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27 17:05
【文/觀察者網 王一】在全球能源轉型的浪潮中,印度提出到2030年佔據全球近10%的市場份額,打造全球綠氫出口中心的國家計劃。但《日經亞洲評論》8月27日對印度「雄心勃勃」的計劃潑了一瓢冷水,直言該國面對的是一個早已在光伏、風能等清潔能源產業建立全面優勢並正對綠氫產業穩步推進的令人敬畏的對手——中國。
「我們不僅要讓印度成為主要生產國,還要成為全球綠氫出口中心。」印度電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國務部長什里帕德·奈克(Shripad Naik)上周在新德里的一次商業會議上如此放話説。但他沒有給出10%目標的明確時間表。
根據印度2022年獲批的「國家綠氫任務」,該國計劃到2030年實現年產500萬噸綠氫,約佔全球市場的10%。屆時,該計劃預計總投資達80億盧比(約合6.53億元人民幣),創造超過60萬個就業崗位,化石燃料進口量減少超過10億盧比,碳排放量每年減少5000萬噸。
香港《南華早報》27日分析指出,印度推行綠氫項目的一部分原因在於其對原油進口的依賴。長期以來,原油進口使其外匯儲備承壓。而與化石燃料制氫不同,綠氫依靠可再生能源驅動的電解槽分解水而成。
奈克稱,綠氫任務推進現已「取得了實質性進展」,已有19家公司獲批86.2萬噸的年產能,15家公司獲得了3000兆瓦電解槽製造產能訂單。古吉拉特邦、馬哈拉施特拉邦、泰米爾納德邦等多個邦已出臺了氫能政策,提供土地、水源和電力儲備支持以吸引投資。
會計師事務所安永上周發佈的一份報告預計,在輸電費、税費以及電解槽成本下降的推動下,到2030年,印度綠氫生產成本將下降約40%,至每公斤3至3.75美元之間。
《日經亞洲評論》指出,今年7月,印度非化石能源裝機佔比首次突破50%,比預定目標提前五年實現,再加上印度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國際合作日益增加,印度業界對綠氫前景充滿信心。
「從我們的角度來看,機會是巨大的。」印度綠色氫能技術公司Greenzo Energy董事總經理阿加瓦爾(Agarwal)稱,憑藉印度在太陽能和風能的天然優勢,加上不斷壯大的工業基礎和政府支持,印度有能力打造一個具備全球競爭力的氫能經濟。
印度綠色氫能技術公司Greenzo Energy製造的電解槽設備 公司向《日經亞洲評論》提供
報道指出,印度的雄心不僅在於國內產能,還在於建設國外需求。印度政府正努力尋找國際合作夥伴。在第二屆印度-歐盟綠色氫能論壇上,雙方同意成立一個工作組,以加快氫能貿易、標準和投資。
今年5月,印度安得拉邦企業Juno JouleGreen Energy與德國能源貿易商SET Select Energy簽署了一項價值13億美元的協議,在安得拉邦建設綠氫和氨出口設施。印度工業巨頭阿達尼集團和信實工業集團也已公佈數十億美元的投資計劃,在印度全國各地建設綠氫生產設施。
分析師表示,這種合作對於印度將產能轉化為出口至關重要,尤其是在澳大利亞、中東、拉丁美洲等其他國際競爭對手也在積極發展本國綠氫產業的情況下。
「但印度的主要競爭對手毫無爭議的還是中國。」《日經亞洲評論》指出,憑藉製造實力和可再生能源推陳出新的驚人速度,中國已在綠氫領域走在前列。
據《中國石化報》8月26日報道,中國石化近日與沙特國際電力和水務公司(ACWA Power)簽訂工程合同,中石化煉化工程集團(SEG)全資子公司廣州工程公司將與西班牙公司組成聯合體,為該項目提供前期工程服務。項目建成后,將成為全球最大規模的綠氫/綠氨生產綜合體,有效促進綠氫/綠氨技術的規模化發展和應用,助力全球能源轉型。
獨立能源分析師維爾馬(Verma)分析稱,中國在規模、基礎設施和成本競爭力等方面較印度有着顯著優勢,中國電解槽成本幾乎只有印度進口價的1/3,印度雖有豐富的太陽能和風能潛力,但電解槽產能尚在起步,生產成本仍偏高。
報道指出,中國在太陽能等清潔能源領域佔據主導地位,外界質疑印度是否會在綠氫產業上重蹈覆轍。僅在今年上半年,中國就新增了212吉瓦的太陽能裝機容量,這是印度去年總裝機量的兩倍多。
而且,儘管印度一直在努力提升本土產能,但其對中國零部件的依賴反而不斷增加。獨立能源智庫EMBER發現,印度去年貢獻了中國太陽能電池出口增量的一半以上。
儘管如此,印度仍堅稱,他們從中國太陽能產業的勝利中學到了經驗教訓。印度的企業高管們告訴《日經亞洲評論》,要想在清潔能源出口中突圍,必須保持靈活、推動多元化,並在中間品和成品市場同時發力。他們認為,就像中國在光伏晶片和電池環節建立牢固地位一樣,印度也在嘗試通過綠氫出口打開局面。
阿加瓦爾非常自信地説:「這場競爭不只是規模之爭,更在於能否建立一個多元、包容和可靠的綠氫生態系統——在這一點上,印度正在快速縮小與中國的差距。」
然而,印度商學院研究主任安賈爾·普拉卡什(Anjal Prakash)對《南華早報》表示,印度有釋放綠色能源潛力、減少化石燃料進口的雄心,但實現速度取決於投資、技術和政策支持等多重因素。
而印度電網基礎設施存在瓶頸,能源儲存成本高企,土地獲取困難,電解技術亟待突破。普拉卡什指出,政策和監管框架也仍在發展中,這給投資者帶來不確定性,「要克服這些障礙,綠氫才能成為印度真正可行且具有競爭力的能源載體」。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