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英偉達Q2數據中心收入不及預期!缺失中國市場,盤后跌3%

2025-08-28 08:51

(來源:行業偵查員)

8月27日美股盤后,「地球上最重要的公司」英偉達發佈2026第二財季(自然年2025.4.28至7.27)業績。市場最關注的數據中心業務收入不及預期,原因是該財季未在中國市場銷售任何H20芯片。

具體來看,英偉達Q2營收467.43億美元,同比增長56%,超出分析師預期的462.3億美元。然而,最重要的數據中心業務收入411億美元,同比+56%,不及預期的413億美元。

遊戲、專業可視化業務收入超預期,汽車和機器人業務收入不及預期。

淨利潤方面,非GAAP口徑下調整后每股收益(EPS)為1.05美元,同比增長54%,超出分析師預期的1.01美元。

業績指引方面,Q3營收區間指引在529.2億——550.8億美元之間,中值540億美元,略超分析師預期的534.6億美元。Q3毛利率指引為73%——74%,符合分析師預期的73.4%。

股東回報方面,董事會批准在公司股票回購授權中追加600億美元,無到期日。

英偉達的收入一直在增長,但同比增速逐漸放緩,這也是自然規律。
財報出爐后,英偉達股價盤后跌逾3%。

英偉達Q2缺失中國市場!三季度可能迴歸?

英偉達表示,Q2沒有向任何中國客户出售H20芯片,但之前的H20訂單釋放了1.8億美元;此外,二季度還向一家來自中國以外地區客户出售了H20,獲得收入約6.5億美元。

英偉達三季度的營收指引中,未包含任何對中國出口H20芯片的假設。但中國市場這塊蛋糕,英偉達肯定不會輕易放棄。如果英偉達Q3財季恢復對華出口,目前的指引就顯得太保守了,鐵定大超預期。

黃仁勛在財報電話會上表示,中國AI芯片的市場規模至少在500億美元(約合3570億人民幣),還有高達50%的年化增速,是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計算市場。黃仁勛還稱讚了中國的Deepseek、Qwen、Kimi大模型。

希望向中國市場銷售更新、更強大的芯片(比如近期曝光的B30A,性能完勝H20)。

英偉達表示,已收到首批H20許可證,有現成的供給能力。只要中美雙方放行,有望對華出口價值20億——50億美元的H20。

英偉達電話會:全球AI基建、主權AI提供重大增長機會 ASIC不足為懼

公司管理層表示,AI時代下能源供給受限,每100兆瓦能帶來多少Token,決定了客户的收入。英偉達的「每瓦性能」全球最強,舉例來説,客户花費300萬美元購買英偉達GB200基礎設施,可產生3000萬美元的Token收入,沒有第二家公司能做到這點,因此每一家雲服務商都會選擇我們。OpenAI是全世界最大的獨角獸企業,也是我們重要的客户。

具體到產品上,二季度Blackwell收入環比增長17%再創新高,將成為三季度驅動增長的主力;GB300產能爬坡順利,每周生產約1000個機架,CoreWeave正準備將其GB300實例推向市場。

未來五年將通過Blackwell、Rubin以及后續產品,分享3——4萬億美元的AI基礎設施機會。1吉瓦的AI工廠總投資大約在500——600億美元區間,英偉達能分享到35%左右的蛋糕。

黃仁勛認為ASIC芯片的競爭「不足為懼」,稱英偉達現在提供的是複雜的產品系統,而不僅僅是芯片。英偉達技術存在於所有的雲中,更具有能效性。

老黃指出,真正使用ASIC芯片的量產產品鳳毛麟角,原因在於加速計算不同於通用計算,無法只寫軟件然后把它編譯進一個處理器里。全球所有框架都支持英偉達是合乎情理的。構建一種新模型架構時,先在英偉達平臺上發佈是最明智的選擇。要構建 Blackwell或 Rubin這個「平臺」,我們需要打造一整套複雜的系統,這是ASIC所不具備的。

另外一個重大增長機遇是主權AI的崛起。歐盟計劃投資200億歐元,在法國、德國、意大利與西班牙建設 20 座AI工廠(其中包含 5 座「超級工廠」),將其AI計算基礎設施提升10倍。在英國,採用英偉達技術的Isambard AI超級計算機是該國最強大的AI系統。預計2025年來自主權AI的收入將超過 200 億美元,較去年翻倍。

上一財季,英偉達網絡計算業務收入錄得 73 億美元的歷史新高;AI計算集羣對高效率、低時延網絡的需求在不斷升級,推動該業務環比增長46%、同比增長98%,Spectrum-X 以太網、InfiniBand 與 NVLink 均表現強勁。

全新的機器人計算平臺Thor已經推出,在 AI 性能與能效上實現數量級提升,賦能最先進的機器人應用。Amazon Robotics和Meta兩大巨頭已經採用。

最后,英偉達本季度遊戲收入達到 43 億美元,創下新高。隨着我們提升供給,GeForce RTX 5060的強大性能、先進的光線追蹤、神經渲染廣受全球玩家歡迎。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