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營收下降55.7%,「氫能獨角獸」何時止損?

2025-08-27 17:07

(來源:電池工業網)

8月25日,國鴻氫能發佈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6個月的中期業績公告。報告期間,公司總收入約為人民幣5890萬元,較去年同期大幅減少55.7%;擁有人應占虧損約為人民幣1.84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13.2%;每股基本虧損為人民幣0.36元,較去年同期每股基本虧損人民幣0.41元減少12.2%。董事會已決議於報告期間不派付任何中期股息。

具體來看,國鴻氫能收入主要包括銷售氫燃料電池系統、氫燃料電池系統部件、氫燃料電池電堆及其他的所得款項。其中,燃料電池系統銷售收入及維修服務收入佔比分別達到了約62%和32%。

對於收入同比減少的原因,國鴻氫能解釋稱:1.事實上氫燃料電池行業仍處於商業化的早期階段,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及行業正經歷從「政策示範驅動型」向「場景商業化驅動型」轉變的適應性調整,短期內市場銷量承壓,對市場推廣及項目落地節奏有所影響;2.氫燃料電池系統的平均售價下跌。

報告期內,國鴻氫能的燃料電池系統產品平均價格為3304.9元/千瓦,同比下降12.56%,電堆產品平均價格已經達到841.8元/千瓦,同比下降53.22%;燃料電池系統產品毛利由往期2.4%回升至報告期間的約12.6%,電堆毛利由往期47.2%降至報告期間的-29.5%,出現了負毛利。

在管理層討論與分析中,國鴻氫能專注於氫能核心裝備的研發和銷售,積極推進氫能技術的商業化應用。報告期內,公司繼續加大研發投入,研發費用超過6780萬元,着重提升產品性能和可靠性。同時,國鴻氫能在氫能應用場景上不斷拓展,包括氫能重卡、軌道交通和氫能船舶等新興領域,旨在推動氫能的規模化應用和商業化進程。

分析人士認為,國鴻氫能在氫能燃料電池領域的業務分部仍然面臨較大挑戰,但也在不斷探索新技術和新市場,以期實現業務的可持續發展。連虧多年的氫能「獨角獸」企業,能否打破困局?氫能行業如何賭一個未來?這一切還需市場來驗證。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