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半年報公佈!飛揚集團憑什麼扭虧為盈?RWA佈局如何打開旅遊資產新想象?

2025-08-27 12:27

  當旅遊行業仍在「回暖」「復甦」的敍事中試探時,飛揚國際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用一份紮實的半年業績報告和前瞻的資產創新佈局,給出了「破局者」的答案。8月26日,這家港股主板上市企業公佈了2025年上半年的業績報告,不僅宣佈2025年上半年實現淨利潤616萬元人民幣,同比去年同期1630萬元的淨虧損完成跨越式扭虧,更憑藉「深度自營+新媒體破圈」的戰略轉型登頂寧波旅遊企業榜首,而其最新擁抱RealWorldAssets(RWA,真實世界資產)的動作,更讓市場看到旅遊行業從「流量競爭」向「資產重構」升級的新可能。

  一、業績反轉:600萬淨利潤背后的「三重合力」

  衆所周知,在過去幾年里,因為新冠疫情的影響,旅遊行業幾乎陷入冰封。在如此境地下,飛揚集團確切實承擔企業的社會責任,積極主動履行向遊客退票退款,在2020年疫情爆發之初在未收到已預付供應鏈各下家的退款之前,即主動向遊客退款共計人民幣4.2億元,涉及寧波市民及全國旅客數十萬人次,未發生一起糾紛及隱患,切實做到疫情期間不給社會添亂;疫情持續三年期間,飛揚集團未主動辭退一名員工,未拖欠員工一分工資,未拖欠銀行一分本息,積極帶領全員多元自救、共克時艱。如此企業擔當,也從客觀上造成了那幾年的財務報表並不好看。因此,過去幾年的虧損,並非飛揚集團的業務模式出了結構性問題,而隨着疫情結束,旅遊業復甦,飛揚集團也走在復甦的路上,但飛揚的復甦又與其他同行有所不同。

  在旅遊行業復甦進程中,「盈利」早已不是新鮮話題,但飛揚集團的扭虧為盈,卻帶着區別於行業普遍「恢復性增長」的「質變」特徵——這份成績並非單純依賴市場回暖的「順風車」,而是「主營業務造血+精細化成本管控+資產質量優化」共同作用的結果。

  從收入端看,集團核心旅遊產品及服務銷售額同比增加約1億元,這一數據印證了疫情后旅遊需求反彈的持續性,更凸顯飛揚在產品競爭力上的突破。依託全國旅遊大市場提速的行業紅利,其核心業務不僅延續了復甦勢頭,更實現了「量價齊升」的穩定創收,為盈利打下堅實基礎。

  在成本端,飛揚的「節流」成果同樣亮眼。報告期內行政開支減少約1120萬元,這背后是集團精細化管控體系的落地:從人員效率優化到流程數字化,從非必要開支壓縮到資源集中採購,每一項措施都指向「降本增效」的核心目標,也讓企業在收入增長的同時,進一步放大了利潤空間。

  更值得關注的是資產端的改善。貿易及其他應收款項減值減少約1050萬元,主要得益於金融資產信貸風險的下降——這不僅意味着集團客户質量與回款能力的提升,更反映出其在合作方篩選、應收賬款管理上的風控能力升級,為企業健康運營「排雷」。

  「從虧損1630萬到盈利600萬,數字的反轉只是結果,本質是企業‘造血能力’和‘抗風險能力’的雙重提升。」業內分析人士指出,相較於單純依賴客流量的短期增長,飛揚的盈利結構更具可持續性,也為后續發展預留了充足空間。

二、戰略破局:從「中間商」到「價值重構者」的轉型之路

  在旅遊行業同質化競爭的「紅海」中,單純的「增收節支」難以支撐長期增長。飛揚集團的真正突破,在於其早於行業佈局的「深度自營」戰略,徹底擺脫了傳統旅行社「賺差價」的「中間商」困境。

  面對消費者對「個性化」「高品質」旅遊需求的升級,飛揚選擇投入重金構建全流程自營體系:從旅遊線路的獨家設計(如定製化長三角文化深度遊、小眾目的地探險遊),到酒店、車隊、導遊等核心資源的直接採購,再到服務交付后的用户反饋閉環,每一個環節都由集團自主管控。這一轉型不僅讓產品差異化優勢凸顯,更讓品牌從「旅遊產品銷售者」升級為「旅遊服務設計師」,在消費者心中建立起「專業、可靠」的認知。

  與此同時,飛揚精準踩中新媒體內容營銷的「風口」,完成了從「渠道依賴」到「內容驅動」的營銷變革。集團組建專業短視頻與直播團隊,通過記錄旅行中的人文故事、目的地風光、服務細節,在抖音、視頻號等平臺與用户建立情感連接——數據顯示,其直播單場最高觀看量突破50萬人次,線上引流帶來的訂單佔比已達45%,遠超行業平均水平。

  線上引流與線下服務網絡的結合,更支撐飛揚實現了從「區域深耕」到「全國佈局」的跨越。依託寧波本土市場的龍頭地位(近日剛斬獲「寧波市五十強旅行社榜首」,併入選「浙江省旅行社百強」),集團將業務逐步拓展至長三角乃至全國,形成「區域核心+全國輻射」的業務格局。

  「行業復甦期,企業拼的不僅是‘搶流量’的速度,更是‘留用户’的能力。飛揚的‘產品+內容+渠道’組合拳,正好擊中了旅遊行業‘價值重構’的核心。」一位旅遊行業從業者評價道。

三、前瞻佈局:擁抱RWA,打開旅遊資產的「新空間」

  如果説「深度自營」是飛揚立足當下的「護城河」,那麼擁抱RWA則是其着眼未來的「增長引擎」。近日,有消息稱飛揚集團正探索將旅遊行業的實體資產與RWA技術結合,這一動作或將為旅遊行業的資產運營帶來顛覆性變革。

  所謂RWA,即通過區塊鏈技術將現實世界中的實體資產(如房產、藝術品、服務權益等)轉化為可交易、可分割的數字資產,核心價值在於提升資產流動性、降低交易成本、實現確權透明化。對於旅遊行業而言,這一技術恰好能解決傳統模式下的「痛點」——旅遊資源(如酒店客房配額、獨家線路權益、會員服務)多為「非標準化、流動性低」的實體資產,而RWA則能讓這些資產「活」起來。

  結合飛揚的業務佈局,其RWA探索或聚焦三大方向:

  1.獨家旅遊權益數字化:將集團自營的獨家線路服務、稀缺目的地資源(如小眾景區的獨家合作權益)轉化為數字資產,用户可通過購買數字權證鎖定服務權益,甚至在合規範圍內實現權益的轉讓或轉租,既提升用户靈活性,也幫助集團提前鎖定現金流。

  2.用户服務權益確權:通過區塊鏈記錄用户的會員積分、預售套餐、服務保障等權益,避免傳統模式下「權益失效」「轉讓困難」的問題,增強用户信任度與粘性——例如,用户購買的「年度親子旅遊套餐」可拆分為多次使用,未使用部分可通過數字資產平臺流轉,提升權益利用率。

  3.供應鏈資產優化:將上游合作資源(如長期合作酒店的客房配額、車隊的服務時長)進行數字化確權,降低供應鏈合作中的信用成本與溝通成本,提升資源調配效率。

  「旅遊行業的核心資產是‘服務與權益’,這些資產天生具備‘可分割、可流轉’的屬性,與RWA的適配度極高。」區塊鏈行業專家分析稱,飛揚作為區域旅遊龍頭,擁有豐富的自營資源與用户基礎,其RWA佈局不僅能提升自身資產運營效率,更可能為整個旅遊行業提供「實體資產數字化」的範本。

  對於飛揚而言,RWA佈局與現有戰略形成了完美協同:深度自營積累的獨家資源是RWA的「資產基礎」,全國化佈局需要高效的資產協同工具,而RWA恰好能打通「資源-用户-現金流」的閉環,為其增長天花板「破局」。

  四、未來展望:不必等風來,奔跑時風自相隨

  2025年上半年的扭虧為盈,對飛揚集團而言,更像是一次「戰略驗證」——驗證了深度自營的產品力、內容營銷的引流力、成本管控的運營力,也為其后續的RWA探索奠定了基礎。

  而從行業趨勢看,隨着國內旅遊需求持續回暖(文化和旅遊部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國內旅遊人次同比增長12%),疊加消費升級下「高品質旅遊」需求的釋放,飛揚的產品優勢與全國化佈局有望進一步受益。

  過去幾年的行業波動,讓飛揚集團更清楚如何在不確定中尋找確定,在波動中錨定價值。如今,依託深度自營築牢產品護城河,憑藉短視頻直播開闢流量新戰場,再疊加RWA打開資產新空間,這家從「低谷」中走出來的旅遊企業,正用實際行動證明:行業的「風」或許會迟到,但主動奔跑的企業,終會遇見屬於自己的「風」。

  對於旅遊行業而言,飛揚的故事或許更具啟示意義:在復甦與變革的十字路口,真正的機會不在於「等待市場回暖」,而在於「主動重構價值」——無論是產品、渠道,還是資產形態,唯有敢於突破、勇於創新,才能在行業的下一輪增長中佔據先機。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