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半年花362億拿地,淨利潤僅2.1億,綠城還在被「老庫存」拖累

2025-08-27 18:42

2025年上半年,綠城中國交出的中報數據雖然有滑坡,半年度營收533.68億元,是2022年以來最差的一年,同比「史上最強」的2024年半年度數據減少了23.28%,但又是2008年以來營收第四多的一個半年。

如果考慮到綠城在過去三年半內耗費近2000億元拿地,常年排在行業TOP5,有持續衝高規模的動力和土儲基礎,所以今年上半年暫時的營收下降就算不上業績埋雷。

綠城管理層也解釋説,上半年結轉面積同比下降22.7%,導致收入同比下降,主要是受到交付節奏的影響。預計下半年的交付量將會增加,全年整體收入與去年基本持平。

但市場還是對綠城的這份中期業績依然有很強的質疑。8月25日,地產股整體飄紅,虧損百億的萬科A股價上漲9.15%,銷售額同比下降56.15%的新城控股股價上漲2.25%,綠城中國的漲幅卻只有1.12%,跑輸大部分房企。8月26日,地產股回調,綠城的股價跌幅又大於萬科和新城。一句話概括就是:漲得慢且少,跌得快且多。

因為,綠城目前最大的問題是極低的淨利潤,以及超300億元的現房庫存。

綠城2025中期業績會

01 

淨利潤2.1億,創歷史新低

今年上半年,綠城中國交出的淨利潤只有2.1億元,創上市以來最低紀錄,相比去年同期降幅高達89.74%。淨利率從2024年同期的3.1%,驟降至0.39%。

綠城管理層解釋,淨利潤下降的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結算收入下降;二是公司今年持續積極推動長庫存去化,帶來一定價格折損,中期計提相關資產減值損失19.33億元,進而拉低了股東應占利潤。

關鍵問題是結算收入的規模,下半年可以拉回來,但資產減值損失的不確定性卻非常強。

圖片來源:雪球

2021年至今,綠城合計計提了約100億元的資產減值,這些相關資產大部分是2021年之前的項目,綠城對這部分資產執行了流動性、安全性優先的政策,犧牲了盈利性。例如西安西咸新區和廬項目從樓面價1.6萬/㎡降至1.5萬/㎡銷售,虧損集中體現在本期。

上半年14個新交付項目為綠城貢獻了約22億元利潤,其中上海外灘蘭亭2期收入近50億元,佔總收的比例接近1/10,項目毛利率高達35%,但新項目的正向盈利被老庫存項目的虧損抵消。

根據綠城公告信息,其2024年末的已竣工待售物業(含現房庫存)約為450億元,佔總存貨的18%,2025年上半年處理2021年及以前的老項目庫存190億元,其中竣工待售物業淨減少60億元,但新增竣工面積約100億元,剩余待處理庫存近800億元,推測權益庫存將超300億元,或接近400億元。

這部分庫存在銷售過程中是否還需要計提資產減值,目前需要繼續打個問號。有分析估算認為,對這部分老庫存,綠城還需要計提大約百億的資產減值金額。

針對未來還有多大金額減值的問題,綠城執行總裁耿忠強沒有直接回答,他表示:「具體數字很難預估,因為市場環境會變,公司自身的經營策略也會做一個適時調整。我相信長庫存面臨減值壓力,是當下每一家房企都不可迴避的難題。」

綠城中國資產表

在業績會上,綠城中國執行董事、副總裁李駿表示,2025年上半年,綠城在銷售策略上,一手抓首開兑現,一手抓存量去化。上半年一共推出17個首開項目和分期,其中價格的項目兑現率達到88%,去化兑現率達到82%,兩個指標均優於2024年全年水平。

另一方面,綠城也在加速推動2021年及以前的庫存去化。公司淨利潤何時回升?核心要看綠城對這些老項目的「甩包袱」能力和速度。

目前,綠城的現房庫存周轉天數仍達487天,高於行業均值。據申萬宏源預測,綠城中國2025年淨利潤約10.1億元,仍恢復緩慢。

02  

保持相對高槓杆,繼續提升規模

從公開數據來看,綠城的財務安全性和流動性指標在全面優化。

2025年6月底,總借貸加權平均利息成本為3.6%,較2024年同期的4.0%下降40個基點;於2025年6月30日,銀行存款及現金(包括抵押銀行存款)約為人民幣667.95億元,為一年內到期借款余額的2.9倍,創歷史新高;債務結構持續優化,短債佔比為16.3%,創歷史新低;平均拿地至經營性回正周期較去年進一步提速7%至11.5個月,拿地至交付提速4%至25.3個月。新項目的銷售速度也不成問題。

但綠城仍然是一家傳統模式的地產公司。2025年上半年,533.68億元營收中,物業銷售收入佔比93.0%,這意味着綠城沒有「第二增長曲線」和比較強的經營性業務來充當穩定器。

在地產開發之外,項目管理收入佔比2.6%,持有物業運營收入等佔比2.6%,設計及裝修收入佔比1.8%。合計業績貢獻佔比只有7%。

在物業銷售之外,綠城比較強的業務是代建業務。不過,目前也碰到了越來越強的競爭壓力,2025年上半年綠城實現項目管理服務收入人民幣13.61億元,較2024年同期的人民幣16.40億元減少17.0%。

綠城解釋:「主要是近年代建行業競爭加劇,房地產市場整體下行影響存在滯后效應,代建收入整體下降。」

本質上是因為代建業務雖然是輕資產模式,但業績仍然與地產物業銷售的市場息息相關,市場波動軌跡也基本重合,綠城可以靠着產品力賺取一定的利潤,但無法形成一個獨立性較強的互補型業務。

此外,設計及裝修業務上半年實現收入9.6億元,同比下降37%;酒店運營業務上半年實現收入4.53億元,同比減少7%;投資性物業租金收入1.31億元,與2024年同期基本持平。

「副業」業務同步呈現大面積的業績縮減,擺在綠城管理層面前得問題是繼續做一家傳統得地產公司,還是在業務結構上有所變化。

李駿判斷,未來房地產市場將發生三個變化:政策導向由去槓桿,轉為防風險;市場需求由普漲轉為分化;行業競爭由規模擴張轉為質量的較量。

但從實際動作來看,綠城仍在追求規模化。2025年上半年,綠城新增項目35個,總建築面積約355萬平方米,權益土地款362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約135%,預計新增貨值達907億元,在行業內排行第三。

今年以來,綠城頻頻高溢價拿地。2025年5月7日,綠城以13.93億元競得西安港務區 GW1-21-12地塊,樓面價10110.89元/㎡,溢價率15.8%,成為年內西安首個溢價成交項目;5月27日,綠城以7.81 億元競得佛山禪城區金城街地塊,樓面價11846元 /㎡,溢價率27.37%,刷新區域樓面價紀錄;7月23日,綠城以46.67億元競得蘇州工業園區蘇園土掛04號地塊,樓面價65242元/㎡,溢價率8.74%,刷新江蘇省住宅地塊樓面價紀錄;7月25日,上海虹口區北外灘地區hk315-11地塊被綠城以約64.72億元競得,成交樓面價達約12.66萬/㎡,溢價率達46.33%,創下近年來上海公開土拍溢價率新高。

近幾年保持高強度拿地,使得綠城的槓桿率一直保持在較高位置。2021年末、2022年末、2023年末、2024年末、2025年第二季度末五個節點的淨資產負債率分別為:52.0%、62.6%、63.8%、56.6%、63.9%。

截至2025年6月底,綠城總負債3987.91億元,較2024年底增長1.1%。其中,有息負債1430.27億元,較2024年底的1371.87億元增加58.4億元,增長明顯。 

綠城執行總裁耿忠強也承認,與同行相比,公司負債率偏高,公司整體優化負債結構、壓降負債總額的方向不會變,下半年綠城的拿地節奏會放緩一些,預計到2025年年底,今年總的降負債幅度跟去年相當。但公司並不會一味地追求降低負債率,而是會在去庫存、降負債、謀發展之間做好平衡。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未來可棲」,作者:小屋見大屋,36氪經授權發佈。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