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28 10:59
從虧損18億到盈利9.7億,負債率從99%降至48%——這不是財報,這是一場資本與戰略的驚天逆轉。
2025年8月27日,港股上市公司粵港灣控股(01396 HK)發佈中期業績公告。這家年初至今漲幅逾三十倍的港股近期頗受關注,細看這份財報,不再簡單是一份財務數據的匯總,更是一出驚心動魄的「企業重生記」:歸母淨利潤從2024年同期的虧損10.28億元,一舉扭虧為盈至9.7億元;資產負債率從2024年末的99%驟降至48%;有息負債率從2024年末的45%降至僅7%;淨資產較年初增長30倍至30.5億元。從2024年全年虧損18.35億元的深淵,到2025年上半年歸母淨利潤高達9.7億元的逆襲;從債務危機籠罩下的步履維艱,到有息負債率驟降至7%的財務健康體;從傳統物流地產業務的奄奄一息,到科技賦能擁抱新質生產力的戰略多元化,粵港灣控股用一場堪稱經典的化債破局實現了重生和再出發。
翻開粵港灣控股2025年中報的損益表,最吸引眼球的是那高達14億元的「債務重組收入」。正是這筆鉅款一舉扭轉了公司連續數年的虧損頹勢,將歸母淨利潤推至9.7億元的高位。這是一場怎樣的破局?公開資料顯示,2025年5月7日,粵港灣控股以98.33%的高票通過率完成4.4億美元的債轉股方案,成為首家幾乎全部出清境外美元債的內房股企業。同一時期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地產領域美元債籠罩下哀鴻遍野:港龍中國地產於2025年6月正式構成1.8億美元債實質性違約;陽光100中國、佳源國際等多家房企仍在債務展期問題上與債權人博弈;更多中小房企因美元債違約失去融資渠道,陷入「借新還舊」斷流的惡性循環……曾是房企海外融資「生命線」的美元債,如今卻成了壓垮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
作為順利突圍的經典樣本,粵港灣控股這場堪稱「絕地求生、神來之筆」的債務重組,其操作的精妙之處在於:
主動作為,用發展創造共贏:根據之前公開的報道顯示,儘管該美元債距離到期仍有四年,但粵港灣控股選擇提前與投資人展開多輪協商,展現了化解債務風險的積極態度。公司負責人表示:「此次溝通並非單向的債務重組,而是一次基於長期合作的共識達成。我們與近十幾家美元債機構投資人進行了坦誠對話,最終形成了兼顧各方利益的共贏方案。」「未來將繼續強化優質資產運營效率,積極引入新質生產力業務,藉助技術創新推動多元化佈局,全面提升盈利能力與市場競爭力,持續為股東創造更大價值。」
債務「瘦身」,財務「優化」:直接化解了約33億元人民幣的美元債務(按當時匯率),大幅降低了負債總額和利息支出;公司淨資產飆升、有息負債率劇降,資產負債結構日趨健康。
負債轉權益,「對手」變「隊友」:新發行的強制可換股債券,以5.5港元每股的價格未來將轉換為公司股份(算上豁免的45%部分,每股的成本價約10港元)。這意味着,原本的「剛性債務」被轉化為「潛在股權」,直接減少負債的同時增加了股東權益(淨資產);各家美元債主對化債方案高達98.33%的高票通過率,以及公告里提及的分三年解禁鎖定期,意味着美元債投資人(包括太盟集團(PAG)、瑞橡資本等國際知名投資機構)對公司新階段發展戰略、業務前景及管理團隊的充分信任和高度認可,傳統意義上博弈的「對手」,變成了長期支持業務發展的「隊友」。
絕境中的自救,效果立竿見影。公告顯示,粵港灣控股清除債務包袱后,近期又開始啟動新業務併購,標的公司開展的正是當下最火熱的AI算力業務新賽道。從經營傳統物流園區轉型經營AIDC園區,一場「新老基建共振」的價值實驗又拉開帷幕,「優質資產+科技」雙輪驅動的新模式成效如何,能否再創新的經驗?市場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