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歸創通橋(02190)中報淨利飆升76%,海外佈局成最大看點

2025-08-28 08:47

國內醫療器械行業正經歷冰火兩重的分化格局,歸創通橋(02190)憑藉雙介入產品線與精細化運營,在行業調整期中殺出一條血路。

8月19日,歸創通橋發佈2025年中期業績公告,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4.82億元,同比增長31.7%。

更令人矚目的是其淨利潤達到1.21億元,同比大幅增長76.0%。這一增速遠超行業平均水平,在整體醫療行業集採常態化、市場競爭激烈的背景下,顯得尤為突出。

資本市場對公司業績表現亦予以積極迴應。中金公司最新研究報告維持「跑贏行業」評級,並將目標價上調至30港元;浦銀國際同樣維持「買入」評級,目標價亦升至30港元。中金預計,公司2025年經調整利潤將達1.92億元,並首次引入2026年盈利預測2.79億元。考慮港股醫藥板塊回暖,該目標價較現價仍有約28%的上行空間。

精細化運營優化資源配置,核心管線已至收穫期

歸創通橋業績大幅增長首先得益於其兩大核心業務板塊的雙雙發力。神經血管介入業務實現收入約3.04億元,同比增長25.0%;外周血管介入業務表現更為搶眼,實現收入約1.76億元,同比增長46.2%。

對於業績的增長,歸創通橋在財報中表示主要為其核心業務增長強勁,通橋銀蛇顱內中間導管系列、神經血管導絲、通橋麒麟血流導向密網支架、UltraFree藥物洗脱PTA球囊擴張導管等產品銷售規模大幅增長,覆蓋超過3000家醫院,臨牀使用產品數量超過100萬個。

精細化運營帶來的效率提升也是利潤增長的關鍵因素。中報數據顯示,歸創通橋通過優化資源配置,使研發、銷售和管理費率較同期整體下降7個百分點,進一步夯實了盈利基礎。

image.png

不僅是今年業績高增,自2022年以來,歸創通橋業績一直表現優異。除了精細化運營外,歸創通橋業績的持續高增也主要得益於公司抓住集採機遇,其彈簧圈、PTA球囊、取栓支架、密網支架、靜脈支架等產品中標集採,市場滲透率提升顯著。

image.png

據智通財經APP瞭解,因神經介入器械技術難度高、研發投入大、有強准入壁壘,目前我國高值醫用器械市場中,跨國公司仍然佔據主導地位。據《中國醫療器械藍皮書2024》數據,2023年我國高值神經介入器械市場海外廠商市佔率近80%,國產替代空間依然廣闊。

集採政策的推進顯著加速了國產器械的臨牀應用。通過省級及醫療機構聯盟採購,國產品牌得以更快進入醫院採購流程,市場份額快速提升。例如在2023年彈簧圈集採中,國產報量佔比從原來的約10%上升至25%以上,顯示出集採對國產替代的有效推動。

image.png

在2025年河南公立醫院聯盟集採中,從神經介入產品醫院報量看,史賽克、美敦力、強生佔比分別降至17%、13%、8%,湖南瑞康通(惠泰醫療子公司)、歸創通橋佔比分別達8%、6%。2025年河北聯盟集採中,國產廠家在血流密網支架醫院報量佔比達38.8%,相較於2022年5.4%的出血類神經介入產品國產替代率已得到大幅提升。

image.png

在集採趨勢下,頭部企業憑藉優秀的產品質量、較好的品牌效應、出色的市場教育能力,通過集採報量的渠道優勢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例如,歸創通橋的顱內彈簧圈產品在江蘇、安徽、吉林等21省聯盟集採、廣東省帶量採購中中選。通過集採,該產品實現快速入院,市場份額由集採前的2%提升至超10%。

在「3+N」聯盟集採中,歸創通橋顱內支持導管在A組實現最高排名中標,集採帶動植入量快速增加2.5倍。在集採執行后,歸創通橋2021年-2024年神經介入業務收入CAGR達67.78%。

值得一提的是,儘管集採讓國產企業搶佔更多市場份額,但並非所有的企業都如歸創通橋一般實現高速增長。就拿今年中報業績來看,在可比公司中,歸創通橋以31.69%的營收增速,位於行業第一,部分企業負增長;不僅如此,上半年歸創通橋持續盈利,而可比公司中,仍有企業處於虧損狀態。

image.png

通過持續的盈利,歸創通橋也積累了大量的現金,截至6月30日止,歸創通橋現金及現金等價物超25億元,並且開始首次為投資者派息分紅,股利支付率達32%。

值得一提的是,較年初而言,各家毛利率降幅均差不多,而歸創歸母淨利潤增速卻遠高於行業平均水平,不難看出其精細化管理的水平能力。

image.png

集採主要通過以價換量,能夠在這一機制下實現營收快速增長並保持盈利的企業,意味着其在堅持研發創新的同時,也展現出卓越的經營管理能力。而今年7月,國家藥監局發佈《優化全生命周期監管支持高端醫療器械創新發展有關舉措》,聚焦優化特殊審批、註冊審查、溝通指導、產業跟進、監管科研及全球協調等;國家醫保局也明確集採「反內卷「,並陸續召開5場創新葯械繫列座談會,充分説明政策拐點已至。政策環境的改善為行業龍頭企業提供了新的發展契機。在此前壓價背景下仍保持高速增長的基礎上,隨着價格環境趨穩,其毛利率和淨利率有望迎來更大彈性,業績增速亦將進一步提升。

研發投入是醫療器械企業保持競爭力的關鍵。今年上半年,歸創通橋保持高研發投入,上半年研發投入1.2億元,同比增長19.7%。目前,公司已經建立73款產品,其中50款已獲批上市,形成覆蓋血管介入的「一站式」方案。

在持續的高研發投入下,多款核心產品也已來到收穫期。其中,用於治療深靜脈血栓的ZYLOX Mammoth外周大腔血栓抽吸導管是國內唯一12F-18F大口徑抽吸導管,預計Q3獲批上市並商業化。該導管具有獨家喇叭口設計和高抽吸效率,採用手柄負壓控制,操作安全便捷。考慮到產品技術獨特性和稀缺性,該產品在定價上可能擁有較強的話語權,不易受到集採等降價政策的直接影響,能夠為公司提供高質量、高毛利率的現金流。

另一即將商業化的重磅產品是ZYLOX Pantheris外周血管內光學相干斷層成像定向斑塊切除導管,該產品是全球首創及唯一的具備腔內實時OCT成像功能的下肢動脈減容器械,能讓醫生在微觀層面上清晰分辨斑塊、血管內膜和中膜,從而實現更精準、更安全、更有效的定向切除。該產品去年已獲NMPA「創新醫療器械」認定,預計2025年內獲批上市並商業化。

不難看出,歸創通橋的戰略路徑非常清晰,已經逐漸進入「成熟產品放量→規模效應帶動效率提升實現盈利→盈利反哺研發→創新管線有序推進」的飛輪模式。它並非簡單地迴避集採,而是通過一套組合拳:用「成熟產品」贏得當下的生存和現金流,用「前沿創新」贏得未來的市場和話語權。

目前已獲批的50款產品,特別是那些進入集採或市場競爭激烈的產品,通過以價換量,為歸創通橋提供了穩定的營收基礎和市場份額。即使毛利率承壓,但規模化生產攤薄了固定成本。

上半年在營收增長的同時,能保持近20%的研發投入增速,這一投入的持續性,得益於效率提升與盈利改善所釋放的資源。公司通過提質增效,將成熟產品帶來的利潤與現金流有效轉化為研發投入。這份投入,直接滋養了ZYLOX Mammoth、ZYLOX Pantheris等創新管線的研發和臨牀推進。

隨着ZYLOX Mammoth、ZYLOX Pantheris等創新產品的陸續上市,為公司在已有成熟產品的基礎上注入了新的增長引擎,推動飛輪效應持續釋放,帶來更具確定性的長期增長。

海外業務再創佳績,「內生+併購」有望續寫高增新篇

在積極提升國內市佔率的同時,國內醫療器械企業近幾年也都在提升海外市場,歸創通橋近幾年亦積極佈局海外,打造新的增長引擎。

據Marketsand Markets和Grand View Research等市場調研數據顯示,全球外周介入市場規模約100億美元,而中國市場佔全球市場約12%-15%;全球神經介入市場規模約70億美元,而中國市場佔全球市場約15%-20%。一旦海外市場成功打開,中國本土也完全有機會誕生自己的「美敦力」或「強生」等世界級醫械巨頭。

對於出海,早在2016年歸創通橋便開始深耕歐盟市場,近兩年公司核心產品在中東、非洲、東歐,南美均有獲批。目前,公司已有22款產品在27個海外國家及地區實現商業化,有超過31款產品在23個國家及地區推進註冊。

image.png

除此之外,公司海外渠道覆蓋全球52個國家和地區,與超過60家當地合作伙伴建立戰略合作。后續來看,這些合作使公司能夠利用高品質的產品組合及製造專業知識,助力歸創通橋佔領全球更大的市場份額。

報告期內,歸創通橋持續深耕歐洲市場,在法國、德國、意大利等市場進一步滲透,不僅如此,歸創通橋還積極開拓巴西、印度、南非等新興市場。在此背景下,上半年歸創通橋的國際業務再創佳績,實現收入1572萬元,同比增長36.9%。

從業績上來看,國際業務增速並不高,但是由於訂單結算時間都有滯后性,若按照訂單結算時間來看,截至8月中旬,公司海外收入已達到約2500萬元,超過公司2024年全年海外收入2258萬元,以此來看,下半年歸創通橋海外業務增速將進一步擴大。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計劃2027年海外收入佔總收入比提高至20%-30%,目前國際業務佔比僅3%,仍有巨大的提升空間。要實現這一目標,僅依靠傳統貿易出口或單純的 License-out(授權出海)顯然不夠。在業績交流會上,歸創通橋管理層更傾向於通過併購和自建在海外建設自身能力。這背后是一套深思熟慮的、契合醫療器械行業特性的國際化邏輯。

醫療器械高度依賴使用場景與術者經驗,不適合簡單的 license-out(對外授權)模式。該模式往往意味着將后續臨牀試驗、註冊及海外銷售等關鍵環節完全交由第三方主導,企業難以維持必要的管理與控制權,亦不利於長期價值實現。

相比之下,公司在海外的發展路徑更強調建立本地化的能力體系——即通過併購和自建,在目標市場引入並整合專業能力與網絡,包括醫療機構與學術合作網絡、渠道與銷售體系等,並將公司的自有產品有序嫁接其中,更高效地拓展海外業務。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歸創通橋手上還握有25億現金,為併購提供了充足的「彈藥」。業績會上,公司管理層亦表示,經過幾年的準備,和海外部分合作夥伴已經有深入探討,但還未達到可以披露的階段。這一表態,也進一步強化了市場預期,公司在海外併購上的下一步舉措有望成為重要看點。

在出海策略方面,歸創通橋清晰地反映出其從「中國產品出口」向「全球企業運營」轉變的雄心。這種「內生+併購」的模式,雖然前期投入更大、周期更長,但基礎更為穩固。它不僅僅是在海外「賣貨」,更是在海外「種樹」——構建屬於自己的品牌、渠道、研發反饋和運營體系。

結語

綜合來看,歸創通橋上半年淨利潤同比大增76%,遠超行業平均水平,其成功並非偶然,而是建立在雙介入產品線的協同發力、精細化運營的效率提升,以及敏鋭抓住集採政策紅利的戰略基礎之上。

在醫療器械行業分化加劇的背景下,歸創通橋憑藉創新研發、集採中標與海外拓展「三駕馬車」,不僅在國內市場快速提升份額,更在國際佈局中展現出強勁的增長潛力。隨着政策環境優化、高端創新支持加強,以及海外市場的持續開拓,歸創通橋有望在「內生+外延」雙輪驅動下,邁向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成為中國醫療器械領域真正的全球競爭者。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