帶動其精密部件需求上揚。
北斗星通:導航定位領軍企業,可將衞星導航和衞星通信融合探索新服務,並借積累的用户與渠道助力衞星通信業務滲透特定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