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美國國企馬上就是美國經濟的中流砥柱了

2025-08-26 22:13

  來源:星球商業評論

  不知道懂王是跟誰學的,現在很喜歡在周五搞個大新聞。

  上周五,也就是8月22日,他和英特爾宣佈美國政府將用89億美元認購4.333億股英特爾股票。再加上之前《芯片法案》給的22億美元,現在美國政府是英特爾的:

  第一大股東。

  神奇的是,這些錢大本來就是《芯片法案》要給英特爾的補貼,懂王現在一運作,補貼直接變股權了。要麼説還得是搞房地產的人膽子大。

  乃悟看了看博弈過程,人家英特爾祖上畢竟是吃過皇糧的,也不是傻子,肯定不同意。懂王直接明碼呼叫CEO陳立武下臺。這之后,英特爾基本就慫了。

  乃悟想説的是,大家不要把這個事情當孤例。英偉達和AMD要把對華銷售額的15%上繳美國政府;美國鋼鐵被日本新日鐵收購,但美國政府有一票否決權的黃金股;美國政府現在還是全國唯一稀土企業MP的最大股東。

  再這麼搞下去,美利堅合衆國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是不是就要成立了?

  玩笑歸玩笑,很多朋友還停留在幫懂王算賬的層面,説89億美元就算任期內翻一倍,放在每個公民身上也就夠充個話費。爲了這點錢,資本主義自由競爭的核心價值觀都不要了?

  當然了,也不能都不要。按照協議,美國政府不會干涉企業的具體經營但是不干預經營你當什麼大股東啊?

  據我猜測,懂王回身四顧,能產芯片的公司,領導人全都是黑頭發黑眼睛黃皮膚,只剩下英特爾算是艾美莉卡土生土長的正硅旗,是唯一能不靠臺積電還能產芯片的,雖然也是個黑頭發黑眼睛黃皮膚的CEO,但是還好,他剛來5個月,還有救。

  曾幾何時,英特爾在CPU市場那是遙遙領先了。PC市場8成以上都是用的英特爾,大家都是聽着登,登登登登的音樂長大的。

  那時候的英特爾恨不得鼻孔朝天看人,產品成天擠牙膏,上一代CPU換個封裝接着賣,而被很多PC用户稱為:

  牙膏廠。

  然而最近幾年,隨着AMD、英偉達和人工智能的崛起,英特爾已經遠遠落后了。

  無論在PC還是服務器方面,市場佔有率都幾乎以年10%的速度被AMD蠶食。推出的13、14代CPU芯片藍屏事件給消費者造成巨大沖擊,在遊戲等方面的性能表現更是被AMD的各種X3D等按着頭暴打。

  標誌性的事件是,2022年2月15號,AMD的市值正式超過英特爾,到現在,AMD的市值已經是英特爾的:

  2.5倍。

  AI浪潮更不用說了。2024年,英特爾自己預計,一年的AI芯片就能賣出去5億美元。

  而在重要的芯片生產端,英特爾在重要的10nm和7nm方面連續落后臺積電,連續砸了很多錢,成本和良品率均不如對手。

  大家別看英特爾好像也能搞先進製程,接連推出如英特爾3,現在又在搞什麼A18(英特爾1.8nm),但同樣的製程,同樣的芯片,表現可能完全不一樣。

  因為大家的邏輯製程、內存堆疊和熱管理領域的技術思路和能力可能差別很大。但是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沒有。

  美國原商務部長曾經極力向AMD和英偉達推銷英特爾的產品,但被兩家直接回絕:

  不感興趣。

  這就是吃了不懂技術的虧。現在英特爾自家的芯片很多都找臺積電代工。也不怪英特爾自己沒啥信心,自家確實效率太低。你就拿亞利桑那州的工廠來説吧2012年,奧巴馬就站在工廠門口宣佈説明年投產。

  但事實上,這個工廠一直等到拜登勝選前的2020年,才真正實現了產出。這一拖,拖了整整7年。2012年,14nm還屬於尖端技術。2020年,3nm都快量產了。

  至於俄亥俄的工廠,更是預計要到2030年才能建好。

  受到自產芯片業務的拖累,2024年,英特爾鉅虧188億美元。英特爾也早就想把自產芯片的業務賣掉。新任CEO陳立武今年7月的內部備忘錄就表示不會再無條件投入,會根據市場放緩工廠的建設。這也是他和懂王的矛盾點。

  懂王大概率是研究過真正的國資委的。

  它成立於2003年,除了管理國有資本實現保值增值外,還要強化國資從一般競爭性領域退出,把重點放在關係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的關鍵領域。

  從懂王的視角看,芯片、鋼鐵、稀土這不就是關係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的關鍵領域嘛?

  懂王再翻翻后面20多年,可能就更受啓發了。它什麼領域也沒退不説,規模還越來越大,到今年初,央企的總資產已經是國資委建立時的十幾倍了。

  好好好,妙妙秒。什麼自由競爭,市場法則,不能替美國還債的都往后稍一稍吧。

責任編輯:何俊熹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