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27 08:40
在7個交易日放量累漲近40%后,天工國際(00826)於8月25日迎來中報「放榜」。
據業績公告顯示,天工國際2025年上半年的收入為23.42億元(人民幣,下同),股東淨利潤為2.04億元,同比增長10.87%,實現了利潤端的兩位數增長。
若對當前行業環境有深入瞭解,便能發現天工國際此份業績的「含金量」,其於「逆風」環境下仍展現出了強大的業務韌性,而這背后,得益於公司長期堅持的產品高端化戰略漸入收穫期,特別是在粉末冶金領域,其搭建的平臺已實現對粉末冶金技術的多維商業化,這意味着天工國際已持續引領我國高端製造的粉末冶金之路,其價值也正被市場所挖掘和重視。
國內市場成業績穩健發展「壓艙石
2025年上半年,由於全球地緣政治的持續不穩以及貿易摩擦的加劇,全球經濟的複雜性和不確定性仍深度交織,我國出口貿易面對着更復雜的挑戰,這令出口企業的經營面臨着相對較大的壓力,天工國際亦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影響,各產品線的外銷收入有不同程度的下滑。
但國內經濟發展勢頭穩健,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我國的GDP增長率為5.3%,較同期上升0.3個百分點,規模以上的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7%,其中運輸指標製造業、電氣機械、器材製造這三個行業的增加值分別為11.4%、10.1%、11.4%的雙位數增幅,這令國內的特鋼需求呈現回暖趨勢。
作為持續發力高端化產品的特鋼行業領先企業,天工國際受益於國內特鋼需求的回暖。報告期內,國內市場已成為天工國際穩健發展的「壓艙石」。據財報顯示,2025年上半年,天工國際來自國內的收入為13.32億元,同比有小幅增長,國內收入佔公司總收入的比例保持在了56.87%的高位水平,這是天工國際展現業務韌性的關鍵之一。值得注意的是,除中國之外的亞洲地區的收入增長26.22%至3.61億元,亞洲地區有望成為天工國際在地區層面的新增長點。
從產品類型上看,工模具鋼的內銷收入增長成明顯亮點。其中,報告期內模具鋼的內銷收入增長4.7%至5.66億元,高速鋼的內銷收入增長14.1%至2.6億元,這主要是因為國內汽車業、家電、電子產品等領域在設備更新政策的持續推進下需求的持續復甦,同時醫療器械、航空航天高端製造業的快速發展亦拉動了需求的提升,再疊加產品價格的上漲共同推動了工模具鋼收入的增長。
切削工具報告期內的內銷收入則有小幅度下滑,這主要是因為天工國際報告期內主動對銷售網絡與經銷商體系展開系統性梳理優化,這雖然使該業務階段性調整,但優化后銷售體系的專業能力、資源匹配度得到顯著提升,預計下半年將逐步呈現向好態勢。
鈦合金業務收入的下滑則是因為於消費電子領域的銷售減少所致,但公司已在銷售組合中加入了其他應用範疇的新訂單,以此提高公司的產能利用率,這雖然在短期內會對收入有所影響,但隨着覆蓋行業及客户數量的持續增加,鈦合金業務有望重回增長。
下半年市場環境改善或有望助推基本面修復
通過上述對各產品線的梳理不難發現,天工國際工模具鋼內銷市場穩健發展,切削工具已完成主動優化將於下半年企穩向好,鈦合金業務也在優化之中,公司內部經營穩中向好,唯有外部環境因素制約了公司的業績釋放,但進入2025年下半年,整個市場環境將較上半年有所改善,這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
其一,隨着我國與美方貿易談判的順利推進,上半年受貿易摩擦加劇而選擇觀望的客户已陸續恢復貿易;
其二,美國降息周期即將開啟將帶來海外市場需求的修復。目前市場交易員對美聯儲於9月降息25個基點的預期概率已升至87%,處於高度確信降息的區間範圍。一旦美聯儲如市場預期般降息,不僅可提振海外市場需求,亦或推升全球原材料價格,這將有利於天工國際提高產品價格以增強盈利水平。
這就意味着,進入下半年后,天工國際海外市場有望迎來複蘇,而國內市場在穩健經濟發展的帶動下有望持續成長,屆時天工國際的市場需求或將迎來國內外的共振向上。
多維佈局加速粉末冶金技術商業化
而與天工國際下半年基本面有修復預期相比,更令市場感到振奮的則是天工國際在粉末冶金這一領域的多維佈局所展現出的巨大商業價值,這不僅是天工國際的創新成長史,更是我國製造業轉型升級邁向高端製造的縮影。
在全球高端製造業的競爭格局中,粉末冶金技術正成為決定國家工業競爭力的關鍵因素,而天工國際用5年時間打破了國外長達半個世紀的壟斷,從2021年至2025年上半年,天工國際關於粉末冶金相關的研發項目總數高達144項,新品開發583項,申請發明專利111項。
在將我國粉末冶金技術從「跟跑」創新至與全球領先水平「並跑」的同時,天工國際亦從多個維度加速粉末冶金技術的商業化。為最大程度的發揮粉末冶金技術的商業化價值,天工國際已構建了完整的粉末冶金技術平臺,涵蓋了產品升級、增材製造原材料、「卡脖子」材料開發三個層面。
在產品升級方面,天工國際通過粉末冶金技術持續提升公司工模具鋼的產品價值。得益於粉末冶金技術在工模具鋼中的應用,天工國際工模具鋼產品的價格穩步提升,其中模具鋼2020年以來平均售價的複合增速為7.3%,高速鋼同期平均售價的複合增速超10%。
且自2020年以來,天工國際粉末冶金工模具鋼的銷量從83噸預計增長至2025年的1500噸,年複合增速79.2%,累計銷量預計達4098噸,平均售價約15萬元/噸,平均毛利率高於40%。這些數據的背后,反映的是天工國際通過粉末冶金技術成功實現了產品價值升級,加速了公司向高端材料製造的轉型。
在今年7月份時,天工國際與恆而達簽署合作協議,恆而達將自2026年起五年內每年向天工國際採購不少於100噸鋸切工具專用材料,五年合計採購不少於600噸。這意味着,天工國際的粉末鋼於國內大客户中取得重大突破,這對於其打造標杆效應拓展其他新客户將起到示範作用。
同時,天工國際將粉末冶金技術用於切削工具領域,天工國際在切削工具領域實現了縱向一體化發展,其從上游的高速鋼擴張至下游的高速鋼切削工具生產,並在粉末冶金技術突破后延伸至粉末冶金高速鋼切削工具,同時亦覆蓋了硬質合金切削工具,這讓天工國際成爲了切削工具一站式解決方案提供商,且讓其在切削工具方面的成本優勢遠勝同行。
此外,粉末冶金技術在產品升級方面可實現從材料向產品的轉變,依託粉末冶金技術,天工國際獨創近淨成型工藝,材料成材率達80%以上,且天工國際的一體化壓鑄粉末模具鋼突破3D打印極限,可滿足大型壓鑄模具澆築部件,在縮短加工時間的同時,可顯著提升產品的使用壽命,這大幅度提升了公司產品在市場中的核心競爭力。
在增材製造原材料方面,粉末冶金技術是增材製造原材料的性能根基,而天工國際擁有國內最大的制粉設備,產品粒徑覆蓋0-500μm,能夠滿足不同成形工藝的需求,目前公司已佈局四大類金屬粉末材料,分別是高合金鋼粉末、鈦合金粉末、銅合金粉末、高温合金粉末,該等金屬粉末材料可用於消費電子、航空航天、醫療器械、液冷等熱管理產品,其中高合金鋼粉末為天工國際的核心優勢領域,年產能達8000-10000噸。
值得注意的是,天工國際旗下的天工股份8月22日公告,將與天德投資、龍海明及協輝投資共同出資1億元設立江蘇天工鈦晶新材料有限公司(簡稱「天工鈦晶」),其中天工股份以6000萬元持股60%。在以天工鈦晶作為運營平臺整合各方股東資源之后,天工鈦晶將收購品德新材已建成的等離子霧化產線及配套資產,從而實現鈦合金3D粉末冶金產品能的快速擴張。
據相關資料顯示,品德新材已掌握是多種合金粉末的批量製備工藝,目前產能200噸每年,預計2028年擴充至15條長線,總產品3000噸/年,其產品主要面向於消費電子、航空航天、醫療等三大增量市場。天工鈦晶收購品德新材之后,不僅可實現向上遊粉末延伸形成「母材—粉末—製品」閉環,提升產品盈利水平,亦可通過提前鎖定粉末產能擴大優勢客户羣,並加速產品的國產替代,畢竟目前國內3D打印鈦合金粉末70%以上依賴進口。
數據顯示,2024年時,全球3D打印市場的規模為275億美元,得益於核心設備與材料成本的下降以及消費電子、航天航空、醫療、汽車領域等需求的爆發,預計到2032年全球該市場規模有望達1502億美元,年複合增速高達23%。此次天工鈦晶通過併購+產能擴張的方式佈局3D打印鈦合金粉末領域便是為在產業放量前夕做好充分的產能準備,為未來加速搶佔市場份額夯實龍頭地位奠定堅實基礎。
而在「卡脖子」材料開發領域,天工國際通過粉末冶金技術製備高氮合金材料,憑藉優異性能,該材料可用於航空航天、機器人的行星滾珠絲槓材料、醫療器械、海洋船舶等領域。數據顯示,該材料全球需求約2-3萬噸/年,平均售價超30萬/噸,市場規模超百億每年。
而天工國際的高氮鋼已開始實現商業化,其自主研發的高氮合金TPMDC02A已於7月初交付江蘇潤孚動力,用於行星滾柱絲槓量產,這讓天工國際成為國內首家實現高氮鋼絲槓應用的企業。同時,天工國際7月與恆而達達成合作,雙方將聯合開發高氮鋼在絲槓製造的應用,推動恆而達滾動功能部件(如行星滾柱絲槓)的精度與良率提升,從而解決國產絲槓「加工效率低、成本高」的痛點問題。一個月內接連開發兩家高氮鋼客户,這也說明了天工國際的高氮鋼產品已獲得業內認可。
此外,天工國際亦通過粉末冶金技術製備核聚變材料,目前,天工國際已突破結構材料先進低活化鋼(RAFM鋼)以及功能材料的核電用高硼鋼(304B7),二者的需求量分別為4000-7000噸/聚變堆、400-4000噸/聚變堆,市場需求十分可觀。該等「卡脖子」關鍵材料的突破,不僅具有高商業價值,更對國家能源安全和戰略產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總結:
若説下半年基本面的修復預期有望帶動公司業績的回升,那天工國際在粉末冶金領域多元商業化的持續推進將對公司內在價值的釋放有更為關鍵的意義,這意味着天工國際已向着高端、先進材料企業加速進階,公司的估值邏輯將從特鋼企業向高端材料企業切換。無論是A股亦或是港股市場,擁有全球高端技術的企業往往享有更高的估值溢價,天工國際的估值中樞有望上移。
而這一邏輯或許正在二級市場上得到驗證,天工國際此前7個交易日大漲近40%的背后,其實已經是大資金的提前搶籌,這從成交量這一指標可見端倪。雖然8月仍未結束,但天工國際的8月成交額已創下上市以來的最高月度水平,交易十分活躍。且天工國際此份中報業績發佈后股價盤中雖跌近10%,但收盤跌幅已縮窄至3.42%,股價仍處於3日線之上的強勢狀態。
基於基本面的向好預期以及估值切換邏輯已得到初步驗證,天工國際下半年或有望展開「戴維斯雙擊」行情,投資者或可重點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