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27 16:15
(來源:投資界)
咖啡排隊賣身。
作者 I 吳瓊
報道 I 投資界-併購最前線
咖啡圈併購太熱鬧了。
投資界獲悉,美國飲料巨頭Keurig Dr Pepper(簡稱KDP)宣佈,將以全現金交易的方式收購JDE Peet's,總股權對價達157億歐元(約合人民幣1300億元)。
此次交易中,一方為飲料公司KDP,旗下胡椒博士(Dr Pepper)、七喜等飲料品牌,在北美市場頗為流行;而另一方JDE Peet's,是一家咖啡和茶飲專營公司,旗下擁有50多個品牌,但更為人所熟知的身份還是皮爺咖啡母公司,后者常被視作精品咖啡代表品牌。本次收購,KDP看中的正是咖啡生意。
「星巴克之父」誕生往事
這場收購案中,最為外界所熟知的便是皮爺咖啡。
追溯下來,皮爺咖啡有着近60年的歷史。1966年,一位荷蘭人阿爾弗雷德·皮特來到美國后,對當地仍流行的速溶咖啡感慨,「我來到世界上如此富有的國家,為什麼他們喝着如此難喝的咖啡?」於是,皮特在加州伯克利創辦了自己的咖啡店,堅持深度烘焙、手工製作,引起了一場精品咖啡變革,皮爺咖啡的傳奇也由此開始。
當時,不少咖啡愛好者都師從皮特,皮特也為他們提供烘焙咖啡豆,這其中就有星巴克的三位創始人,后來三位年輕人於1971年在西雅圖開設首家星巴克,且第一年所用的咖啡豆就來自 Peet’s。
正是因此,皮爺咖啡還有着「星巴克之父」的稱號。而雙方的淵源遠不止於此,這中間還有一段插曲——1984年,星巴克的創始人之一是皮特的徒弟鮑德温,曾以400萬美元將皮爺咖啡買下,並與星巴克合併經營。但出於經營理念的不同,三年后,另一位創始人霍華·舒爾茨又以380萬美元單獨買下了星巴克,兩家精品咖啡品牌徹底分道揚鑣,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之后,星巴克定位精品連鎖咖啡,積極擴張,逐漸向全美國乃至全世界蔓延。而皮爺咖啡則固守小眾風味咖啡的調性,擴張之路相對緩慢。星巴克與皮爺咖啡分分合合的故事,一直是美國精品咖啡界的話題。
直到2012年,德國投資集團JAB以9.77億美元價格收購了皮爺咖啡,實現了私有化。JAB將其與旗下的其他咖啡品牌進行整合,形成了一個強大的咖啡品牌組合。此后,皮爺咖啡便開啟了全球化擴張的步伐。
2019年12月,在JAB的撮合下,歐洲包裝咖啡巨頭JDE宣佈與 Peet’s Coffee 合併,JDE Peet’s也由此誕生,也就是本次收購案的主角。JDE 是僅次於雀巢集團的全球第二大包裝咖啡生產商,由荷蘭品牌 Douwe Egberts 和億滋國際旗下咖啡業務合併而成。
2020年,JDE Peet’s成功在阿姆斯特丹上市,完成上市的流程只用了10天時間,創下了當時最快上市紀錄。上市首日,市值達到了156億歐元(1200億元人民幣)。
而回溯皮爺咖啡在華歷程,皮爺咖啡於2017年進入中國市場,建立合資公司「皮爺咖啡中國」(Peet's Coffee China),正是高瓴團隊幫助皮爺咖啡實現了品牌的本土化,首家門店便位於上海。之后其門店數量一直穩步增長,有數據顯示,目前皮爺咖啡在國內在營門店數超270家,且主要集中在一線和新一線城市。
中國市場不容小覷。JDE Peet's 2024年報顯示,皮爺中國有機銷售額強勁增長,調整后的息税前利潤(EBIT)有機增長23.8%,拉動母公司全球銷售額達88.37億歐元(同比增長7.9%)。
然而,當咖啡品牌們集體面臨變局,皮爺咖啡也逐漸吃力起來。對比下來,這兩年皮爺咖啡在國內開店速度已明顯放緩。就在傳出本次併購消息之前,皮爺咖啡還陷入大規模關店傳聞。此時賣身,或許將開啟一個新故事。
背后財團成大贏家
這筆交易中,還有一個關鍵角色浮出水面。
據外媒報道,本次KDP交易的「推手」,就是在兩家公司都持股的JAB Holdings。后者是德國隱祕富豪家族——萊曼家族旗下的投資公司,目前資產管理規模已超700億美元,長期投資優質品牌、高增長動力的消費品企業,不僅包括皮爺咖啡母公司JDE Peet's,還擁有香水集團Coty-科蒂,旗下品牌有Calvin Klein、MARC JACOBS等高檔化粧品和美容產品;清潔用品公司利潔時Reckitt Benckiser,旗下滴露、杜蕾斯等家用產品品牌。
投資版圖還有這次收購方Keurig Dr Pepper,據其官網介紹,KDP是北美領先的飲料公司,擁有超過125個自有、授權和合作品牌,包括胡椒博士(Dr Pepper)、七喜(7UP),新奇士(Sunkist)、怡泉(Schweppes)等。在KDP股東陣營中,JAB曾是控股股東,但這幾年來多次減持,至今仍持有KDP約4.4%的流通股。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10月,JAB進一步增持JDE Peet’s,以 23 億美元的價格從奧利奧母公司億滋國際的手中收購了JDE Peet’s約18% 的股權。至此,JAB在JDE Peet's的持股比例將上升至68%,成為JDE Peet’s最大的控股股東。以此計算,JDE Peet's當時整體股價約為127億美元。
幾經輾轉,JDE Peet's最終賣身。根據公告,KDP 將向 JDE Peet's 股東支付每股31.85歐元現金,較JDE Peet's 90天成交量加權平均股價溢價33%,總股權對價達157億歐元(約合182億美元)。
也就是説,不到一年時間,JDE Peet's整體價值便增加50億美元。以JAB 68%的持股比例來看,該公司將從這場交易中收穫超12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880億元)收益,成為這筆併購中的大贏家。
進一步看,這筆超級併購背后顯然藏着更大的野心。雖然KDP旗下飲料品牌頗受歡迎,但其咖啡業務卻長期表現不佳。收購「精品咖啡鼻祖」,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根據公告,KDP預計將於2026年上半年開始並完成對JDE Peet's的收購。收購完成后,KDP將分拆為兩家獨立的美國上市公司:
飲料公司Beverage Co. ,這由KDP原有飲料業務拆分而來,飲料公司年淨銷售額超過110億美元,將成為規模達3000億美元的北美清涼飲料市場的有力挑戰者。
更為重磅的是全球咖啡公司Global Coffee Co. 。通過整合JDE Peet's旗下品牌,該公司將擁有全球最廣泛的咖啡產品組合,包括營收超過10億美元的Keurig、Jacobs、L'OR 和 Peet's等品牌。公告透露,拆分后,環球咖啡公司的合併年淨銷售額將達到約160億美元,將成為全球最大的純咖啡公司。
「現在正是進行此次交易的最佳時機」,KDP首席執行官Tim Cofer在公告中強調,「通過Keurig和JDE Peet's的互補性組合,我們抓住了打造全球咖啡巨頭的絕佳機會。」放眼全球咖啡市場,每個品牌似乎都面臨着不同程度的困境。但一如歷史屢次上演的那樣,正是動盪時期,一個超級品牌誕生了。
消費併購大爆發
這里盛產大deal
目之所及,全球消費併購大deal越發多了起來。
與皮爺咖啡分分合合,星巴克也面臨相似局面,正決定出售中國業務股權。這是一個備受關注的併購標的,據悉目前已吸引了高瓴、凱雷投資、信宸資本、春華資本、大鉦資本,以及騰訊、京東的興趣。據星巴克透露,目前正在對超過20個有強烈意願的投資人進行評估。
不出意外,一旦交易達成,這又將是一筆超級併購。隨着參與者不斷加入,星巴克中國的估值水漲船高——從最初的50至60億美元,到如今外媒引述投標者指「將達100億美元」。
冰淇淋巨頭也要賣了。前不久,英國《金融時報》報道,高盛準備以150億歐元(約1200億元人民幣)的估值收購冰淇淋生產商Froneri,交易最早在今年9月簽署。
Froneri頗為重要的資產之一便是哈根達斯,前者擁有哈根達斯在美國、澳大利亞和歐洲範圍內的20多個國家的運營權。同時,掌握哈根達斯全球品牌所有權的通用磨坊,也在籌劃賣掉哈根達斯中國。
此外,還有投資公司3G資本以94億美元的金額收購斯凱奇;恆天然以38.45億新西蘭元(約合160億元人民幣)向法國乳業巨頭蘭特黎斯出售旗下包括安佳、安怡、安滿在內的20多個消費品牌及相關業務……那些我們耳熟能詳的消費品牌相繼被擺上牌桌,且價格不菲。
這是消費賽道難能可貴的一幕。過去一段時間,關於消費的討論少了,這似乎是一條被投資人拋棄的賽道。但在這一波中國乃至全球併購浪潮中,消費行業標的卻佔據了極為重要的位置,「消費投資終於回暖了」,正如一位投資人感慨。
背后原因不難理解,消費向來被視作一個長坡厚雪的賽道。恰恰是在經濟低谷時期,反而是消費這種能穿越時間周期且需求相對剛性的行業表現更佳。畢竟不論外部環境如何,對高品質、高性價比、高便利性產品的需求,都是不變的真理。
肉眼可見,消費併購火了。一方面,跨國品牌希望通過出售調整戰略佈局;另一方面,消費巨頭們也希望通過併購突破增長瓶頸。正如此次KDP收購JDE Peet's,將為其咖啡業務帶來重大價值。
還有投資機構,向來是併購交易的重要參與方。我們看到,紅杉中國、德弘資本、博裕資本、KKR等機構已經是多個消費品牌併購中的熟悉面孔。他們大肆尋找抄底機會,用投資人的話來説,「消費企業有規模有利潤,是天然的優質併購標的。」
據貝恩調研發現,60% 的消費品高管預計將在未來三年內出售資產。換句話説,又一波消費併購潮已經拉開序幕。
無論何時,消費都是一門好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