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衝刺500億!艾力斯點火,榮昌翻身,復宏漢霖加速,Bio六傑誰能穩住?

2025-08-27 20:37

對於本土Biotech來説,500億市值是門檻,也是分水嶺,考驗的是,誰能把講故事變成真業績,把單品邏輯升級為平臺邏輯,把階段性亮點拉成長坡厚雪的增長曲線。

撰文| Erin

艾力斯交出2025年上半年營收、淨利潤同增50%的答卷時,市場情緒瞬間被點燃。業績公告次日,股價收盤漲17%,市值暴增百億,一舉跨過500億元門檻。

以此為界,「500億線」被照亮為分水嶺,估值的錨從「講故事」切換到「憑業績」。E藥經理人據此將這條線附近、正回答同樣考題的六家中國Biotech——艾力斯、榮昌生物、復宏漢霖、諾誠健華君實生物新諾威——合稱「Bio六傑」。

不過,「六傑」的劃定,並非簡單的市值羅列,而是一組具有代表性的樣本:它們同時直面三道必答題:商業化現金流穩不穩、管線接不接得上、全球化與BD能否提供第二曲線。

艾力斯之所以跨線,固然有伏美替尼在EGFR擁擠賽道中的份額與銷售能力,但也把共同命題推到臺前:創新縱深如何抵禦同質化?第二發動機是否足夠清晰?全球註冊與商業化能否按節拍轉化為現金迴流?

500億不是終點,而是對「潛力與確定性」的優先級重排。誰能在這條新座標上站穩,誰才能真正開啟下一段的增長曲線。

來源:公司財報

來源:公司財報

跨越「500億」市值門檻

8月26日收盤后,艾力斯發佈2025年上半年業績:營業收入23.74億元,同比增長50.57%;歸母淨利潤10.51億元,同比增長60.22%。業績的同步大幅提升迅速點燃市場情緒,艾力斯市值一夜抬升,直接跨過500億元關口。至8月27日下午收盤,艾力斯報111.31元/股,漲幅17%,總市值500.90億元,市場對其「由故事轉向兑現」的拐點預期正在形成。

「500億」市值門檻,現在對恆瑞、百濟神州這樣的「一哥」或許連起跑線都談不上,但對一眾「待爆帝」而言,卻是從「講故事」跨越到「憑業績」的關鍵門檻。

跨線與否,背后是估值邏輯的切換:在此之前,市值尚未觸及500億的公司,多由研發管線預期驅動,市場為「想象力」買單,波動難免;跨線之后,通常意味着至少有一款重磅單品進入穩定放量期,企業從能研發走向能兑現,生產、准入、渠道與學術推廣的正向循環開始穩步運轉,利潤與現金流成為新的估值錨。

就拿艾力斯來説,其營收、淨利雙增的背后,是基本面的穩健:第三代EGFR-TKI伏美替尼自2021年3月獲批以來持續放量;2025年上半年,即便在與基石藥業合作的普拉替尼因價格調整出現同比大幅下滑、且國內已有多款三代EGFR-TKI獲批NSCLC適應證的競爭環境中,艾力斯的收入與淨利仍呈現雙位數高速增長。這意味着其單品份額具備韌性,更意味着公司在肺癌賽道的龍頭地位已被坐實。

把鏡頭拉遠,「500億線」已成為創新葯企的重要分水嶺。榮昌、復宏漢霖、諾誠健華、新諾威、君實等,皆在這一線附近,或穩住基本盤,或蓄力衝刺。

榮昌生物當前A股市值約465.54億元,距離門檻一步之遙。其2025年上半年營收10.98億元,同比增加48.02%;虧損4.46億元,同比收窄43.88%。

長期壓制定價的「增收難增利」局面已出現松動。來源是泰它西普、維迪西妥單抗兩大核心產品的持續放量。更進一步的是,今年5月兩款核心產品分別新增重症肌無力與肝轉移乳腺癌適應證,下半年增量可期。

復宏漢霖的「臨門一腳」則來自「第二曲線」的落地。目前,公司總市值約430.18億港元,2025年上半年營收28.2億元,淨利潤3.9億元,皆實現同比提升。更值得一提是,海外產品利潤同比激增逾200%,BD合同現金流入超10億元,同比增幅達280%。當海外商業化放量與BD變現形成「現金+里程碑」,復宏漢霖距離「500億」市值門檻也更近一步。

諾誠健華已經越線,A股市值約503.1億元。兩款上市新葯、一個年銷10億元級單品、兩個生產基地、10多款成梯隊的在研管線、近80億元現金儲備,以及覆蓋研發、生產、商業化及BD的千人團隊,構成其「穩」的底座。最新半年報顯示,得益於奧布替尼持續放量,公司上半年營收同比大漲74%至7.3億元,虧損同比收窄87%,盈利路徑愈發清晰。對已跨過門檻的公司而言,接下來更重要的是把業績數字與管線接力的節奏做「順」,讓估值錨從「單品邏輯」轉向「平臺邏輯」。

君實生物則處於「重估窗口」。公司A股市值約445.38億元,2025年上半年營業收入11.68億元,同比增加48.64%。核心產品特瑞普利單抗國內銷售收入達9.47億元,同比增長42%,成為少數雙位數高速增長的國產PD-1。市場對君實定價的關鍵在於:在優化費用結構、穩住現金流的同時,加速「第二發動機」的明確化與落地。

新諾威的路徑不僅是背靠石藥集團,還兼具BD驅動與產品放量。2025年上半年,除PD-1恩朗蘇拜單抗注射液與注射用奧馬珠單抗帶來9351.02萬元收入外,其716.34億元的市值中也包含了市場對其BD里程碑的期待。

據悉,今年2月,巨石生物與美國Radiance Biopharma達成合作,授予后者SYS6005在北美、歐盟及日本等主要市場的獨家開發及商業化權益,交易總金額最高可達12.4億美元。

不難看出,「500億」市值其實並不是終點線,而是「由潛力到可持續」的分水嶺:它要求創新葯企證明單品能「賣得好」、費用與現金流結構穩定、管線能接得上、海外BD能貢獻新增長。相對應的是,真正的考題是如何把這條曲線拉長、拉穩,讓市場在下一個估值錨點前,看到更確定的兑現。

能否守住

「500市值成為分水嶺,真正的考題不再是能不能跨過去,而是能不能站穩。

前人的經驗已給出答案:要麼把業績數字做漂亮、把現金流做厚、把單品做深;要麼用一個個有節奏的里程碑,把管線從時間表兑現為收入表。

例如頭部Biopharma信達的來時路,回望過去幾年,其「500億市值」拐點就發生在2023年年中。彼時,信達生物的H1財報顯示,總收入約27億元、產品收入就達到24.6億元,研發投入同比下降、虧損大幅收窄、現金儲備充裕,同時兩大重磅產品——GLP-1R/GCGR雙激動劑瑪仕度肽PCSK9單抗託萊西單抗,都給出明確預期,由此形成了公司商業化基本盤+新增長曲線」的雙支點。

此后信達市值一路飆升如今已經接近1600億港元。這背后也是信達生物穩健的基本面:2025年上半年產品收入已超52億元瑪仕度肽獲批,再添放量抓手。

如今市值超1400億港元的康方,在2024年用PD-1/VEGF雙抗依沃西單藥「打敗「K藥在全球範圍內重塑預期、締造爆點;2025年上半年,在憑藉商業化收入14億元,同比近五成增長,以及依沃西單抗聯合化療III期研究達到總生存期OS終點將繼續把「爆點」轉化為兼顧底盤

兩條路徑都指向同一件事:資本最終為可持續兑現的價值定價。

回到「Bio六傑」,能否守住「500億」上下的市值,也要把「當期兑現力」和「中長期接力」同時做實。

艾力斯的當期兑現力毋庸置疑:伏美替尼的一、二線適應證已全部進醫保,肺癌領域銷售網絡縱深覆蓋戈來雷塞與普拉替尼協同鞏固,肺癌賽道形成多產品矩陣

不過,艾力斯要守住甚至抬升市值,還需回答兩大問題:其一,核心管線仍集中於已驗證靶點,創新縱深與差異化何以建立?其二,伏美替尼外的其他管線能否形成真正的第二發動機

榮昌正在用「兩張底牌」修復估值:泰它西普與維迪西妥帶動收入增長、虧損收窄,新適應證增強了當期確定性;中程來看,VEGF雙靶點眼科新葯的海外授權交易增厚現金流,疊加RC88新ADC實體瘤臨牀試驗拓展,以及PD-1雙抗RC148獲突破性治療認定等連續節點支撐收入曲線。但榮昌的考驗卻不止於此,他還需要回答,面對自免與腫瘤雙線商業化對費用的挑戰,利潤改善能否持續?

諾誠健華的近岸清晰、遠期雄心明確:奧布替尼精準卡位前三市場適應迅速進醫保,商業化隊伍升級后放量與現金流質量同步增強;中程是奧布替尼在自免領域新適應證即將迎來上市節點,另一端是新產品接力ICP-723已遞交上市申請、ICP-248獲突破性療法認定、兩款差異化TYK2抑制劑持續突破;遠期以「2.0戰略」拉長節奏,力爭至2028年實現5–6款新產品及適應商業化、3–5款國際化,持續產出源頭創新產品,平臺化色彩更濃。

復宏漢霖的近岸」主線,則憑藉6款已獲批產品,聚焦於持續盈利與海外放量;中程以新型內分泌療法HLX78、新表位抗HER2單抗HLX22、HER2 ADC HLX87新增長曲線從預期推向價值兑現;遠期借約50個分子與10余技術平臺、全球化供應體系迭代,把「研產銷一體化」能力在全球打開收入天花板

君實的國際化佈局同樣如此,其近岸靠特瑞普利單抗的適應證在國內擴圍,國際化佈局廣,成為少數真正形成出海規模化的Biotech之一。守住與再上臺階的瓶頸在於:PD-1外,BTLA、IL-17與雙抗管線何時給出能撬動業績增長的「硬結果」?海外商業化的成果何時反哺業績估值天花板將取決於第二發動機的速度與質量。

新諾威的未來,則更偏「交易+平臺特性新葯收入起量、功能食品與原料提供現金流緩衝,BD大單為遠期增加潛力。然而市場對其「產品價值兑現」的路徑仍存疑:mRNA與ADC從臨牀到商業「窗口期」偏長,BD交易的里程碑能否按是市場預期節拍落地?只有把「交易的故事」落到實打實的收入上,第二曲線纔會變得可計算。

總體來看,對於「Bio六傑」來説,守「500億」從來不是一次性的速度競賽,而是一場節奏的比拼,當商業化底盤足夠紮實、管線接力清晰可、全球化里程碑不斷加碼,估值錨會從短線爆點進化為可持續增長的曲線。

一審| 黃佳

二審| 李芳晨

三審| 李靜芝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