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8家銀行落地100億元銀團,年內深圳再添一併購聯盟

2025-08-26 20:05

南方財經記者 黃子瀟 深圳報道

在深圳特區成立45周年之際,又一併購聯盟成立。

近日,灣區跨境併購聯盟在深圳前海成立,將為灣區企業出海提供跨境併購銀團服務,當日8家銀行共計100億元銀團併購授信落地。一周前,監管部門公開意見徵求,擬拓寬商業銀行併購貸款適用範圍。

這是今年第二個在深圳落地的併購聯盟。此前1月,深證併購基金聯盟在深成立,當日落地45億元的併購基金,此前深圳剛剛出台「併購14條」。

廣東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研究員認為,兩個併購聯盟雖落地深圳,但輻射範圍並不限於深圳。從落地案例來看,既有深圳金融機構對轄區企業外的投資與授信,也有深圳當地企業通過平臺獲取外部資金,亦有一些機構同爲兩個聯盟成員,這反映了深圳正逐漸成為國內重要的金融資源配置樞紐,其併購市場生態已經初步形成。

同時,雖然兩個併購聯盟在主導機構和政策背景方面略有差異,但共同點在於鏈接各方資源、發揮平臺作用,背后是全球併購市場的回暖以及灣區企業出海併購訴求的增加。

深圳特區成立45年以來,企業出海成績斐然。深圳市商務局數據顯示,2024年,深圳企業實際對外投資129.3億美元。截至2024年底,深圳企業共在全球140多個國家(地區)投資設立了超1萬家企業及機構。

8銀行當日落地100億元貸款

本次成立的灣區跨境併購聯盟顯示出「銀行主導」的特點:發起機構之一的東亞銀行(中國)擔任理事長,當日有8家銀行進行100億元銀團併購授信額度簽約,並由深港金融合作委員會指導。

相比之下,今年1月成立的深證併購基金聯盟以私募、風投和創投機構為主,包括深創投、信達鯤鵬、基石資本、福田引導基金、達晨財智、招商局資本等成員,並由深圳證監局指導。

具體來看,落地100億元銀團的上述8家銀行包括4家外資銀行和4家內地銀行,外資銀行分別為東亞銀行(中國)、信銀國際(中國)、南商銀行(中國)、開泰銀行深圳分行;內地銀行分別為浦發銀行深圳分行、民生銀行深圳分行、廣州銀行深圳分行、恆豐銀行深圳分行。

值得注意的是,浦發銀行深圳分行同時參與了灣區跨境併購聯盟(上述100億元銀團)以及深證併購基金聯盟(與民德電子併購貸款簽約),相關業務主要由分行投行部推進。

記者獲悉,聯盟成員並不只有上述8家銀行,還包括中國銀行深圳市分行、建設銀行深圳市分行、農業銀行深圳市分行、深圳農商銀行等中資銀行,以及華美銀行(中國)深圳分行、香港大新銀行深圳分行、企業銀行(中國)深圳分行、馬來西亞馬來亞銀行深圳分行、西班牙商業銀行上海代表處、玉山銀行(中國)等外資銀行。

除銀行之外,該聯盟還涵蓋證券公司(銀河證券、中信建投國信證券、五礦證券、世紀證券)、保險、AMC(中國長城資產、中國東方資產、中國信達)、AIC、風投創投、擔保公司等金融機構,上市公司及產業資本、中介服務機構等。目前聯盟成員單位已經達到50余家。

首批簽約企業均有上市背景

南方財經記者在現場獲悉,盛屯礦業奧瑞金、珠海華發、中國水務4家企業與東亞中國就併購融資項目簽約;首批4家跨境併購戰略合作意向企業簽約,粵海飼料利和興達實智能康泰生物等4家聯盟首批戰略合作意向企業上臺簽約。

從行業分佈來看,涉及有色金屬、城市供水、水產飼料、電子信息等領域。

上述8家企業均具有上市背景。盛屯礦業、奧瑞金、粵海飼料、達實智能、珠海華發集團旗下華發股份5家在A股主板上市,康泰生物、利和興2家在創業板上市,中國水務在港股上市。

其中,本次併購融資使用了銀團貸款模式,這是一種由多家銀行約定比例共同授信的業務,通常有金額更大、期限更長等特點。

部分企業現場披露了具體併購項目,可體現銀團的運作模式。

奧瑞金簽約5.7億元沙特項目股權併購貸款。另據奧瑞金8月5日的公告,該公司全資子公司奧瑞金國際(西亞)與東亞銀行(中國)簽署《SHAREAGREEMENT》,將擬收購的BALL UNITED ARAB CAN MANUFACTURING LLC 的65.50%股權質押給東亞中國,為向后者申請的5.7億元併購貸款額度提供擔保。

盛屯礦業則簽約9700美元印尼股權併購貸款,另據錦天城律所消息,該筆銀團貸款實際盛屯礦業集團全資子公司宏盛國際,主要用於收購印尼的鎳礦公司,產品主要供應至新能源電池原材料市場。本次銀團以興業銀行司廈門分行為牽頭行及代理行,聯合東亞銀行(中國)廈門分行、廈門國際銀行廈門分行共同組建而成。

此外,中國水務就七年期污水處理項目股權併購貸款預簽約;珠海華發集團則未在現場公佈具體項目。

市場回暖,政策放寬

儘管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仍存,但全球併購市場已顯示明確回暖趨勢,主要由跨境併購和大型併購推動。

銀河證券報告顯示,2025年以來全球併購同比回升27%,跨境併購佔比達32%,為近五年新高;大型交易(十億美元以上)佔比72%。其中,TMT行業佔比約42%,反映企業通過併購獲取技術的趨勢。

南方財經記者從成立儀式現場獲悉,該聯盟的成立是各方「頭腦風暴」的成果,其使命包括跨境賦能、資源融通、機制創新三大方向,將聚集一系列跨境金融機構為灣區企業出海提供跨境併購銀團服務、組合融資等跨境金融工具等服務。

灣區跨境併購聯盟的成立亦恰逢政策利好。

此前8月20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8月20日發佈《商業銀行併購貸款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一方面首次明確區分了「控制型」與「參股型」併購貸款,控制型併購貸款比例上限提高至70%,最長期限為10年;參股型併購貸款比例上限提高至60%,最長期限為7年。另一方面亦對貸款期限與比例進行「雙松綁」,最長期限從此前的7年延長至10年,貸款佔交易價款比例也從之前的60%提升至70%。

記者從現場獲悉,部分銀行的參會人士將其稱 「十年大修」, 還表示為此「臨時修改了路演PPT」。該人士表示,本次大幅放寬了銀行參與併購業務的限制,且放寬了有資格獲得併購貸款的標的企業範圍。

記者亦在現場採訪瞭解到,銀團貸款歷來是外資銀行的優勢業務。面對大額的借款人,外資銀行傾向於採取銀團模式來分散風險、保證回報率,銀團涉及的各項服務費用也可增加中間業務收入向輕資產轉型。

據悉,該聯盟目前已協調深圳上市公司協會併購重組平臺、南山資本市場協會、東亞銀行大灣區併購融資中心等資源助力賦能。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