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28 06:35
(來源:黑龍江日報)
轉自:黑龍江日報
五礦石墨選礦廠。
化學提純生產線。
球形石墨生產廠房。
數字智控中心。
□文/攝 本報記者 吳樹江
8月24日,「綠色礦山萬里行(鶴崗站)暨加快推進中國優勢礦產建成戰略性新興產業會議」在黑龍江鶴崗召開。這場由中國礦業聯合會主辦,鶴崗市政府、地質過程與成礦預測全國重點實驗室及中國五礦集團(黑龍江)石墨產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五礦石墨)協辦的行業盛會,匯聚了近300位院士專家、科研院所代表及產業鏈從業者。會議以「科技創新」為核心主題,通過授牌、簽約、主旨演講與實地考察,全方位展現鶴崗與五礦石墨聯手,實現石墨產業從「資源優勢」到「產業優勢」的跨越,為我國優勢礦產轉化為戰略性新興產業提供了「鶴崗方案」、形成了「五礦模式」。
1
科技賦能
全產業鏈助力石墨產業全球領先
作為鶴崗石墨產業的「龍頭引擎」,五礦石墨自2019年入駐以來,在黑龍江省委省政府和鶴崗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用5年時間完成了從「資源整合」到「全鏈升級」的跨越,構建起全球領先的石墨產業生態。
在資源開發環節,五礦石墨創新「小礦成大礦」模式,將原蘿北雲山石墨礦區分散的5宗礦權整合為統一採礦權,建成全球單體儲量、生產規模雙第一的年產600萬噸綠色低碳智能礦山。這座礦山的「智慧內核」令人矚目——依託「5G+工業互聯網」、大數據、無人化裝備等技術,五礦石墨打造了覆蓋「數據流」「礦石流」「能源流」的智能管控系統:數字智控中心可實時調度開採作業,20名技術人員即可保障礦山24小時高效運行;智能配礦與採運協同系統,大幅提升資源利用率與供礦穩定性;極寒條件下電動礦卡換電技術的突破,讓單台礦卡年減排二氧化碳120噸、能源成本降低70%。
綠色發展理念貫穿礦山建設全過程。五礦石墨創新「以碳減碳、以碳治碳」模式,通過分佈式風光發電、儲能設施實現年減碳2400噸至3000噸;完成10公頃礦區綠化與礦山修復,配套建設集中破碎站、尾礦庫,解決了歷史遺留的環保難題。如今,這里已成為省級綠色礦山、智能礦山,更被工信部、國家礦山安全監察局列為全國示範案例。2024年3月14日,全球礦業巨頭力拓集團曾到訪五礦石墨參觀交流,對公司礦山建設成效表達了高度讚譽,力拓集團首席碳減排官Jonathon McCarthy表示:「我們想象中的‘未來礦山’已經在這里實現,五礦石墨為全球礦業低碳智能化發展作出了表率。」
在產業鏈延伸環節,五礦石墨聚焦「高質化利用」,破解我國石墨產業「大而不強」的痛點。針對高端石墨依賴進口的問題,中國五礦集團王炯輝科研團隊持續攻關:2024年成功開發純度達99.99995%的超高純天然石墨,打破國外核工業、半導體領域技術壟斷;2025年,在智能採礦、「柱-機聯合」選礦、高温連續提純等7項關鍵技術上取得突破,實現核級石墨、高性能負極材料、無硫可膨脹石墨等高端產品規模化生產。
目前,五礦石墨已在鶴崗建成年產600萬噸綠色低碳智能礦山、年產28萬噸石墨選廠、10萬噸球形石墨生產線、8萬噸高純石墨生產線,攻克國內天然石墨領域多個「卡脖子」裝備、技術和產品,形成「採礦-選礦-球形-高純-高端材料」的全產業鏈佈局。其產品佔據天然石墨負極材料原料市場70%份額,為我國新能源汽車、儲能等戰略領域提供了穩定的高端材料保障,真正實現了「從無到有、從0到1」的產業跨越。
2
授牌簽約
產學研協同創新築牢技術根基
會議現場,兩個關鍵環節為鶴崗石墨產業發展錨定新座標。中國礦業聯合會正式為鶴崗市蘿北縣授予「中國石墨之城」稱號。這一榮譽背后,是蘿北縣無可替代的資源稟賦與產業實力。作為我國石墨資源核心富集區,蘿北擁有全球最大單體晶質石墨礦——雲山石墨礦區,資源量超15億噸,資源儲量佔全國47%,素有「亞洲第一礦」美譽,更重要的是,在五礦石墨的深度參與下,蘿北已實現從「資源開採」到「產業升級」的質變。
「被授予‘中國石墨之城’,不僅是對蘿北資源優勢的認可,更是對其‘資源變產業’路徑的肯定,這為全國礦業從大國向強國轉型提供了方向指引。」中國礦業聯合會黨委書記、會長程利偉的致辭,點明瞭這一稱號的行業意義。蘿北縣委副書記、縣長李偉峰表示,將以獲評「中國石墨之城」為契機,依託五礦石墨、溢祥石墨等龍頭企業,推進「延墨」工程,爭創國家級石墨新材料產業示範基地,進一步釋放資源價值。
產學研協同創新是會議的另一大亮點。此次會議舉行了「聯合技術研發和示範中心」簽約儀式,中國科學院院士成秋明代表地質過程與成礦預測全國重點實驗室,中國五礦集團首席技術專家王炯輝代表中國五礦國家戰略性稀有金屬礦產高效開發技術創新中心「勘查評價研究中心」簽署協議,共同設立「聯合技術研發和示範中心」。該中心將致力於推動成礦理論創新與找礦實踐深度融合,依託各自優勢,共同開展關鍵技術攻關、模型構建、智能預測平臺研發及找礦示範,為實現科研成果高效轉化與找礦突破,提升我國礦產資源安全保障能力與開發利用水平貢獻力量。成秋明將此次合作視為「國重平臺」服務產業一線的關鍵一步:「我們將把成礦理論、智能預測模型等科研成果,直接應用於找礦實踐與技術攻關,期待快速產出能解決行業痛點的成果。」王炯輝從企業視角強調了協同創新的必要性:「石墨產業的‘卡脖子’問題,不是單一環節能突破的。從實驗室研發到中試落地,再到規模化生產,需要科研機構與企業共同投入。目前我們的高端產品已獲市場認可,未來將加速實現原料、材料、裝備的全面國產化,正式打通‘理論-技術-產業’轉化通道,為后續石墨產業高端化發展築牢技術根基。」
3
戰略佈局
「1+N」體系打造高端產業集聚「強磁場」
鶴崗市委市政府在石墨產業建設方面,不僅將其作為資源變現的途徑,更作為城市轉型、培育新質生產力的核心抓手。依託五礦石墨的產業基礎,鶴崗正以「保護性開發+全鏈式發展」為核心,構建「1+N」石墨產業發展體系——以石墨新能源材料為「1」個主體,延伸核級石墨、儲能材料、石墨烯材料等「N」條高質化利用產業鏈,打造高端產業集聚「強磁場」。
在產業升級層面,鶴崗正加速推進關鍵項目落地。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副局長玄先達介紹,將重點推動五礦石墨年產1200萬噸綠色智能石墨礦山二期項目,進一步提升原料供應能力,同時吸引負極材料、石墨烯應用等下游企業入駐,形成「龍頭帶動、集羣發展」的格局。目前,鶴崗已成為國內規模較大、市場話語權較強的石墨新材料生產基地,從單一精粉拓展至負極材料、石墨烯潤滑油等20余種產品,產業鏈附加值大幅提升。
零碳園區建設則是鶴崗推動產業綠色轉型的戰略突破口。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初少峰表示,零碳園區不僅能為鶴崗轉型注入新動能,更能爭取國家資金、人才政策支持,助力破解能源結構轉型、產業脱碳等難題,為適應國際綠色貿易規則奠定基礎。目前,五礦石墨已在蘿北園區試點風光儲一體化供電、固廢協同利用等技術,未來將逐步推廣至整個產業集羣,打造具有鶴崗特色的國家級零碳園區樣板。
鶴崗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高健表示,鶴崗將持續依託資源稟賦與產業基礎,以科技創新為引領,推動石墨產業從「規模擴張」向「質量效益」轉變:「我們要把‘中國石墨之城’的品牌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競爭優勢,讓石墨成為鶴崗振興發展的‘新名片’,為龍江乃至全國優勢礦產建成戰略性新興產業提供可複製的經驗。」
從「亞洲第一礦」的資源稟賦到「中國石墨之城」的品牌認可,再到全球領先的全產業鏈佈局,鶴崗石墨產業的崛起,是我國優勢礦產高質量發展的生動縮影。隨着科技創新的持續賦能、產學研協同的不斷深化,這座東北邊境城市正以石墨為筆,書寫着資源型城市轉型與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