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28 08:44
(來源:資本市場那些事兒)
牛市的好日子,似乎是要到來了。
我想問你,牛市的好日子,根基是什麼?我們的牛市有很多名字,改革牛,愛國牛、不跪牛、漂亮牛、閲兵牛,ETF牛,或許都有些道理,但我認為並不是長期牛子最重要的根子;最重要的根子之一,是低利率甚至是零負利率;而「低利率牛」,或許纔是牛市的名字。
低利率為何催生牛市?
首先與經濟學上反直覺甚至反邏輯的很多所謂「定律」(其實大多就是個理論模型或假説,對現實世界幾乎沒有指導意義)很不一樣的是,低利率牛,首先其背后邏輯很符合邏輯:
1). 第一也是最大的邏輯,估值模型的折現率下降,導致股價上升。所有在未來產生現金流的金融資產,債券、股票、定期存單等等,都是以未來自由現金流折現來估值的,而折現率 = 無風險利率+風險溢價;利率下降,會推高估值。
但是不同的資產,對於利率的敏感度卻大相徑庭(這個「對於利率的敏感度」在債券里,術語就叫久期duration)。久期的思維模型,也同樣可運用於所有產生現金流的資產。你可以看到,無論是股票還是債券,10年后拿到10000塊的資產大概率要比1年后拿到1000塊的資產,對利率更敏感;而20年后拿到20000塊則更更更敏感,就算這20000塊,儘管事實上最后很可能就拿不到(你用 金額 X 概率,就能得到期望值)。
實證案例也是汗牛充棟、罄竹難書。
比如美股的低利率牛,一飛沖天的是特斯拉這樣絕大部分市值是來源於想象中的未來業務(機器人、自動駕駛、去火星)的公司,而特斯拉、Palantir這樣的股票,應該算是股票里久期最高的那一批(我實踐中就是通過這兩個股票來交易降息預期的);另外比如生物科技公司,現在都是虧錢貨,未來纔有現金流。所以特斯拉、Palantir和美國生物科技指數,與利率的相關度都非常高。
我們其實也是一樣的,有的人看不懂為什麼寒王那麼瘋,寒武紀,99%的市值取決於目前在想象里卻尚未成型的業務,這是久期最高的股票資產;另外為什麼這波C資產牛市,港股創新葯是做了急先鋒,18A漲得最快漲幅最猛?—— 一來創新葯估值壓得低,二來是因為創新葯久期高啊。
高久期資產在低利率面前,就像老房子着了火,就像光棍遇到了志玲。
2)當然低利率還有其他解釋,比如資金成本下降,有利於企業融資和資本擴張,企業的利潤預期或許會改善會提升。另外流動性充裕,會讓市場情緒面改善,衝動啊貪婪啊嫉妒啊FOMO啊都來了。寬松貨幣注入流動性,對風險資產形成支撐。
3)第三個很好懂我奶奶也能懂,就是所謂的資產替代效應,資金流入股市,債券收益低,儲蓄利率低,投資人會尋找更高收益的資產,這就是「存款搬家牛」的由來。機會成本低了,守着一堆錢沒利息還要貶值,不去股市,那要百爪撓心。
股票可是抵抗通脹讓錢生錢的好資產啊。
長期來看利率與股市的負相關關係,是可以基本成立的。但要注意,這是一個長期來看普遍成立但短期內又非常不絕對的規律,並不是如同愛因斯坦相對論一般精密的物理規律。
比如我們可以看是否各國經驗通行,美國是最好的例子,2008年金融危機后,美聯儲零利率 + 量化寬松(QE),標普500自2009年起經歷了長達10年的大牛市。2020年疫情降息+QE,美股再次快速回升並創新高。
美國股市長期發展的圖,拉長到一個世紀的維度,可以看到這種利率與股市的負相關,大體上是很清楚的。
(藍線利率水平,紅線股市價格)
Zoom in去縮小到30年的維度,也一樣。
另外實際利率與零負利率預期又是兩回事,有可能利率很低但股價很長一段時間仍然不漲,直到市場認為零負利率會長時間存在,低折現率鎖死了,股價纔開始爬坡。我認為這可能就是日本與我們發生的事情。國內低利率其實已經挺久,為什麼前幾年股票沒有出現大牛市?因為市場並未形成長期低利率甚至去到零利率的共識。
也就是説,利率調整與股票價格,不是像開燈關燈一樣的瞬時因果的關係,股價既有可能領先,也有很大的可能延迟,甚至延迟很久。這全看市場預期對於信息的吸收而產生的邊際變化,而市場預期——衆所周知——又是一個玄之又玄的東西。
千萬不要誤會,利率之於股市也並不是什麼牛頓力學啊相對論這樣的大真理大規律。
比如歐洲與日本,歐日長期零利率甚至負利率,股市確實最后也都創了歷史新高,但日本迎來新高是在零利率政策出現很多年之后(日本早在2000年左右就開始零利率直升機撒錢了)。長期寬松下,一來確實公司基本面改善了不少;二來大家發現我不能一直買日債啊這賺得不如買更長久期的日股啊,於是借低成本日債買低估值日股,日本大牛市催生。
而國內貨幣政策相對保守,不像歐美日那樣極端寬松;但流動性放松周期(如2008、2014、2020),也確實常伴隨股市階段性牛市。時間不長寥寥二十幾年,大概也能看到一個端倪:
而我們的市場,對於長期低利率的共識,就像是一大塊在逐步風乾的混凝土,正變得越來越硬越夯實。我認為這就是這波牛市最大的基礎,也是其能夠長期發展的最大根基(加個之一吧,謹慎些)。
總之如果通脹起不來而低利率甚至零負利率逐漸變成市場共識,則你相信「股市是經濟的晴雨表」真不如相信「股市是利率的晴雨表」,至少從歷史實證而言,要靠譜的多。歷史實證上各國GDP增長與股市的漲跌,點陣圖的關係像用霰彈槍打出來的一樣——就是看起來沒啥關係。
另外如果把久期思維極端化,我們可以想象,諸如藝術品、勞力士這樣的東西,這種未來僅僅只會產生一次現金流(就是賣出的時候)的資產,久期其實是最高的。所以你猜為什麼全球藝術品市場,從八十年代以后,大牛市走了那麼多年。
(藍線 藝術品100指數,紅線標普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