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27 06:31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來源 :北京商報
北京商報近日刊發的《有的可換整機、有的只配打膠,小鵬P7+轉向機售后被指「看人下菜」》報道,引起廣泛關注。北京商報記者在跟蹤採訪中瞭解到,雖然目前小鵬汽車售后同意為主動提出要求的首批車主更換轉向機,但因配件短缺,部分車主迟迟未能更換,在拼多多上甚至已出現銷售小鵬P7+轉向機的網店。上述車主的問題尚未得到妥善解決,還不斷有車主遭遇轉向機故障的危險情況。面對眾多車主希望召回更換的訴求,小鵬方面仍未作出官方迴應,被質疑存在逃避召回責任之嫌。
隨着保有量的快速增長,新能源汽車的售后問題也逐漸浮出水面,其中部分車企對召回的消極態度,正成為行業發展的痛點。業內人士表示,建立召回制度的核心目的是推動車企提高產品質量,車企應將召回視為提升自身的契機,而非「燙手山芋」。
安全隱患仍未消除
北京商報記者瞭解到,目前主動提出要求的首批車主(2024年11月提車)基本得到了可以更換轉向機的解決方案,但更換速度較為緩慢。湖北車主王凡表示,自己的車輛生產於2024年10月,最初小鵬售后拒絕更換轉向機,如今雖同意更換,「但從6月申請至今仍被告知配件缺貨」。
由於配件短缺,在拼多多上甚至出現銷售小鵬P7+轉向機的網店。該店店主向北京商報記者介紹,店內所售的小鵬P7+新版轉向機為6月新到的版本,不僅在接口處改良並增加膠套保護,還改良了電機,「前幾天有二十多個人向我諮詢,這款車轉向機的問題不少」。而對於僅對轉向機進行打膠處理的防水效果如何,店主則表示不便多説。
值得關注的是,在不斷有車主提出更換轉向機的訴求后,小鵬卻仍然不肯為2025年提車的車主進行更換。武漢的車主李楊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他是今年2月提的車,轉向機出廠時間的標記為2024年10月,但小鵬售后卻以2025年提的車轉向機已進行打膠等處理而拒絕更換。
同時,有多名車主向北京商報記者反映,小鵬汽車在未告知車主的情況下,擅自對車輛轉向機進行打膠處理。北京一家小鵬汽車門店售后人員向北京商報記者承認,「確實在沒告知車主的情況下對轉向機進行了維修」。
北京市京師律師事務所權益合夥人劉東陽認為,不告知消費者私自打膠的行為涉嫌隱瞞車輛缺陷,嚴重剝奪了消費者的知情權,有逃避召回之嫌。
上述車主的問題尚未得到妥善解決,還不斷有車主遭遇轉向機故障的危險情況。2024年12月提車的莫莫向北京商報記者介紹,「8月21日,我在高速上正常行駛,車里還坐着小孩,突然方向盤打不動了,屏幕立刻彈出方向機故障報警」。此前,莫莫並未接到轉向機存在隱患的官方通知,在危險情況發生后,售后才為其更換了轉向機。
亟待企業明確迴應
自今年初起,小鵬P7+轉向機助力失效的問題便陸續出現。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佈的信息顯示,汽車召回中常見的缺陷情形,包括行駛中發動機突然失去動力、剎車失靈、轉向助力失效、關鍵部件斷裂、脱落或與車輛分離導致車輛失控等。顯然,小鵬P7+存在的隱患包含其中。但從車主羣反饋來看,目前小鵬汽車仍未對P7+車型的轉向機隱患進行統一説明或發佈召回通知。
目前,部分小鵬P7+的車主仍希望品牌方能對車輛進行統一召回。據《經濟參考報》報道,8月16日,四位來自深圳和廣州的車主來到廣州小鵬汽車總部,要求給出轉向機助力失靈的原因並對車輛進行召回。當車主提出為何迟迟不召回問題車輛時,一位客户經理稱,「召回中心(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缺陷產品召回技術中心)的召回流程中,未明確3個月還是2個月,不能一有問題出現,召回中心就立刻責令企業召回」。
一位汽車行業人士介紹,從汽車召回流程來看,涉及多個部門和環節。企業需要對缺陷問題進行評估、制定召回計劃、向監管部門備案,之后再通知車主,整個過程耗時較長,「若問題由用户先發現並反饋,處理的周期就會更長」,但車企也應在過程中及時向車主説明情況。
劉東陽介紹,根據《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條例實施辦法》第十四條規定,生產者獲知汽車產品可能存在缺陷的,應當立即組織調查分析,並將調查分析結果報告質檢總局。相關法律法規雖然未明確規定「2個月或3個月」的固定期限,但強調了「立即響應」原則。小鵬客户經理以流程無明確時限為由回覆消費者,涉嫌違背「發現缺陷后立即召回」的核心要求。
劉東陽表示,「雖然並非投訴多就代表一定有問題,但從投訴內容來看,車企應早日給出明確迴應」。
不能重推新輕售后
在新能源汽車市場,車企不斷推新並在智能化、續航等方面持續更新迭代。以小鵬汽車為例,最新財報顯示,僅今年二季度,小鵬汽車就發佈包括小鵬P7+超長續航Max版本在內的三款改款和升級車型。有業內人士呼籲,車企在追求創新和市場份額的同時,售后服務也應及時跟上。
經濟學者、工信部信息通信經濟專家委員會委員盤和林認為,當下新能源汽車召回主要存在成本高及技術複雜兩大難題。完善召回的關鍵是落實售后服務體系,燃油車有很多4S店網點,這些網點是召回車輛的主力,「但部分新能源車企多以線上銷售為主,缺少召回車輛的線下服務力量。當然,最重要的還是車企要重視召回」。
鹿客島科技創始人兼CEO盧克林認為,車企應建立「用户運營+質量監控」雙通道,讓社羣反饋直接觸發缺陷評估,並將召回預算從「黑天鵝」改為常規撥備,避免財務部門為保毛利而壓缺陷等級,「核心是將召回視為品牌資產,而非負面輿情。主動召回是在‘信任銀行’里存錢,被動召回則是透支」。
對於召回現象,盤和林則表示,要強化車企的質量責任。例如小鵬P7+的轉向機問題,無論最終是否召回,但用打膠替代更換,已是對消費者利益的輕視。事件幾經發酵后,企業仍未重視,將會成為其發展的一大瑕疵。
實際上,召回制度也是爲了讓車企提高產品質量,一款成熟的車輛需要和消費者反覆溝通才能實現完善和提高。「中國造車新勢力的造車時間不長,功能很豐富,但在質量穩定性上還有更大的提升空間。車企要將召回作為發展的契機,而不應逃避責任。」盤和林直言。
北京商報記者也觀察到,當下,新勢力車企也在不斷自我完善售后服務。今年1月,小米汽車主動向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備案召回計劃,決定召回共計超3萬輛SU7標準版電動汽車,原因為智能泊車輔助功能存在隱患;2023年初,蔚來汽車宣佈召回蔚來ET5電動汽車,共計997輛。
責任編輯:高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