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27 16:53
近日,調查公司MarkLines發佈的銷量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比亞迪、吉利兩家中國車企位列2025年1—6月全球新車銷量前十名,而深陷經營重建挑戰的日產汽車,則首次跌出榜單前十。
儘管統計渠道不同,導致這家國外調查公司得到的數據與國內有一定差距,但比亞迪和吉利在銷量增幅上,仍分別以33%和29%大幅領跑榜單上的其他車企。這也是去年年終統計以來,二者再度位列前十位;而榜單中位列第12位的奇瑞汽車,同比銷量增幅則達14%。
比亞迪泰國工廠
值得一提的是,儘管目前全球車企在智能電動汽車轉型節奏下,都面臨盈利壓力,但中國車企卻在技術、供應鏈與市場的多維度搶跑下,逐漸走向虧損減少,甚至轉向盈利的良性循環中。
良好的市場表現,也令中國車企在全球影響力越來越強。7月底《財富》雜誌網站公佈的最新世界500強排行榜中,有10家中國汽車及汽車零部件企業。其中,奇瑞、比亞迪、吉利的排名較去年有顯著提升。
與中國汽車製造商的快速崛起不同,多數外資車企卻陷入停滯不前甚至是「開倒車」的局面,從榜單來看,豐田、大眾、現代、通用等車企的同比銷量增幅均在個位數,而Stellantis、福特、本田、日產等企業則呈現出不同程度的下滑。
《日經新聞》着重提到跌幅明顯的日產汽車,報道稱,日產汽車今年上半年在全球市場僅售出161萬輛,跌至2009年雷曼危機(154萬輛)以來的最低水平,這也是其自2004年有數據以來首次跌出全球銷量前十。
據日產2025年第一財季數據,日產在該財季共計虧損1157億日元(約56億元人民幣),已連續四個季度出現虧損,經營狀況持續低迷。
路透社
導致該問題的原因,在於日產在多個主銷市場的困境。
日媒稱,由於市場競爭激烈,日產汽車在中國市場表現持續低迷。上半年銷量同比減少18%,僅27萬輛,與2018年巔峰時期的72萬輛相比,減少近六成。雖然其4月推出的純電轎車「N7」性價比出色,且提振銷量,但對於日產而言,在中國市場的銷量止跌與回暖仍需時間。
而在美國市場,日產則面臨混動車型產品線不足以及特朗普政府加徵關税的雙重影響;在東南亞市場,日產則同樣受中國新能源供應鏈與整車企業出海的挑戰。
眾多主銷市場的下滑,不僅危及日產的海外財務狀況,同樣也開始動搖其在國內的銷量根基。據統計,在日本國內市場,日產銷量同比減少10%至22萬輛,跌勢不止。日產首席財務官(CFO)傑雷米・帕潘(Jeremie Papin)在7月的財報發佈會上表示:「這是由於消費者對日產的信任下降所致。」
值得一提的是,日產目前面臨的經營困境,也覆蓋了大多數外資車企的問題。德系車企在中美市場面臨的挑戰,以及日系車企在關税和東南亞市場經歷的競爭,均與日產極為相似。
面對日益增長的需求和激烈的市場競爭,在智能電動領域的技術創新正在成為各大汽車製造商爭奪市場份額的關鍵。
當前,還有更多在榜單之外的中國汽車企業也正在持續加強海內外市場的建設,並塑造出自身獨特的技術和品牌形象;榜單上的不少外資車企,也開始在結合中國新能源、人工智能產業鏈的背景下,從中國市場再度出發並走向全球。
這場由中國汽車產業引領的全球汽車行業變革,正從技術端快速走向終端市場,而全球車企的銷量榜單,也將隨着中國汽車產業的發展,與美國帶來的「貿易戰」不確定性加劇的影響,持續「洗牌」重列座次。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