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27 17:40
出品:新浪財經上市公司研究院
作者:木予
2025年上半年,泡泡瑪特營收、淨利雙增逾200%,海外業務收入同比提高439.6%。創始人、董事長王寧在業績會上表示,預計今年營收規模超過300億元較為輕松,即將推出的迷你版Labubu有望成為超級爆款。當日,泡泡瑪特股價創下歷史新高至316港元/股,市值飆升突破4000億港元。
相隔僅一天,名創優品旗下的TOP TOY宣佈獲得新加坡主權基金淡馬錫領投的戰略融資,投后估值高達100億港元。2025年1-6月,TOP TOY細分業務營收約7.42億元,同比增長73.0%,線下門店共計293家。公開報道顯示,名創優品已聘請摩根大通與瑞銀集團籌備TOP TOY赴港上市相關事宜,預計融資3億美元。此外,背靠「IP大户」萬達電影和儒意影業的52TOYS、集換式卡牌龍頭卡遊也已遞表港交所。
同處潮玩賽道的布魯可,卻沒能獲得資本市場的同樣追捧。據中期業績報告顯示,公司上半年實現總營收13.38億元,同比增長27.9%,其中海外銷售額較2024年同期激增898.6%至1.11億元;經調整淨利潤為3.20億元,同比增長9.6%;母公司擁有人應占利潤2.97億元,而2024年上半年為虧損2.58億元。值得一提的是,這是布魯可自2023年中報以來歸母淨利潤首次由虧轉盈。
然而,業績公佈后的首個交易日,布魯可開盤便大幅「跳水」,盤中一度重挫17.7%,股價下探至96.7港元/股。隨后雖然小幅回升至100港元/股以上,但截至收盤其跌幅仍達13.5%,單日換手率約為4.0%,成交額突破10億港元。事實上,布魯可的股價在近兩個月內持續承壓震盪下行,累計跌幅約32.6%,公司最新市值為265.45億港元,較6月初最高點已蒸發44.9%。
銷量全靠9.9元平價產品 授權IP新SKU貢獻過半業績
投資者們對這份中期「成績單」不買賬,背后或有兩個核心原因。
其一,業績增速明顯放緩。分產品來看,布魯可2025年上半年拼搭角色類玩具銷售收入共計13.25億元,同比增長29.5%,佔總營收比例高達99.0%。其銷量雖然顯著增長96.8%至1.11億件,但與2023H1-2024H1的411.0%增速相去甚遠。其中,零售價為9.9元的平價價格帶產品銷量達4860萬件,約佔拼搭角色類玩具總銷量43.9%。若剔除平價產品影響,正常價格帶的拼搭角色類玩具銷量較2024年同期僅小幅增長10.5%。
報告期內,積木玩具進一步萎縮,銷售收入同比減少45.5%至1251.20萬元,與2023年上半年的5809.90萬元相比,鋭減78.5%;六個月只銷售了約10萬件,較2024年同期下降42.9%,而2023年上半年銷量為53.10萬件。招股書顯示,積木玩具的「主力軍」為公司自有IP百變布魯可,在沒有主動調整產品結構的情況下,銷量下滑反映出其自有IP的生命力較弱。
分地區來看,布魯可的國內市場依舊為總營收貢獻超九成,2022-2025年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速分別為173.0%、151.3%、18.5%,首次降至雙位數。而在海外市場中,亞洲(不包括中國)和北美的收入儘管分別較2024年上半年提高652.5%、2135.9%,但由於基數偏低,兩個地區收入合計佔比不足8%,對整體業績的正向影響有限。
與此同時,布魯可的銷售成本增幅卻超過了同期營收增速,達40.2%。除了隨着銷量上升的商品成本,公司為滿足新推出SKU對高精度及多腔模具的需求,增加模具數量,導致模具折舊費用比2024年上半年同指標激增208.1%,綜合毛利率因此下降4.5個百分點至48.4%。而爲了研發推廣新品,布魯可的銷售及經銷、研發開支分別同比增長46.4%、69.5%,淨利率錄得22.2%。
其二,授權IP依賴症難解。結合招股書和往期財報來看,布魯可最「賺錢」的IP一直是奧特曼。2023H1-2024H1,奧特曼IP分別為公司帶來收入2.04億元、6.01億元,約佔當期營收65.8%、57.5%。2025年上半年,公司儘管沒有單獨披露奧特曼IP的表現,但新推出的273個SKU來自包括但不限於初音未來、小黃人、酷洛米、名偵探柯南、芝麻街、奧特曼、變形金剛、漫威:無限傳奇、寶可夢和火影忍者等授權IP,收入合計佔比53.1%。
換而言之,公司的基本盤還是主要由授權IP支撐。但一方面,授權IP普遍不具備排他性。以奧特曼IP為例,TOP TOY、萬代南夢宮、奇妙積木和中動玩具等不少品牌也在生產銷售同類授權拼搭類玩具,瓜分了布魯可本就有限的市場份額。另一方面,授權IP的市場熱度存在周期性波動,運營靈活性和自由度都相對較低。尤其在缺乏現象級影視或文化事件的刺激下,消費者偏好可能向其他IP轉移。
2025年上半年,布魯可簽署了13個新IP,上市募資所得款淨額中約5%用於擴充授權IP矩陣,未來IP續約費用上漲及熱度下降的潛在風險不容忽視。
首發解禁后累計回撤超25% 源碼資本持股降至5%以下
7月10日,布魯可正式迎來首發解禁。據公告披露,此次解禁涉及控股股東的1.10億股,約佔總股本45.14%;首次公開發售前投資者的7085萬股,約佔總股本28.88%;其他現有股東的2704萬股,約佔總股本11.04%以及景林、UBS AM Singapore、富國基金等基石投資者的643萬股,約佔總股本2.63%。
公開報道顯示,解禁當日,有布魯可股東將股票存入中國國際金融香港證券,市值約22.64億港元,約佔總股本6.40%。在港股市場,這種將股票從託管賬户轉移到券商證券賬户的行為被稱為「存倉」或「轉倉」,通常可能是為未來的賣出交易做準備。此舉雖然並不等同於已經賣出,但市場會將此視為潛在的減持信號。據Wind數據計算,7月10日至發稿日收盤,布魯可的股價累計跌幅達26.9%。
結合招股書披露的信息分析,布魯可在上市前共完成了三輪股權融資,合計獲得資金16.43億元,最后一輪股權轉讓交易后估值接近70億元。其外部機構投資方(即首次公開發售前投資者)包括君聯資本、雲鋒基金、源碼資本、金億投資、高榕創投、中視金橋、浙大網新集團旗下的中網銀新等。
根據股東協議豁免條款,上述機構不受常規的禁售限制,上市首日起便可自由出售其所持股份。不過,在最終發售價及配發結果公告中,布魯可的機構投資方皆簽署了禁售承諾,約定自上市之日起六個月內不出售所持股份。
港交所股權披露權益相關信息顯示,君聯資本和源碼資本是布魯可上市后持股5%以上的機構投資方,所持股份分別佔總股本6.23%(IDEA GREAT持股5.96%,LC Fund IX持股0.27%)、5.00%。2025年2月11日,公司以每股60.35港元行使超額配股權發行416.07萬股,源碼資本的持股比例被動稀釋至4.91%,以后無需公開披露權益變動。
假設機構投資方目前暫未大筆拋售,源碼資本所持股份對應市值13.06億港元,摺合人民幣12.02億元。2020-2021年,源碼資本在9個月內向布魯可連續注資共2.50億元,這筆投資的回報約為4.81倍。金億投資、君聯資本、高榕創投、雲鋒基金的綜合投資回報則分別為4.27倍、3.55倍、3.13倍、2.13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