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票據回顧:歷年9月票據市場發生了什麼?

2025-08-27 17:52

圖:歷年9月票據利率走勢圖

圖:2025

年8.1-8.27票據利率走勢圖

2024年9月:

2024年9月票據利率整體呈現「上旬先跌后漲,中下旬再跌再漲,月末跌后回升」的走勢。上旬,預防性配置需求仍在,大行月初發力帶動市場情緒,疊加市場票源不足,票價逐步下行,半年票價月初即破1以下。隨着票價走低,持票機構獲利拋售意願增加,且節前取現需求增加,資金成本走高,買入力量趨向謹慎,供需力量向賣方傾斜,票價止跌回暖。中旬,農行開始增收年內票,且半年報價破1以下,建行亦進場發力,釋放看跌情緒,買方跟隨提前進場佈局,帶動票據利率中樞重新回落。下旬,MLF延期縮量,税期影響顯現,資金維持緊勢,部分區域貼貸比考覈趨嚴,中小行規模需求減弱,買方收票力度相對不高,大行由出轉收,票源供給發力,成交利率開始上行。月末,央行降準降息落地,補充中長期流動性,機構融資成本走低,看跌后市影響,非銀進場建倉,中小行亦發力填補剩余規模缺口,收票方增多下,票價穩中下調。但隨着規模填充到位,大行和非銀參與度減弱,一級市場簽發量衝上本月高峰,票源供給充裕,票價下行受阻,有所抬升。

2023年9月:

2023年9月票據利率整體呈現「上旬先漲后跌,中旬長穩短升,下旬漲后震盪」的走勢。月初,看漲后市影響,機構觀望情緒相對較濃,隨着央行持續加碼逆回購操作補充流動性,買方收票熱情得到提振,需求有所釋放,票價在供需博弈下先漲后跌。中旬,年內第二次降準落地,但繳税、地方債發行疊加MLF到期影響,資金維持緊勢,大行進場收跨年票,賣盤出口以年內票居多,機構賣短收長調節下,票價長穩短漲。下旬,機構融資成本高位,大行操作減少帶動市場謹慎情緒漸起,RMBS后半月加快回表,信貸投放壓力有所緩解,票源供給抬升,規模調整下,賣盤出票力度增加,季末開啟漲價行情。

2022年9月:

2022年9月票據利率整體呈現「上旬跌后抬升,中旬區間震盪,下旬衝高回落」的走勢。上旬,部分觀望銀行積極進場,票價出現一定程度的下行。隨着票價快速回落,賣盤獲利了結意願增加,票價止跌回升。中旬,機構報價持穩,開票量快速回升帶動供給力量上漲,買賣力量趨於平衡,票價小幅波動。節后,MLF縮量續做,疊加繳税影響顯現,資金成本走高,農發、農行先下后上,大行參與度增加,票價先跌后漲,整體區間震盪。下旬,一級市場穩步攀升,看漲情緒蔓延,票價大幅走高。隨着票價走高,買入力量增加,票價有所回落。

2021年9月:

2021年9月,票價呈現「月初小幅抬升,而后窄幅震盪,下半月持續下行,季末快速拉昇」,9月利率中樞環比小幅上行約9個BP。月初簽發量重回低位,但市場看漲情緒較濃,主要大行擡價領漲,買盤大多謹慎觀望,票價穩步小幅上行。隨着部分機構陸續進場和一級市場票源逐步復甦,供需相互博弈,利率呈現窄幅震盪,足年雙國在2.38%-2.42%之間調整。步入下半月,受能耗雙控影響,各地陸續發佈限電令,導致部分企業減產。信貸投放整體不力,農行、農發等標杆大行報價持續明顯下調,中小機構紛紛湧入搶奪短期票大戰,導致年內及跨年一季度票價快速下挫,足年票價緩步下行。月末時點,隨着部分大行暫停收票,買盤規模告急,收票需求迅速轉弱,賣盤出票力量不斷凸顯,供需迎來反轉,各期限票價迅速反彈。但部分收口仍較為寬裕,最后一日票價竟不見上漲,季末行情整體「差強人意」。

2020年9月:

2020年9月,票價呈現「中上旬震盪走高,下旬小幅回落」走勢,利率中樞環比上行約19BP。上旬,央行淨回籠市場流動性,機構操作較謹慎,買方多以託收類短期限票據配置為主,中長期票據利率企穩小漲。進入中旬,跨季因素主導,流動性趨於緊張,資金成本走高情況下,看漲情緒推升票據市場報價。下旬,部分機構臨時進場調整信貸規模,票據配置需求釋放,供需失衡情況得到改善,票價上行動力不足。

2019年9月:

2019年9月,票價呈現「月初價格波動較大,中旬行情橫盤,下旬抬升明顯」走勢,利率中樞環比上行約21BP。月初大行觀望,價格從8月的底部回調至理性水平,之后機構陸續進場,在月初票源不濟的情況下,票據利率進一步上行空間受阻。此外,央行降準消息的公佈重新引導市場看跌情緒釋放,票據成交價開始走低。進入中旬,繳税影響逐漸顯現,短期限資金成本走高,但買入需求並未減弱,大行頻頻報價,價格進入橫盤階段。税期過后,流動性重回寬裕,季末供需雙方加入市場調整信貸規模,在季末考覈壓力下,買方操作較為謹慎,足年期票據受青睞程度較高,利率中樞開始上調,在季末漲至7月中旬水平。

2018年9月:

2018年9月,票價呈現「初期上漲,中旬回落企穩,后期小幅震盪」走勢,利率中樞環比上行約24BP。月初機構操作較為謹慎,多采取觀望態度,收票力量開啟緩慢,票據利率在供過於求狀態下迅速上行。中旬大行入場收票,雖有大行提價、税期流動性邊際收緊等擾動,票據價格依然在強勁的買入需求推動下快速回落。下旬,大行提前進行季末規模調整,操作頻率減少,市場在無大行帶動的情況下出現報價分化,成交價格小幅翹尾。

2017年9月:

2017年9月,電票價格穩中下降,月末翹尾。9月票市一改8月蕭條局面,交易活躍度明顯上升。月初資金市場情緒穩定,機構配置需求回升,市場收票熱情高漲,浦發、廣發、平安、興業等大行紛紛下調買入指導價並持續收票,帶動了一波價格下行走勢,而大行偏好的國股票更是成爲了票市交易的中流砥柱;月中過后,受到税期及跨季備付等因素擾動,資金利率中樞明顯抬升,制約了票據價格的下行空間,票據價格止跌企穩;進入最后一周,大部分機構均已完成月度規模要求,買入操作基本暫停,僅有少部分中小銀行仍在調整規模,使得月末時點票據價格小幅回調。

2016年9月:

2016年9月,票據價格呈現震盪上漲走勢。一是票據價格已經持續半年一直在下降,並且低於大部分銀行的FTP資金成本;二是央行重啟14天和28天期逆回購,拉長流動性期限去槓桿意圖明顯,而且9月資金面整體偏緊,短期限資金成本上漲明顯;三是大行主動上調各期限票據買入指導價,帶動票價上漲;四是部分機構看漲票價,將前期票據賣出,獲利了結,或調整資產結構,壓縮票據規模,市場出票量增多,推高票價。

2015年9月:

2015年9月,票據價格繼續窄幅波動。月初受降準預期以及「抗戰勝利日」三天持票利息的影響,機構以囤票為主,市場比較清淡,成交寥寥。但是節后降準落地,票據價格並沒有像想象中的如期下跌,而是在出票壓力陡增以及各行上調FTP價格的影響下,價格反而小幅上漲。隨后資金面相對平穩,票據市場進入平靜期,票據利率在3%左右弱勢波動。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