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這家國資管理人,操刀一筆重磅交易

2025-08-28 10:14

恩澤基金對恩澤氫能的成功重組,為業界樹立了一個典型範例。

一筆重磅交易正式落地。8月27日,重塑能源(02570.HK)發佈公告顯示,PEM制氫裝備公司恩澤氫能(曾用名:康明斯恩澤)已經成功完成1.3億元融資,投資方重塑能源和澗光股份分別出資1億元和0.3億元,各自持有恩澤氫能30.3%和9.1%的股份。這也意味着,在康明斯退出后,恩澤氫能不僅從合資變為純內資企業,還由中國第一氫能公司中國石化旗下產業基金控股,同時能通過重塑能源和澗光股份帶來的產業資源和協同效應,更好地融入中國氫能產業生態。按照恩澤氫能的規劃,他們未來主要圍繞技術研發突破、規模化擴張和資本運作進行發展,致力於成為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綠氫裝備供應商。作為這筆重磅交易背后的操盤手,中國石化旗下首隻產業基金——恩澤基金,目前持有恩澤氫能60.6%的股份。 成立至今,恩澤基金僅用了不到5年時間,已在新能源和新材料等領域擁有越來越大的名氣,同時在產業投資之路上越走越遠。 毫不誇張地説,恩澤基金對恩澤氫能的成功重組,為業界樹立了一個典型範例,不僅彰顯了自身在產業賦能和價值創造方面的能力,同時還提升了基金在業界的影響力和公信力。首次實施項目重組,成功打造業界典範 恩澤基金與恩澤氫能的故事始於數年前。時間回到2021年,雙碳已經成為國家戰略。爲了積極擁抱能源革命和產業變革,中國石化以新能源、新材料、新經濟為重要增長極,並將氫能作為新能源業務的主要方向,立志打造「中國第一氫能公司」。正是在這個過程中,資本金融成為中國石化轉型升級的重要手段。此前,意識到市場化基金投資的重要性后,中國石化旗下中國石化資本已發起設立總規模為50億元的恩澤基金,使其成為中國石化旗下首隻基金。被中國石化寄予厚望的恩澤基金,將「落實國家戰略、擁抱能源革命、促進轉型升級」作為使命,並圍繞中國石化產業鏈打造產業佈局與基金投資協同發展平臺,重點對氫能全產業鏈進行投資佈局。到了2021年12月,恩澤基金與康明斯按50:50比例在佛山南海成立合資公司——康明斯恩澤,將全球先進的PEM電解水制氫技術引入中國並實現國產化,從而補齊了國內綠氫裝備「最后一塊拼圖」。「這樣的股權設計,源於當時國內在大功率PEM電解水制氫裝備方面幾乎空白,所以恩澤基金纔會與康明斯合作去解決氫能產業鏈卡脖子的問題。」據恩澤基金兼恩澤氫能負責人透露,中國石化也需要綠氫製取技術來佈局氫能業務。短短數年發展,康明斯恩澤便取得一系列亮眼的成績。公司在供應鏈建設中打造了國產供應和配套體系,不僅初步完成PEM制氫核心技術引進和本土產線建設的使命,還填補了國內MW級以上PEM制氫裝備的空白。轉眼來到2025年,這家公司遇到了一次重大考驗。由於面臨戰略調整,康明斯最終選擇退出康明斯恩澤。爲了不讓傾注多年的心血付之東流,恩澤基金毫不猶豫地主動承擔起被投的產業整合與戰略重組的重任。「雖然下場做產業很難,但是我們選擇迎難而上。」在恩澤基金負責人看來,恩澤基金作為產業型投資人,致力於服務國家能源安全戰略及推動產業技術自主創新與升級,「中國必須要做PEM電解水制氫,最終的目標是將制氫的成本降下來。」憑藉出色的產業整合和資源協調能力,恩澤基金利用自身在氫能領域的深厚產業資源和對行業趨勢的把握,只用了三個月左右便談妥了戰略方向高度契合,並能提供持續發展的資金和資源的本土戰略投資者。最終,通過恩澤基金的整體統籌,再加上佛山南海政府的支持,國內最大的氫能上市公司重塑能源和化工特種裝備領域領軍企業澗光股份分別拿出1億元和0.3億元,成為由康明斯恩澤更名而來的恩澤氫能的新股東。這也意味着,恩澤氫能不僅正式由合資變為純內資企業,還能通過重塑能源和澗光股份帶來的產業資源和協同效應,加速推出更加自主可控的PEM制氫裝備,實現關鍵核心技術的國產化,進一步補齊國內氫能產業鏈的短板,從而更好地融入中國氫能產業生態。 對於成立不到5年的恩澤基金而言,他們首次對被投實施重組就獲得巨大成功,可謂意義重大。除了落實國家戰略和保障技術安全及自主可控,這家年輕的基金還為中國石化氫能戰略佈局提供了有力支撐,同時也在提升自身投資價值的過程中,積累了寶貴的產業整合經驗和聲譽。擁有獨特產業優勢,重點打造氫能生態圈恩澤氫能成功渡過難關的背后,源於恩澤基金強大的產業實力。在雙碳戰略下,中國石化作為能源化工巨型航母,願景是打造世界領先潔淨能源化工公司。在能源資源的基礎上,他們已經深耕潔淨油品和現代化工數十年,擁有極為龐大的產業資源。 作為對方轉型升級的重要一環,恩澤基金在中國石化通過財務投資發現戰略投資機會、發現並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探索並形成新的生態圈的過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對於恩澤基金而言,獨特的基因意味着特殊的使命,同時也擁有着與衆不同的優勢。這也意味着,中國石化這家超級鏈主企業的產業背景、產業鏈佈局、技術孵化等深厚資源,是這家產業型投資人最大的優勢。 圍繞中國石化產業鏈,恩澤基金通過「產業佈局與基金投資」協同發展,已構建氫鏈氫圈、電動汽車產業鏈的「E鏈E圈」、化工新材料、高端智能製造&大數據四大產業鏈生態圈,為中國石化轉型升級和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爲了助力中國石化打造「中國第一氫能公司」,恩澤基金將氫能產業鏈生態圈當作重點打造的對象。依託現代氫能產業鏈「鏈長」中國石化的優勢,他們聚焦全球領先的氫能技術項目,沿着氫能全產業鏈「制-儲-運-加-用」進行投資佈局。 從這家產業型投資基金的出手動作來看,他們已經投資了國富氫能、海德利森、恩澤氫能、海德氫能等氫能產業的知名企業,不僅實現了氫能全產業鏈各關鍵環節的投資覆蓋,還助力中國石化率先建成完善的氫能產業生態體系。 「我們幫不上的項目不投,所有被投基本都能被中國石化賦能,同時符合中國石化未來產業發展規劃。」在恩澤基金負責人看來,這樣安排的好處在於,既能在投資時擁有議價優勢,同時又能幫助對方更好地成長。在恩澤基金的投后賦能下,他們投資的氫能產業鏈各環節代表企業除了相互聯動,還在與中國石化深度合作的過程中,構築出一個協同發展且愈發強大的氫能產業鏈生態圈。 例如,國富氫能和海德利森已為中國石化建設多座加氫站;海德氫能是石化機械唯一的電解槽供應商,並與中石化雄安公司共同成立了氫能技術創新中心,聯合攻關氫能技術應用及制加氫一體站建設等。不難發現,這種「全鏈條」佈局帶來的最大價值在於,能夠構建起一個閉環的產業生態,實現1+1>2的放大效應。恩澤基金負責人直言,「全產業鏈覆蓋投資最大程度地發揮了恩澤基金的產業整合作用,為氫能產業從無到有、由弱變強提供了持續動力和有力支撐。」 更為重要的是,恩澤基金通過全方位佈局,加速了核心技術的自主化和規模化應用,從而降低了產業鏈綜合成本。這既助力保障了國家未來的清潔能源供給安全,又樹立了中國在全球氫能領域的標杆形象。「產業+資本」雙輪驅動,走專業化投資之路背靠中國石化,擁有豐富產業資源的恩澤基金,立志成為最懂產業的投資人。 於是,在中國石化主業的基礎上,恩澤基金從產業發展的視角出發,深入產業鏈挖掘投資機會。通過精選「硬科技」項目,這家產業型投資人在服務國家戰略中,將基金穩健增值作為重要目標。 由於異常重視與中國石化戰略需求協同,恩澤基金會優先投資新能源、新材料、高端智能製造等與中國石化產業鏈高度相關或能補強其業務版圖的領域,同時採取生態圈式佈局來打造產業集羣效應。 得益於深耕擁有豐富經驗和龐大資源的產業生態圈,恩澤基金已經成長為專業的產業型投資人,同時投資精準度也在不斷提高。「投資最大的風險就是投錯項目,要想不投錯項目,需要有專業判斷。」恩澤基金負責人直言,「未來要做好投資,必須走專業化道路。」 從氫能產業鏈的國富氫能、海德利森、恩澤氫能、海德氫能,到電動汽車產業鏈的欣旺達、奧動新能源、博萃循環等,以及新材料產業鏈的亨睿碳纖維、巨鵬生物、普力材料、諾亞氟化工、博輝瑞進等,他們的投資版圖也在精耕中持續擴大。 最終,這家專業的產業型投資人不僅收穫了超預期的財務回報,同時也為中國石化產業轉型升級提供了有力支持。截至2024年12月31日,恩澤基金已投項目增值率63%,已投項目IRR22%。能夠取得這番亮眼的成績,也離不開恩澤基金對項目的全方位衡量。圍繞技術實力、戰略契合度、成長空間、團隊能力等方面,他們力求所投項目在各方面都經得起考驗,同時看好「有核心技術、有成長價值、有明確發展路線」的企業。已上市的國富氫能便是典型例子。除了掌握着高壓氫氣存儲和供給的核心技術,這家在加氫站供氫和儲運裝備領域的頭部企業,與中國石化加氫站佈局存在天然協同。隨着燃料電池汽車和加氫站迅速增長,在工業氣體和氫能領域經驗豐富的創始團隊帶領下,他們具備巨大的增長潛力。如今,正式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能源法》明確將氫能納入能源管理體系。這也意味着,氫能的能源地位首次從法律層面得以確立,對氫能產業的發展具有劃時代的重要意義。與此同時,在雙碳戰略引領下,氫能正從示範走向規模化應用的新階段。 「很多優質標的現在的估值已經趨向合理,現在已經到了可以出手的時候了。」在恩澤基金負責人看來,氫能核心材料與零部件、先進制氫裝備與系統、氫氣儲運與基礎設施、氫能終端應用場景,正處於從技術驗證走向商業落地的關鍵窗口期,具備高成長性的投資價值。 目前,中國氫能產業正處於從探索起步走向規模化發展的關鍵時期。對於關乎未來能源格局的氫能領域,恩澤基金正以產業組織者和賦能者的角色,為實現國家雙碳目標和保障能源安全貢獻着自己的力量。作為一家肩負產業使命的投資基金,恩澤基金始終堅信資本的價值在於推動產業進步。隨着30億元二期基金進入關賬倒計時,他們將繼續在國家能源轉型和先進製造領域扮演先鋒角色,同時進一步深化在新能源、新材料等產業鏈優勢領域的佈局。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