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燃料電池周報丨2024年我國氫能生產消費規模世界第一!80億元綠色燃料及綠氫應用項目落地廣西

2025-08-27 14:55

(來源:我的電池網)

【編者按】燃料電池周報,系電池網(微號:mybattery)與國內電池上市公司——雄韜股份(微號:vision002733,股票代碼:002733)聯合推出燃料電池資訊類周報(每周三推出,歸屬「電池智庫」欄目),旨在通過更具價值的數據、報告或資訊等給行業帶來更加客觀的認知和分析,給實業製造以不同的視角和思維,同時我們將根據讀者、行業、公司需求推出深度研究與項目對接,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合適資本推動中國燃料電池行業的商業化應用進程。另外,探索與企業或機構聯辦欄目也是更大程度地滿足公司和市場、用户需求。我們期待着您的關注、參與和支持!

電池網總編室 雄韜股份

2025年8月27日

雄韜股份:上半年實現營收16.06億 淨利超9000萬元

8月25日,電池百人會副理事長單位——雄韜股份(002733)發佈2025年半年度報告,公司上半年營業收入為16.06億元,同比增長1.44%,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9007.67萬元,同比增長25.42%。

氫儲能技術上,雄韜股份創造性地將氫能與鋰電池技術相結合,開發出了高效的氫鋰儲能解決方案,可實現快速響應和長時儲能功能。氫氣存儲一年的損耗僅在5%以內,且支持多元化消納(發電、交通、冶金等),公司推出了三款核心產品,包括PEM電解槽、兆瓦級氫燃料發電模塊和高倍率鋰電儲能模塊。(來源:電池百人會-電池網)

80億元!海望氫能綠色燃料及綠氫應用項目落地廣西

廣西當地多家媒體消息顯示,近日,北京海望氫能科技有限公司與廣西梧州市政府正式簽署協議,將在廣西投資建設綠色燃料及綠氫應用項目。該項目總投資80億元,未來還將佈局氫能船舶動力裝備與綠氫基礎設施,預計年產值可達180億元。(來源:電池百人會-電池網)

註冊資本10億!這一國企在湖北黃石成立氫能公司

企查查顯示,8月18日,湖北綠冶氫能產業創新發展有限公司(下文簡稱:綠冶氫能)成立,註冊資本10億元,所屬地區為湖北省黃石市大冶市,經營範圍包含站用加氫及儲氫設施銷售;儲能技術服務;新材料技術推廣服務;新材料技術研發;新能源原動設備製造;充電樁銷售;光伏設備及元器件銷售;新能源汽車整車銷售;新能源汽車電附件銷售;新能源汽車換電設施銷售等。

股權穿透顯示,綠冶氫能由湖北光谷東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全資持股,后者是大冶市政府授權組建的國有獨資公司,註冊資本30億元,業務範圍涵蓋資產運營、交通建設、能源資源、新興產業、教育健康、供應鏈貿易、金融貿易、人力資源服務等。(來源:電池百人會-電池網)

三一氫能完成數億元A輪融資 推進綠氫裝備規模化應用

來自三一氫能有限公司(簡稱:三一氫能)的消息顯示,近日公司完成數億元人民幣A輪融資,本輪融資由啟明創投領投,湧鏵投資、廣州基金旗下新興基金聯合跟投,華興資本擔任獨家財務顧問。

以此為契機,三一氫能將全面加速推進綠氫裝備創新研發與製造升級,堅定不移地貫徹落實「質量領先」戰略,致力於引領全球綠氫裝備規模化應用發展。(來源:電池百人會-電池網)

上市公司擬改名!佈局「新能源+」和綠色氫基能源「雙賽道」

8月21日,吉電股份(000875)發佈公告,公司擬更名為「國家電投集團綠色能源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證券簡稱變更為「電投綠能」。

對於變更原因,公告表示,自吉電股份轉型發展新能源以來,業務重心已從傳統能源加速轉向綠色、低碳、可再生能源,新能源產業裝機、營業收入和利潤均已超過火電產業。截至2024年末,公司總裝機1444.11萬千瓦,新能源裝機1111.11萬千瓦,佔比76.94%;2024年度,營業收入137.40億元,其中新能源營業收入72.08億元,佔比52.46%。公司已成為以新能源產業為主營業務的新型綠色能源企業,作為國家電投集團公司面向全球發展的唯一綠色氫基能源平臺,公司現有名稱無法準確體現公司以「新能源+」和綠色氫基能源「雙賽道」發展的業務佈局和未來方向。變更公司名稱可以突出綠色能源的企業屬性,順應發展國家新質生產力的要求,是彰顯企業新形象的最佳選擇。(來源:電池百人會-電池網)

山水水泥佈局氫能

「山東山水集團」消息顯示,8月24日,山西山水水泥有限公司(簡稱:山水水泥)與山西美錦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美錦能源)舉行戰略合作簽約儀式。

山水集團黨委副書記、總裁王磊表示,美錦能源作為國內氫能領域的先行者和引領者,構建起了「煤-焦-氣-化-氫」一體化產業鏈,同時擁有國內領先的氫能重卡研發和生產能力,此次雙方共同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標誌着山水集團與美錦能源的合作邁入實質性階段,將為山水集團的物流運輸體系注入強大的「綠色動力」。他希望雙方充分發揮各自領域專業優勢,在氫能技術應用、產業鏈深度協同及人才培養等方面深化合作,攜手共創綠色製造與清潔能源融合發展的新典範。

美錦能源總裁姚俊卿表示,此次戰略合作協議的簽署將進一步促進雙方合作交流,是一次氫能與水泥、新能源與傳統產業的深度融合與創新實踐。此次合作不僅將有效提升山水水泥的清潔運輸水平和綠色競爭力,也將為美錦能源的氫能技術和裝備提供重要的落地場景。(來源:電池百人會-電池網)

中國氫能船舶裝備「出海」!未勢能源船用氫燃料電池系統交付巴西

「未勢能源」消息顯示,近日,未勢能源聯合海大清能研發、為巴西NAUTICA公司定製的「國內首制船用移動式氫能發電艙」,經跨洋運輸穩步運往巴西港口。該裝備將於9月中旬清關后,搭載於一艘36米的科考船進入調試階段。

作為我國氫能船舶核心裝備首次「出海」巴西,這一突破標誌着中國氫能技術正式落地南美海事領域。未來,它將伴隨科考團隊沿亞馬孫河深入雨林,以零排放清潔動力支撐氣候考察工作。(來源:電池百人會-電池網)

中天合創鄂爾多斯煤化工項目電解槽招標

8月23日,中天合創鄂爾多斯煤化工項目發佈水電解槽/鹼性電解水制氫1000-1500Nm³/h招標公告,招標人為中國石化物資裝備部(國際事業公司),招標範圍為48套相關設備。招標對投標人提出多項要求,包括財務狀況良好,資產負債率不高於80%;2022年以來至少8台自產、額定工況下產氫量1000Nm³/h及以上圓形鹼性電解槽的銷售業績,且至少1台累計運行時間1000小時以上;具備鹼性電解槽整機性能綜合測試能力等。(來源:海融網)

7項氫能技術進入第五批能源領域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名單

近日,根據《國家能源局關於促進能源領域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示範應用的通知》(國能發科技〔2018〕49號)、《能源領域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評定和評價辦法》(國能發科技〔2022〕81號)有關規定,經組織專家評審和複覈,國家能源局公示第五批能源領域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名單。

重大技術裝備項目共82項,其中氫能相關技術7項,包括:兆瓦級質子交換膜電解水制氫一體化測試平臺、百千瓦級可逆固體氧化物電池裝置、綠電制氫耦合煤化工一體化能量管控系統、可再生能源直接耦合的寬功率波動適應性兆瓦級PEM電解堆、大功率柔性離網光伏動態電解制氫系統、百公斤級車載液氫系統、90MPa液驅氫壓機成套裝置。(來源:海融網)

國鴻氫能半年報:營收同比下降55.7% 虧損收窄13.2%

8月25日,國鴻氫能(09663.HK)發佈中期業績公告,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個月,公司總收入約為人民幣5890萬元,較去年同期大幅減少55.7%;公司擁有人應占虧損約為人民幣1.84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13.2%;每股基本虧損為人民幣0.36元,較去年同期每股基本虧損人民幣0.41元減少12.2%。

國鴻氫能在2025上半年延續了2024年營收下滑的趨勢,反映出氫能行業商業化進程仍面臨挑戰,但虧損收窄表明公司在成本控制和運營效率方面取得一定進展。

國鴻氫能對上半年收入同比減少的解釋是,主要由於:事實上氫燃料電池行業仍處於商業化的早期階段,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及行業正經歷從「政策示範驅動型」向「場景商業化驅動型」轉變的適應性調整,短期內市場銷量承壓,對市場推廣及項目落地節奏有所影響;氫燃料電池系統的平均售價下跌。(來源:海融網)

國氫科技等交付200台氫燃料物流車

8月21日,國家電投集團氫能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宇通商用車有限公司與氫動力(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聯合交付200輛氫燃料電池物流車。這是繼2024年交付360台氫燃料冷藏車后的又一重要成果,標誌着國產氫能產品市場化應用取得新進展。三方將繼續深化合作,推動氫燃料電池車輛在多領域規模化應用。(來源:海融網)

廣東珠海:規劃到2027年前累計建成並投運19座加氫站

8月21日,珠海市發展和改革局發佈《珠海市加氫站佈局專項規劃(2023-2027年)》。規劃明確,2026年前,珠海市將結合燃料電池車輛應用場景、氫源項目以及加氣/加油站基礎設施佈局,力爭建成投運15座加氫站。到2027年前,圍繞珠海機場、珠海港、珠海口岸等交通樞紐以及主要交通干線,形成佈局合理、保障優先的燃料電池汽車用氫能供給體系,累計建成並投運19座加氫站,為推動當地氫能產業發展提供基礎設施支撐。(來源:海融網)

我國49噸氫能重卡氫耗降至8.5kg/百公里 運營成本低於燃油車

8月26日,央視新聞報道了中國汽車戰略與政策研究中心近期發佈的氫燃料電池汽車跨區域、大規模實車運行數據報告(以下簡稱「報告」)。

其中,依託國家氫能及燃料電池汽車示範評價平臺數據,報告對4類典型車型的全生命周期經濟性進行了分析測算。以49噸氫燃料電池重卡為例,參與示範車輛百公里實測氫耗降低至8.5公斤,平均加氫價格降低至30.42元/公斤,單公里運營成本已經低於燃油車。疊加購置補貼、高速通行費減免等政策支持,燃料電池汽車在高速干線、冷鏈運輸等優勢場景下,全生命周期運營成本相較於同類型燃油車具備競爭力。(來源:海融網)

智庫圈點丨2024年我國氫能生產消費規模位列世界第一

8月26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

會上,國家能源局副局長萬勁松表示,「十四五」期間,國家能源局統籌謀劃新型儲能、氫能等新興產業發展,促進產業創新生態和發展環境持續優化。2024年,我國氫能生產消費規模超過3600萬噸,位列世界第一,其中可再生能源制氫的產能超過全球的一半。

對「十五五」新能源發展有什麼考慮等問題,國家能源局電力司司長杜忠明表示,在持續提升電力消納新能源水平的同時,國家能源局也將積極拓展新能源非電利用途徑,推動風光電制綠氫實現規模化應用,並向綠氫冶金、綠色合成氨、綠色甲醇、綠色航煤等方向延伸,開拓新的消納空間。

撰文丨林音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