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名創優品比泡泡瑪特差在哪兒了?

2025-08-26 16:00

Labubu全球爆火,讓許多人重新審視潮玩經濟。

近期,名創優品旗下成立於2020年12月的潮玩品牌「TOP TOY」收穫來自全球投資機構淡馬錫領投的最新融資,投后估值達到約100億港元。

2025年上半年,名創優品和泡泡瑪特交出了截然不同的成績單。通過對兩家公司2025年半年報的深入分析,可以清晰地看到它們在業務模式、財務表現和增長動能方面的顯著差異。

增長動能懸殊

從收入規模來看,名創優品2025年上半年實現收入93.93億元,同比增長21.1%;而泡泡瑪特同期收入達到138.76億元,同比增長高達204.4%。泡泡瑪特的收入規模已是名創優品的1.5倍,且增速接近后者的10倍。

這種增長差異的背后是兩家公司完全不同的業務模式。

名創優品作為「「全球價值零售商」,主要依靠門店擴張驅動增長。其旗下擁有「名創優品」和潮玩品牌「TOP TOY」兩大品牌。

截至2025年6月30日,名創優品門店總數達7612家,較2024年底淨增108家。其中中國內地門店數量為4305家,淨增190家,但同店GMV增長率卻出現"下降低個位數"的負增長;海外市場門店數量為3307家,雖然淨增554家,但同店GMV也同樣出現"下降中個位數"的負增長。

TOP TOY門店數量293家,淨增98家,TOP TOY門店同樣出現同店GMV"下降中個位數"的負增長。

反觀泡泡瑪特,其增長主要依靠IP運營和產品創新驅動。
反觀泡泡瑪特,其增長主要依靠IP運營和產品創新驅動。
反觀泡泡瑪特,其增長主要依靠IP運營和產品創新驅動。
反觀泡泡瑪特,其增長主要依靠IP運營和產品創新驅動。 反觀泡泡瑪特,其增長主要依靠IP運營和產品創新驅動。

2025年上半年,泡泡瑪特自主產品收入佔比高達99.1%,其中藝術家IP收入佔比88.1%。THE MONSTERS單IP(Labubu是其中IP)收入就達48.14億元,同比增長668%。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泡泡瑪特的毛絨產品收入從去年同期的4.46億元暴增至61.39億元,增長1276.2%,佔總收入的44.2%,成為現象級爆款產品。

從盈利能力來看,兩家公司的差距更為明顯。名創優品2025年上半年期內利潤為9.06億元,同比下降22.6%;經調整淨利潤為12.79億元,同比僅增長3.0%。而泡泡瑪特期內利潤達到46.82億元,同比增長385.6%;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經調整純利為47.10億元,同比增長362.8%。

毛利率方面,名創優品為44.3%,同比微增0.6個百分點;而泡泡瑪特毛利率高達70.3%,同比提升6.3個百分點。泡泡瑪特的毛利率顯著高於名創優品,這主要得益於其強大的品牌溢價和IP價值。

在每股收益方面,名創優品基本每股盈利為0.74元,同比下降21.3%;而泡泡瑪特基本每股盈利為3.44元,同比增長395.3%。泡泡瑪特的股東回報能力遠遠超過名創優品。

IP價值 VS規模效應

分析兩家公司的增長質量,發現泡泡瑪特的增長更具可持續性和高質量。

泡泡瑪特已經建立了強大的IP生態系統。2025年上半年,共有13個藝術家IP收入過億,其中THE MONSTERS、MOLLY、SKULLPANDA、CRYBABY和DIMOO五個頭部IP合計收入超過90億元。這種多IP矩陣的佈局降低了單一IP依賴風險,同時形成了強大的協同效應。

泡泡瑪特的全球化進程也更加均衡和深入。2025年上半年,中國收入佔比59.7%,亞太地區佔比20.6%,美洲佔比16.3%,歐洲及其他地區佔比3.4%。各個區域市場都實現了三位數以上的增長,其中美洲地區增長1142.3%,歐洲及其他地區增長729.2%。

相比之下,名創優品雖然也在推進全球化戰略,但效果並不理想。海外市場收入佔比雖然提升至37.6%,但同店銷售卻出現下滑,表明其海外擴張可能以犧牲單店效益為代價。

從戰略佈局來看,兩家公司選擇了不同的發展路徑。

名創優品通過收購永輝超市29.4%股權,試圖拓展零售業態佈局。但這一收購短期內拖累了公司業績,2025年上半年分佔永輝虧損達1.19億元。

此外,名創優品還發行了股票掛鉤證券和訂立看漲期權價差,籌集資金用於海外門店網絡擴展、供應鏈優化等用途,反映出其仍然堅持規模擴張的發展模式。

泡泡瑪特則更加聚焦IP生態建設。泡泡瑪特強調不僅持續孵化自有IP,還通過授權合作拓展IP庫。2025年上半年,授權IP收入達到15.25億元,同比增長119.4%。同時,泡泡瑪特還在拓展主題樂園、飾品店等新業態,打造更加完善的IP商業生態。

目前,名創優品與泡泡瑪特的差距主要在於IP價值和品牌溢價能力。 目前,名創優品與泡泡瑪特的差距主要在於IP價值和品牌溢價能力。

泡泡瑪特通過構建強大的IP生態系統,建立了深厚的品牌護城河和溢價能力。其70.3%的毛利率和385.6%的利潤增長,證明了IP驅動的商業模式的高價值和可持續性。

而名創優品仍然停留在規模擴張和成本效率的競爭層面,缺乏真正的品牌溢價能力。其44.3%的毛利率和22.6%的利潤下滑,反映出供應鏈驅動模式的侷限性。

在消費升級和個性化需求日益凸顯的背景下,泡泡瑪特的IP驅動模式顯然更具競爭優勢。名創優品如果希望迎頭趕上,需要重新思考其價值定位,從供應鏈效率驅動轉向品牌價值驅動,構建屬於自己的差異化競爭優勢。

未來的消費品競爭,將是IP價值和文化認同的競爭。泡泡瑪特已經在這場競爭中佔據了先機,而名創優品則需要尋找屬於自己的文化表達和價值主張。只有這樣,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實現真正的突破和超越。

當然,儘管泡泡瑪特目前表現優異,但也面臨一些挑戰。潮玩IP具有流行性特徵,如何保持IP的熱度和新鮮感是長期挑戰。(轉載自TechWeb)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